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转型”柳暗花明,“升级”海阔天空。临湘对标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岳阳市“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市场化、特色化、差异化、集聚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加快构建“一主一特”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展现新作为,转型升级道路天地宽。2023年,临湘完成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10.34亿元。
着力打造“三区四市五个新格局”,“湘北门户”临湘奋力谱写临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临湘,游钓之城!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敏文 张小弓 张晗潇 李金贵 喻熙荣 见习记者 黄昶茜
秀美临湘。
临湘市产业发展概况
临湘位于湖南东北角,素称“湘北门户”,拥有38.5公里长江岸线,京广铁路、京广高铁、浩吉铁路、京港澳高速、杭瑞高速、l07国道六条“国字号”交通大动脉穿境而过,是全省重要交通节点县市。获评“中国浮标之乡”“竹器之乡”“茶叶之乡”等称号。
临湘深度融入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岳阳市“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准确把握市情实际、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建设“一主一特”现代化产业体系,即建设集现代化工(精细化工)主导产业、文体旅游(钓具、浮标)特色产业及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奋力打造“三区四市五个新格局”。
2023年,临湘完成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10.34亿元。
垂钓比赛。
负责人访谈
临湘市委书记王文华:加快建设“一主一特”现代化产业体系
临湘对标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岳阳市“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市场化、特色化、差异化、集聚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一主一特”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融入全省万亿现代石化产业集群,推动现代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建设万亩千亿化工产业,把我市绿色化工产业园打造成全省现代石化产业核心承载区重要组团、中部地区领先的现代化工(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到2026年,年产值300亿元;到2035年,年产值1000亿元。
二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依托“中国浮标之乡”的“国字号”招牌,坚持以钓具为引,以赛事为媒,以文旅为魂,推进文、旅、赛、产、城深度融合。到2026年,文体旅游(钓具、浮标)产业年产值200亿元以上。
三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新型建筑产业链,到2026年,年产值5亿元以上;到2035年,建成具有临湘特色的建材(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年产值15亿元以上;打造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到2026年,矿山企业控制在10家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达到80%以上,年产值25亿元以上。
四是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到2026年,年产值300亿元以上;抢抓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构建“以竹代塑”“以竹代粮”“竹化工”产业体系,到2026年,年产值60亿元以上。
五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八纵五横”交通网络,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到2026年,年产值150亿元。进一步发展壮大以中医药、医养康养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到2026年,年产值5亿元。
六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新能源与现代化工产业耦合发展,积极开辟产业新赛道,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到2026年,年产值20亿元。
传统浮标手工制作工艺。
“进退”之间 走出保护与发展的共赢之路
11月26日,位于临湘高新区绿色化工产业园的湖南越洋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洋药业”)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时刻——公司进入试生产阶段。
从老厂全线停产到新厂投料生产,越洋药业经历了一年多的转型阵痛期。其中的艰辛与挑战,唯有亲历者可知。
越洋药业是一家生产甾体激素原料药和中间体的制药公司,产品覆盖抗炎药物、心脑血管药物等领域。
该公司的老厂位于临湘化工园。此前,化工园聚集了22家化工企业,形成了长达2公里的沿江化工产业带。
快速发展的滨江化工产业为临湘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但其粗放的生产方式,也给毗邻的长江生态带来隐忧。
为破解化工围江之困,临湘彻底拆除所有老厂,引导化工企业或关闭退出,或搬迁至高标准的绿色化工产业园。
怎么退?怎么搬?搬迁退出后怎么转型?这些都是摆在地方和企业面前的一道道巨大难题。
作为临湘滨江地区响应搬迁的企业之一,越洋药业董事长王志华深有感触,他用八个字概括了公司面临的情况以及应对之策:“被动退出,主动转型”。
王志华说,去年4月,老厂全线停产,新厂尚在建设,退出之初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一方面面临着失去客户、产品断档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要应对巨额投资带来的市场风险。”
“为了保住客户,公司只能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地租厂房进行生产。”王志华直言,这是亏本的买卖,但临湘市委、市政府建设产业园的速度和对企业发展的承诺,让大家吃下“定心丸”。
搬入新园后,越洋药业的用地面积从之前的60亩扩大到115亩,施展拳脚的空间也更为广阔。
“公司通过工艺技术升级,重构了产线、更新了设备,生产效率与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王志华介绍,公司全面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能由3亿元增长至15亿元,经济效能大幅增长。
破解化工围江,不仅是破除发展瓶颈,更重要的是重塑临湘沿江一并企业的思想观念与发展底气。
“公司投资7000余万元建设成套国内领先的环保装置,每天污水处理能力可达2500吨。”王志华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投入,重视环保,归根到底是为了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生产线重新开始运转后,王志华在开心之余,又列出了下一步的计划,“我们将在二期建设2个车间以及1亿片成品药生产线,实现从中间体、原料药到成品药的全产业链贯通。”
在临湘绿色化工产业园内,不少企业与越洋药业有着相似的历程。福尔程公司的新厂房进行了数字化升级,产能由年产3.5万吨扩大到16.5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重金属螯合剂生产企业;维摩新材料公司转型升级后,将完全退出农药原药生产,脱胎成为一家化工新材料生产企业……
生态进、污染退;高端进、低端退;新模式进、旧模式退……事实充分证明,进与退的核心密码,在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变迁。临湘沿江化工企业退出所带来的短暂阵痛过后,换来的是更充沛的生命力和更长远的发展愿景。
目前,临湘市积极融入全省万亿石化产业核心基地建设,绿色化工产业园已入驻项目35个,总投资257亿元,全部投产后,园区亩均税收将达54万元,增长近10倍,有望在3—5年之内打造成为万亩千亿化工产业园区。
现代化浮标制作车间
小小浮标 托举起百亿产业梦
“今年双十一期间,我们临湘浮标成交超过3亿元,比去年增长了20%。”11月26日,在临湘市浮标小镇,该市浮标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罗星向记者报喜。
浮标,被称为垂钓者的“眼睛”。垂钓者可根据浮标的沉浮,敏锐感知鱼儿在水底的活动。
那么,浮标又是如何制作而成?最常见的,是一根芦苇经过裁料、切片、插脚签等十余道主要工序后,被制作成一支浮力大、漂体坚固,零售价可达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芦苇浮标。此时,芦苇的“身价”也实现跃升。
在“中国浮标之乡”临湘市,每天有高达数十万只各式浮标从这里运出,销往全国各地和海外市场。
“临湘生产的浮标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实耐用,深受垂钓爱好者的青睐。”罗星向记者道出了临湘浮标深受市场欢迎的原因。
临湘与浮标的故事已有千年之久。东吴名将黄盖曾在云梦泽以芦苇为钓鱼工具,从此代代相传。20世纪90年代,第一个浮标生产厂家“名昶”在这里正式创办,就此开启了临湘现代浮标生产新纪元。
在浮标产业园内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各个环节。无论是打磨、塑形还是上色、组装,大多步骤都已经应用数控成型技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现在,芦苇浮标还衍生出了更多高科技产品,电子浮标、纳米浮标等适用于不同水域环境的产品应运而生。
不止浮标,在车间的展示柜上,钓竿、线组、子线双钩、饵料、户外休闲垂钓用品、小配件等钓具类系列产品应有尽有。
作为临湘浮标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临湘市渔我同乐鱼具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经过20多年发展,现已成为国内行业领军企业。
“这款碳素浮标韧性很强,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在公司直播间里,负责人廖维正在介绍手中的产品。今年“双十一”期间,公司直播间销售成交10多万单,整个电商平台销售份额更是占到了公司销售额的60%。
“产品之所以受到市场欢迎,除了产品质量好之外,还有我们的交货周期相比于其他地方的企业可缩短20%,这是客户很看重的一个因素。”廖维说。
这主要得益于产业集群发展优势的凸显。在临湘,一只浮标从源头到销售都可实现自主可控,这是产品在市场有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2015年,临湘市按照“一镇三区”布局,打造“中国浮标特色小镇”,建设浮标特色产业园,引导龙头企业入园、家庭作坊进镇。
目前,临湘共有钓具(浮标)市场主体3130家,规模以上企业74家,行业从业人员达6万人,已拉通集原材料供应、浮标生产、电商物流、竞技体育、旅游会展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今年10月,“临湘浮标 游钓天下”小程序正式上线,小程序集钓点信息、赛事报名、住宿、餐饮等板块为一体,旨在为广大钓友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垂钓体验,同时与文旅相结合,让广大钓友在垂钓的同时还能游玩当地风景区,领略自然之美,感受人文魅力。
小小浮标,托举起百亿产业梦。从点上突破到全面开花,临湘以浮标为“支点”,做足“浮标+”结合文章,垂钓赛事蓬勃发展,赛事经济日益兴旺,赛产文旅融合动能澎湃。
今年1至11月,临湘市钓具(浮标)产业总产值已超过80亿元,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浮标产品占据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未来两年,全产业链总产值有望突破百亿元。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临湘浮标,逐步发展成造福一方百姓的浮标产业。在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临湘必将带来更多的惊喜。
(本版图片由临湘市摄影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