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人物

叶瑞棻:平江籍首届中央文史馆员
时间:2023-05-14 00:28:12 来源:岳阳日报特稿部

1505509212751020.png

□ 曾日升  余万根


叶瑞棻是平江县上塔市镇黄泥湾村人。

追踪溯源,平江县上塔市叶氏一族以楚司马诸梁为一世祖。到六十二世叶中庸(字千一)时,由江西武宁县迁到了湖北省的蒲圻县,他为叶氏蒲圻始祖。叶中庸第五子永寿(字仁重),又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由蒲圻迁入平江县上塔市燕额岭下,叶永寿为迁平始祖。四百多年后,传到叶永寿第十七世孙叶明纪。叶明纪,字善林、号澹园。叶善林有四个儿子,谓之四房。其中第四子叶渐逵,派名应鸿,号云路,生五子。叶瑞棻是四房叶渐逵之孙,他的父亲名叶嵩甫。

为什么要重点介绍叶善林,因为他是上塔市叶氏的一位开创性人物。

叶善林之先,平江上塔市叶氏只是该镇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主要氏族之一,人口增长较快,在地方上站稳了脚跟,如附近一带,祖辈传下来习惯上称为曾叶二洞。细究起来,叶氏家族到那时还没有出现出类拔萃的人物,世世代代仍然是以农耕为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勉强求得温饱。一代又一代,直到叶善林手里,叶氏家族在各方面称得上是发生了质变。

但叶善林到底是怎么发家的,怎么一步一步出人头地的,至今还是一个谜,口口相传的内容也难以令人信服,缺少真凭实据。叶氏族谱关于叶善林,是这样记载的:“……初,先生境遇稍啬,曾托业萧曹,处江湖之远而志气充然,常若有囊括天地四方者。好读书,事暇辄把卷,流连不忍释。年十五即克自振拔有为,落落不甘人下。先曾祖经文公尝奇之曰:君才英毅而厚重,吾族中后辈莫能及也,且有福泽相,必非长于贫难者。已而果拥厚资,僮仆林立,牛马充后厩,广厦巍然……”这一段显然用了曲笔,写得非常隐晦。而这系史、传、谱作者,为避讳惯用的手法。叶善林究竟是如何发家致富的,没有具体的、明白的实写,语焉不详。但我们通过阅览族谱,从中可以看出叶善林的人生经历与时人不同,确可谓胸襟眼光高人一等,为“果拥厚资,僮仆林立,牛马充后厩,广厦巍然……”打下伏笔。

正是因为叶善林那颇不平凡的作为,逐渐摆脱了原来家境比较一般的状况,他发了财,广置田庄,特别是择址建造了规模宏敞的黄泥湾大屋,后人又在他打造的基础上扩建,遂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规模。经济上有了能量,政治上叶善林也开始显山露水,他跟地方官吏的交往非常密切,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乡绅。这从一千名地方官员、乡贤所送的一篇《善林公七十寿序》就可以看出来。《寿序》十二条屏,前两屏密密麻麻写满了赠送者的姓名。中间不但有当时的知县、教谕、训导,平江有功名的几位,如余宗训、李汉章、张瓒昭、龙定忠、陈光前和很多贡生、庠生都在列。可以看出,当时平江有头有脸的人物,差不多都到齐了。界邻的湖北省通城县等地的头面人物,也到了不少。就连前湖北学政、山东道监察御史、后来主讲长沙城南书院的贺熙龄山长,也亲笔书写了一个大大的“寿”字,给叶善林贺寿。

发家后的叶善林眼光独到,非常重视子孙课读,率先在黄泥湾大屋办起了私塾桂林书屋,后又改为学堂。由于其子孙自小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才的概率大大增加。据叶氏族谱统计,至其四代孙,就培育出三名太学生,八名秀才,一名举人。特别是光绪己亥年(1899),叶善林之孙叶衡甫与侄子叶瑞棻同补博士弟子员,时人赞之“竹林并秀”。

叶瑞棻,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派名祥基,字嘉福,号筱嵩,亦作筱松,晚号颐庵,瑞棻是他的学名。

叶瑞棻幼年即聪明过人,成人后博学多才,里人称之为“筱夫子”,十里八乡都传颂其名。科举时他是邑庠生,改制后,考取湖北武昌道师范学堂。毕业后,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公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获政治经济学博士。

叶瑞棻是平江叶氏出国留学第一人,也是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

在日本留学期间,叶瑞棻与同在日本学习的平江人凌容众(平江启明学校创始人)、李积芳(原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李锐之父)、佘叔圭及桃源宋教仁等交好。特别是在日本他还结识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

归国后,叶瑞棻于宣统二年(1910)被清廷学部授予法政科举人,是清末最后一代举人。宣统三年(1911),他经保和殿考试取列一等,被分配到邮传部,任七品候补主事。清朝灭亡后,民国元年,财政部派充湖南全省财政调查专员,同时交通部派兼充接收株萍铁路专员。民国二年,交通部委为本部主事,统一铁路会计委员会委员,吉长、南满、东清各铁路会计调查专员。民国三年,交通部荐任佥事,派充经理司主计科科长兼公债科科长。民国四年,交通部派充综核司主计科科长,这一年,他还被交通部派充总务厅会计科科长,旋派充出纳科科长。民国九年,财政部令派兼财政部秘书厅办事。民国十一年,国务总理派为国务院谘议,交通部令派专在参事厅办事,呈准以简任职任用,给予三等宝光嘉禾章。民国十三年,交通部派充总务厅出纳科科长,兼充筹还外债委员会委员,兼总务股股长,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交通部关税会议筹备委员会委员。民国十五年,派充交通史编纂委员会副总纂兼领主任,晋给二等大绶嘉禾章。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交通部派为胶济铁路会计处处长,交通部路政司科长兼津浦铁路会计处处长。民国十八年,他又被命名为交通部北平保管处主任。民国十九年,交通部派充河北省电政管理局会计监理。民国二十年,充山东盐运使署秘书科长尊东纲公所监理官。

民国三十四年,德高望重的叶瑞棻被推举担任北平湖南同乡会会长。

抗战胜利后,叶瑞棻以知名民主人士身份,受叶剑英之托,为国共和谈及北平和平解放努力奔走,作出了贡献。

叶瑞棻长于数学,善理财,主管财政、交通两部经济十五年,受传统文化熏陶,为人廉介正直,被时人推仰。晚年专事书法金石研究,尤工古篆隶书,自成一体,又嗜好收藏。

1955年,叶瑞棻病逝于北京,享年81岁。

上面介绍了叶瑞棻,接下来说说他为什么能成为第一届中央文史研究馆30位成员之一。

1505117684631922.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久,百废待兴,国家就决定兴建中央文史研究馆,安置全国知名的社会名流和一方之望的专家学者,受聘者要求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身份和地位比较特别。经过反复筛选和酝酿,首届中央文史研究馆由30位“德、才、望”兼备的名人组成。

1951年7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正式成立。由著名文学家、毛泽东的老师符定一任第一任馆长,叶恭绰、柳亚子、章士钊任副馆长。馆员包括清末的翰林、进士、举人;民国政府省部级以上高官;著名文史大家、书画家等。从馆长到馆员,均由政务院总理亲自聘任并颁发聘书。

叶瑞棻是民国前后平江人在北京影响最大的人物。单论官阶,他只是一位相当于现在司局级的中级官员,显然不在列。究其入列的缘由:一是他是同盟会元老;二是他系清末举人;三是他热心公益,擅长交际;四是无党派民主人士,德望卓著。

凭此,叶瑞棻进入首届中央文史研究馆就不难理解了。



(编辑: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