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地理

​港区单一木帆船运输方式的结束
时间:2023-05-07 09:34:42 来源:岳阳日报特稿部

538978029.jpg


□ 李望生


岳州开埠,城陵矶开关,湘北门户洞开,一时,外轮纷纷涌入。随着长江流域民营轮船业的兴起,外埠轮船也开始经营湖南水运,角逐湖南水运市场,湘省境内单一木帆船运输方式宣告结束。


外轮的涌入与竞争

史称:在中国内河通商行船,“英国人向来打头阵”。岳州开埠才一个半月,英轮就从上海、汉口等地运输鸦片与其他洋货到岳州,进入湖南市场。光绪二十六年(1900 ),英轮进出本埠达158艘次,共计载货110150吨。可是,正如第一任岳州关税务司美国人马士所说:“缘岳州一地,向非商务之场”“居民不过万八千名口”“货船抵岳,亦不过暂停”。岳州开埠设关,实在难满外人豁口,他们的目的是要开长沙为商埠,使他们的船只能越过重湖,自由航行于湖南水系。首开此例的又是英商。

1902年9月5日,《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又称“马凯条约”)签订,长沙被划为通商口岸。10月,英商太古、怡和公司就在长沙筹设经理处,经营轮船运输进出口业务。翌年4月,太古洋行在长沙正式开设经理处。同月,所置汽轮“沙市号”由汉口首航湘潭。长沙开埠后,太古洋行相继在长沙、湘潭、常德等地营建码头、堆栈等设施,并开办了吃水浅的“城步”“城陵”等小轮行驶湖南内河航线,为其行驶湘汉线的“吉安”“沙市”等大轮集散货物。

继太古之后,1903年秋,英商怡和洋行在长沙组建经理处。在此之前,怡和驻汉口公司就派有昌和轮试行汉口至湘潭一带,装运客货上下。仅1902年下半年,昌和轮试行湘汉线就于城陵矶海关报关34次,共计载货23600余吨。税务司马士在当年的“华洋贸易论略”上说:“前三年江轮行驶本口,并无载货者,而本年在埠则时有货物上下江干矣。” 1904年,怡和洋行正式派大汽轮“昌和”(1065吨)、 “同和”(1350吨),开航长汉线。后又陆续增加“明和”“顺和”“汉和”“福和”等轮和“附1号”至“附11号”铁驳十一艘,配合太古洋行船只行驶长汉线,与后进入的日轮展开竞争。

在湖南行轮通商,谋取对湖南内河的控制权,日本人也是蓄谋已久,其野心勃勃,实不逊于英国人。

1902年9月,美、日等国打出“利益均沾,机会均等”的旗号,向主持“马凯条约”谈判的吕海寰(工部尚书)、盛宣怀(工部侍郎,铁路总办兼上海道台)施加压力。美国在洋货进口税上提出苛刻要求,而日本则把重点摆在湖南内河行轮上。中日谈判刚开始,日本海军衙门便迫不及待地派出一小队水军深入湘、资、沅、澧四水进行详细勘测,写出《湖南水路记》一书,并附有图样,为日轮通航湘省准备了“最详明之行船指南”。与此同时,日本政府筹划“设湖南轮船公司,集股银日洋一百五十万元,备轮船三艘,轮流行驶湘汉”。显示出在湖南内河与英轮角逐的姿态。

日湖南轮船公司后改名为湖南汽船会社,于1902年冬正式成立。翌年10月,开始以“湘江丸”“沅江丸”“武陵丸”三艘轮船行驶汉口至长沙、湘潭、常德航线。

对于悬挂日本旗的商轮,岳阳人民,特别是城陵矶的码头工人并不陌生。早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岳州开埠之前,日商大阪邮船会社、大阪商船株式会社就染指长江航路,有“大吉丸”“大元丸”“大亨丸”行驶沪宜、汉宜航线,并经常在岳阳、城陵矶一带停靠。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官督商办的招商(轮船)局与英商太古、怡和联手,在共同合作的前提下,设立规约,与日商大阪商船株式会社竞争,一时,大阪深感困难。其后,德、法、美等国商轮亦染指长江、湘省航路,竞争越演越烈,大阪连连失利。就在这年,在日本政府的筹划下,将大阪商船会社、日本邮船会社、湖南汽船会社和大东轮船会社合并组成日清汽船株式会社(简称日清公司)。为鼓励日清公司与列强各国竞争,达到独霸长江和湖南航运的目的,日本政府每五年内补助日清公司 80万日元。一时,日清一跃而为“长江航运之巨臂”。1914年3月,日商戴生昌轮船局打入湖南内河,并配有小轮,开办湖南内河长衡、长潭、长常、长益、长津航线,直接为日清之大轮集散物资。此种小轮吃水浅,吨位小,在湖南水系行船时间较长。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一时削弱了岳州、城陵矶作为进出湘物资集散地和木帆船转轮船的中转业务。

但是,城陵矶乃联系长江与湖南水系的最好纽带,日本商家认为:“现在的城陵矶是岳州的外港,又叫作大型轮船停泊的岳州港”,于是,日商便在城陇矶雇用买办,租赁地皮,在堤街建房一栋,并配有专人经办日清公司报关手续,联络船舶,报告日商轮船来往的准确时间,以便中转和处理海事纠纷,以及承办过往船只的加煤等业务。

太古、怡和、日清始开,获利甚巨,外轮纷纷效仿。长沙开埠后,又有英商鸿安公司(后并入三北公司),德商美最时洋行等开行汉湘、沪湘航线。各公司、洋行运入湘省物资主要为匹头、棉纱、车糖、五金、水泥等日用百货与杂货,而运出的货物主要是各类矿砂、粮食及牛皮、雨伞、湘莲、鞭炮等土特产。

外轮由汉入湘,城陵矶乃必经之地。特别是“水性有消长之分,轮路多浅深之别。冬江寒迈,重湖无波,货艇商舟悉难越洞庭一步。于斯时也,凡有上下货客,必须集集本口,以便换载而行”。也就是说,每年总有4至5个月,由于水浅,轮船不能行走湖南内河。倘失岳州则等于失湘省。因而,在水小时,岳州、城陵矶则成为外轮,特别是出入湘航线外轮的换载港,即大轮载货至埠,水小时则于江心过档换木帆船运往湖南各埠,而出湘物资,则由木帆船运至本埠后,转大轮出江达海。特别是怡和洋行,每当小水季节,大汽轮改航汉口经城陵矶至宜昌航线,小轮船则航行长汉线。到最枯水位,其吃水最浅的福和轮也不能驶进长沙港时,则租用30吨左右的帆船在岳阳、城陵矶至长沙线上与其在长江行驶的大轮接运。这些木帆船一经租用,则改悬英国国旗和怡和洋行行旗,称为“旗船”。太古、怡和等公司也相继在城陵矶建房雇员,照料业务,供应过往船只燃料。

民营轮船业经营湖南

自岳州开埠后,外轮纷纷涌入湖南,严重打击了刚刚萌芽的湖南民营轮船业。为了抵制外轮独霸湖南,新兴民族资产阶级中的有识之士,纷纷集资合股,兴办轮船业,与外轮角逐湖南水系,亦纷纷在城陵矶建站设点。据统计,抗日战争爆发前,在城陵矶设站建点经营轮、木船运输的就有16家,而外轮公司仅4家。由此可见,城陵矶港的再度兴旺,并不单是外轮带来的,它与湖南乃至长江流域民族航运业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

继鄂湘善后轮船局之后,首开湘汉航线,抵制外轮独霸湖南航运业的是湖南革命党人龙璋创办的开济轮船公司。开济轮船公司和民生公司为照料公司过往轮船加煤,在城陵矶首建煤栈一座。煤栈设下街,临翟家湖,于河坡下建有一简陋茅屋,作储煤和过磅加煤用。开济和民生公司首先发现了城陵矶的另一作用,为后来的各家公司点了一个燃料供应之谱。随后,城陵矶逐步发展成为了过往船只加煤和补给生活物资的供应港埠。

在城陵矶设有办事机构的,还有三北轮埠公司。三北公司于1914年在上海创办。初创时,主要经营近海和长江下游航线。1919年,三北公司集资收购了原由中英合资的鸿安公司中的全部英股,使其成为完全的民族航运业公司。1921年6月,三北公司又买下了由湖南商人创办的中华汽轮公司产权,在长沙创办三北鸿安轮船公司,经营上海至长沙的直达航线,一跃而为外省经营湖南水运业务之首。

三北公司在湖南的经营方式是对路的。湖南出口之桐油向来不少,针对这一货种,该公司特地建“鸿元”等四艘货轮,船上建有油舱和干货舱,且吃水浅,特别适应湖南的水运。同时,还建造了一批驳船,配有小拖轮专门行驶湖南小港小点,集散、运输滨湖及小港的货物。三北公司为解决申湘航线货源问题,还专门派有船只装运海盐径运长沙,取代了原来的单一木帆船运盐业务。自申湘航线开航后,三北公司便在城陵矶租屋建点,经营公司报关、供应燃煤等业务。



(编辑: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