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头条

40年!屈原管理区营田镇义南村的美丽蝶变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7日    责任编辑:美崽

  今年80岁的吴学珍是屈原管理区营田镇义南村的村民,几十年来,他把大部分精力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四十年来他用劳动创造了财富,改变了自己家的生活状况,也见证了义南村的变化。是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收入越来越多,生活质量越来越好,逐渐从贫困走向小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改革开放40周年,一个“后进村”转身一变,成为“小康村” 的故事。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 颖 本版部分图片由宋政军、聂平、杨剑提供

  义南村的美丽秋景

  鱼虾戏水,风吹稻浪,别墅成群,满目花香,金秋十月,走进屈原管理区营田镇义南村,就像走进一幅画里。

  义南村地处屈原管理区南大门,因位居“大义塘”之南而得名。义南村由原义南村、新民村和千秋村合并而成,三个村个个村容整洁,民风淳朴。

  不仅仅在岳阳,义南村建设在全省都称得上名声响亮:2011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2016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但谁曾想过,义南村昔日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80岁村民吴学珍很长一段时间的愿望就是能吃饱饭:“放开吃肉那是想都不敢想。现吃肉吃腻了,大鱼大肉倒没有白菜萝卜受欢迎了!”曾经有句口头禅“有女莫嫁义南村”,现在变成“有钱有楼不如有义南户口”。

  “后进村”转身一变成“小康村”,义南村莫非“身怀绝技”?

  下定决心解难题

  改革开放之初,基础设施落后、赌博风盛行、管理不善,曾经的义南村是出了名的“老大难”村、后进村。2005年,义南村党支部临近换届,不少村干部思想消极,有的甚至不想干了。经过反复考察,营田镇党委决定让“能人”易拥军临危受命,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

  义南村矛盾哪能轻易化解?刚上任的易书记也觉得难。

  矛盾千千万,班子是关键。义南从村两委班子抓起,建立“一评分二公开三上榜”的村务监管体系。新班子村干部轮流值班,首问负责,不准回避、推诿、敷衍;注重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全村25名党员每人联系群众10户,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党群关系更加融洽;建立现代乡村治理机制,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建立了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

  要发展,基础设施要先行。为全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义南村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对农业、水利、交通、文化、卫生、娱乐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建设,休闲广场、电脑、远程教育、卫生室、农家书屋一应俱全。

  乡村治理,一个难题是卫生环境。义南村因地制宜,把农村当城市规划。村委会立足村花卉苗木基地,大力组织村民在路边、渠边、水边栽植各类林木万余株,组建村环卫整治领导小组、确定了整治目标和标准,制定了环卫管理制度,基本做到了环卫管理常态化。

  建立班子、完善基础设施、整治环境等多措并举,落后村变成小康村,获得省级文明村,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称号。

  因地制宜凸特色

  义南村远离市区,并无特殊优势,为何能后来居上,靠的就是因地制宜,凸显两大特色:

  一是从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入手,在全村大力发展养殖业。易拥军带领村干部主动与湖南正虹公司联系,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解决了村民创业资金不足和风险太大的顾虑。经过一年的努力,帮助村民增收20万元。

  初尝甜头的义南村村民,打定主意要跟着“领头雁”向致富大道迈进。易拥军带领村民与各大公司洽谈合作,在全村培育出了18户养殖大户,这些大户的年收入均在10~15万元;他支持和鼓励种养大户带头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又建成了8个苗圃、食用菌等特色基地,每年为村民增收180万元,为村级增收26万元。

  二是科技兴农,科学种田富一方。记者来这里采访,下车就被金灿灿的、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所吸引。80后的岳阳丰翼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翼是义南村新一代农民的代表,他说,“人重要科技更重要,科技是变形金刚,威力无比。”他说,在义南村,育秧、耕田、插秧等环节,全面机械化操作,效率是人工的几十上百倍。

  现场热心村民插话,“义南的农民,穿着皮鞋种田哩!”“光穿皮鞋种田不算什么。”胡翼接着介绍,义南村强调科学种田,还有两个特色,一是突出良种,淘汰常规稻;二是突出有机肥,尽量少用化肥。

  近年来,义南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2016年村级收入300万元,人平均纯收入20000元。

  现任村支书田勋介绍:“现在的义南村是以水稻为主产业,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业、种植业、加工业、劳务业、生态林业七大产业并举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年总产值达1.5亿。”

  增加村民幸福感

  “民生幸福,才是发展最终目的。”田勋说,“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忘了文化建设,钱袋子鼓了,脑袋也要‘富’起来,才能增加村民的幸福感!”

  村民陈德娟说:“2012年,村干部们就积极到处争资,建成了全区一流的休闲活动广场、村民活动中心,让大家有了娱乐健身的活动场所。现在每天晚上经常会有外村的人到我们义南村休闲广场上来散步呢!村上还组建了两支村文艺队,引导村民参加各项健康有益的活动。”

  “让我这老头子印象最深的就是2015年村上举办了大型的重阳节大会,把全村的老人们聚在了一起,村上自己组建的舞蹈队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同时还评选出了10位年度先进老人,并给他们颁了奖。这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乡风文明的建设!”村里的陈望平老人家满脸笑容。

  “你去我们义南村新民片看啰,村民家中的墙壁都成了文化墙,上面粉刷有“仁义礼智信”、党建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文化等有关图画,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村民田深根说道。

  为大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营田镇投入资金30余万元,采取国画、道德文化、政策法规等内容形式,将新民片居民区的一面面墙壁变成了美观的文化墙。义南村新民片村民田彪说:“文化墙既美化了村庄容貌,也宣传了党的政策,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以农村‘空心房’整治为先手棋,改善人居环境,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下一阶段的重点规划。”临走前,田书记热情相邀,“明年春天再来,这里将又是新风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