岳阳网 >文化 >名家

七位鲁奖获得者眼中的“洞庭碧波”
时间:2023-04-23 11:38:19 来源:岳阳日报特稿部



456.jpg

2.jpg


岳阳,襟带万里长江,怀抱浩瀚洞庭。

仲春时节,观巴陵胜状,水天一色,“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生态画卷近在眼前,“候鸟的欢歌”“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成为岳阳崭新名片。

4月18日至20日,我市和省作家协会共同组织开展了“守护好一江碧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足迹采风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批知名作家在岳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采风。他们纷纷表示将用诗文和作品来响应“守护好一江碧水”,作出最真挚、最诗意的表达。

本报约请参加活动的7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谈谈他们眼中的“洞庭碧波”——

一江碧水 一派清明

王跃文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湖南省作协原主席,中篇小说《漫水》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四月好风日,漫步华容长江堤岸,眼底渚青沙平,远望一江碧水。极目彼岸,一派清明,田畴平展如青绿锦缎,村庄星散似棋枰落子。

忽闻身后鸟声欢唱,但见绿树掩映,屋舍俨然。遂偕李骏虎、李春雷、熊育群、卢一萍诸君十数人,欣然进堤内村中寻访农家。主人捧上姜盐茶,八仙桌上早备有雪枣、麻枣、猫耳各色糕点。访者多有省外嘉客,都说华容好吃食太多,凡桌上摆的都得尝尝。我本说雪枣太大只吃半个,可此物入口即化,吃完雪枣又吃麻枣。同游诸君皆笑。

村中新修云梦塔,粉墙朱柱,灰瓦雕栏,高耸入云。此塔原起宋代,初垒三层,复为七重,后于乱世坍圮。而今政清人和,世治民裕,乡贤耆老倡复旧观,云梦塔拔地重起矣。登塔而上,清风入怀,胸襟为开。先见村舍烟树青瓦,复而视界渐次开阔,远山远村一一在望。凭栏七层塔楼,又见长江奔流,不见首尾。村中老人指点江渚,欢然道:只待太阳再大些,沙滩上浮光跃金。又道:碧水之下,有江豚潜跃。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李骏虎 山西省作协主席,中篇小说《前面就是麦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此行,登临岳阳楼的前一天,先上了君山岛,烟波浩渺细雨蒙蒙中,拜谒了湘妃祠。湘妃不是湘人,是今晋南人,——帝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双嫁虞舜,舜征三苗客死君山,二妃万里寻夫哭于洞庭湖,血泪斑斑洒到竹林,后投江殉夫。自此君山产会流泪的竹子“湘妃竹”。我来自黄河流域的晋南,少时的村落就在唐尧故园边上,家乡人呼娥皇女英为姑姑,每年三月三到四月二十八在姑姑庙举行盛大庙会,庆祝尧王二女下嫁于舜。今我万里而来,只见一江碧水东流,雾锁紫竹斑斑,五千年中华文明仿佛凝滞在这洞庭一湖。《岳阳楼记》自小背诵,而今终于登斯楼也,且此日风和日丽,洞庭湖水果然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然心中喜洋洋者并非为已,而是望见斜阳临江不由想起“山衔落日千林紫”的汾河晚景,凭栏远眺,又仿佛望见黄河边上“欲穷千里目”的鹳雀楼,站在长江边的岳阳楼遥想黄河岸畔的鹳雀楼,王之涣与范仲淹千古唱和,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交相辉映,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文精神中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同时更加领会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深远意义。黄河与长江都是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守护好她们,让母亲河永远造福于中华民族。

澄澈背后见初心

李春雷 河北省作协副主席,长篇报告文学《宝山》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短篇报告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洞庭湖,像什么?

它,就像一颗明亮的眼睛,静静地看着中国,看着世界。

长江,像什么?

像一条蜿蜒起伏的长龙,浩浩荡荡地流向大海,滋润着南北中国的万里疆土和亿兆生灵。它,就是中华民族的血脉。

所以,站在长江和洞庭湖交界处的岳阳和岳阳楼,其位置,其眼界,其意义,都具有国家高度和世界格局。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新时代,享受着人类文明的鲜美成果。只是,在享用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像范公一样,具有天下情怀。

毋庸讳言,我们的生活,大都幸福安逸,主旋律是“乐”,可世上还有许多人的生存状况,其主色调为“忧”。

而且,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有诸多的可忧之处。比如:生态之忧、信仰之忧、教育之忧、农业之忧、食品之忧、文化之忧、文明之忧等等。别看长江和洞庭湖表面上似乎这么澄澈,但也有它们的深层之“忧”。这,也许就是今天我们举行“守护好一江碧水”采风活动的初心和目的。

但愿我们每一个具有知识分子特质的真正的文学人,都能以范仲淹为榜样,以岳阳楼为巨笔,以长江水为墨汁,以洞庭湖为砚池,以君山岛为笔架,做好天下文章,讲好中国故事。

岸芷汀兰 江天一色

熊育群 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散文集《路上的祖先》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我出生在汨罗江畔,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离我家只有几公里。小时候口渴了,可以捧了江水喝。那时候鱼游江中透明如悬空中。离开老家后,江水污染渐渐严重,直到水都碰不得了。这些年抓生态恢复,江水渐渐清澈了。屈原管理区东古湖年年都有天鹅飞来,在此栖息。去年冬天,我回到家乡,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天空上成群的天鹅和大雁飞过,鸣叫声声不断。儿时见过的情景再现,自然生态恢复得如此之好,令人莫名兴奋!这次参加“守护好一江碧水”采风活动,来到洞庭湖和长江右岸,看到了青青一色的芦苇荡,岸芷汀兰,江天一色。风吹过空气都是甜的。雨水清丽,烟雨江南的诗意氤氲而生,驻足间不忍离去。山河入画,已然魂牵梦绕。

临湖而立 心潮难平

任林举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吉林省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作品《粮道》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说,“予观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感觉极准,极贴切,近于真知。从古至今,也正是有了洞庭湖这一泓浩荡无际的大水,才滋养了周边的万类生灵,以及绵延不断的文化昌盛和经济繁荣。站在岳阳楼上,极目远眺,时间仿佛瞬间消逝于洞庭的浩渺烟波之中,历史与现实融为难分彼此的一体。关于生命的明明灭灭,关于世事的兴衰起落,关于人间的悲欢离合,种种思绪与万千感慨,无不如水上的雾霭,缠绵缭绕,拥塞于胸,难以消散。因为承载了太多往事,寄托过太多的忧喜苦乐,激发过太多光怪陆离的想象,这湖水注定让每一个临湖而立的人心潮难以平静。

水乡岳阳 让人惊喜

肖江虹 贵州省作协副主席,中篇小说《傩面》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第一次到岳阳,真正领略了洞庭湖的宽博与浩渺。所谓“上善若水”,有水的地方一定人杰地灵。通过几天的采风走访,深入这片水泽之乡,才发现岳阳文化的深厚和自然风光的神奇。印象最深的还是这片土地这些年的深刻变化,采挖后和修复后的今昔对比,体现了地方政府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当然,还有承载着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岳阳楼,地方政府对忧乐文化的挖掘和弘扬,进一步拓展了千古名篇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了和时代的呼应。印象深刻的还有美食,全鱼宴,岳阳烧烤,都是难忘的记忆。新气象,新面貌,相信岳阳一定会在未来给人更大的惊喜。

熟悉的地方 新奇的感受

沈念 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散文集《大湖消息》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故乡对我而言,总是在不断离开与返回的过程中,发现并留下更深刻的情感和美好的回忆。这次参加“守护好一江碧水”文学采风,是另一种视角和经验上的走进故乡。熟悉的地方,陌生的变化,新奇的感受,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那部分。当我以岳阳人身份向作家朋友们介绍这片土地的过去时,我叙说我深切的认知和情感;当我以外来者心态了解这片土地,我用深入探究的目光寻找那些让我激动的新变。

我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多年,我的写作一直是在处理这片河汊众多、江湖川流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地方性格、地方经验和地方故事。与水有关的一切,构成了我写作的主要内容。这说明了,一个人的根长在这里,他的写作就必定带着这里的气息和味道。在许多次的走访中,我对它的认知也是逐渐加深的,当我对它越熟悉越了解它的过去和现在,我就越关注它的未来。我认识的湖区和水上生活的人们,他们生命遭际中的悲欢离合,是一部部精彩而动人的书。这片土地上还有很多的人和事,很多的新变,让人感动、感怀,还等待着新的书写。我永远是洞庭湖的一滴水,遥望故乡,我愿意我是永远带着感情去书写,永远用自己的文字折射出一束热爱生活之光的那个人。

(文中小标题系编者所加)


(编辑: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