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足迹

故宫博物院著名专家来岳乐当瓷器文化“宣传大使”
时间:2018-12-20 17:02:20 来源:岳阳日报特稿部

640 (12).jpg

  6月下旬,先后经手整理北京故宫28万件陶瓷藏品、长期致力于宫廷典章制度和官窑制度研究的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王光尧来到洞庭湖畔的岳阳,用他自己的话说,又是当了一回宣传瓷器文化的“托”。


  遨游瓷海  臻于化境

  王光尧1967年出生,1989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入故宫博物院工作。在常人眼中,故宫不过是一个面对世人展示皇家宫殿和御用器物的博物馆。其实,拥有9000多间古代建筑和超过180多万件(套)文物的故宫更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历史宝藏和文化遗产,由故宫专门机构的工作人员负责挖掘整理,“以存其史”。王光尧“入宫”工作后因缘际会,参加到整理保存在九龙壁各个库房的近三十万件瓷器的工作中。最初入手时,王光尧对照老师耿宝昌的《明清瓷器鉴定》去整理,但总是感到收获不大。后来王光尧索性把书放下,利用考古学的类型方法与理论,专心从实践中归纳、积累自己的认知,这样归纳了一些规律,再与耿老书上的提示进行比对。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为日后的陶瓷鉴定研究积累了多方面知识。整整8年,由王光尧经手整理的瓷器达28万多件。在这个过程中,王光尧发现故宫中的瓷器多出自为皇家烧制御用制品的“官窑”,因此王光尧主攻“官窑制度”研究,近30年来,王光尧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官窑瓷器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同时还参加或主持了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河南省新安金元瓷窑址、北京故宫南大库(御用瓷碎片)埋藏坑等10处文物发掘整理。并应邀参加了印度、肯尼亚等国外窑址的发掘考古工作,成为陶瓷界一名博学强识、博古通今的著名陶瓷考古学者。

640 (13).jpg

制作考究的岳州窑青瓷让王光尧啧啧称赞


  让“官窑”走向民间

  王光尧认为,“官窑”作为瓷器,不仅仅只供皇家御用,而是同书画、丝绸一样承载了文化的传播。因此这些年来王光尧在潜心研究的同时,主动承担了普及瓷器文化的任务。2016年由故宫博物院出品的电影《我为故宫修文物》中,王光尧在影片中担任了让观众了解御窑瓷器文化的解说。用王光尧的话说,借电影平台,当了一回瓷器文化的“托”。其实从10多年前开始,王光尧就让自己走出故宫,为故宫文物爱好者讲解御窑瓷器知识。2012年,王光尧在北京东城区图书馆为读者作了“定窑及其历代宫廷关系”的学术讲座。2015年,王光尧在河北博物院作了“清代青花瓷器发展史略与鉴定”的学术报告。2016年,王光尧又在美国纽约“走向未来的紫禁城——中国顶级文物专家眼中的中华文化与当代故宫文创文化讲座”中作了“如何鉴赏古瓷”的学术演讲。他还参加了由故宫博物院组织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的“故宫讲坛”活动,为中国瓷器文化的传播“托”出了五彩霓虹。

与狄宝昌讨论瓷器鉴定


  水碧盏青最宜茶

  岳阳是洞庭湖畔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唐代茶圣陆羽《茶经》中提到的六大名瓷之一的岳州窑所在地。故宫博物院的陶瓷馆中就陈列了唐代岳州窑青瓷碗和青瓷瓶,对故宫陶瓷了如指掌的王光尧自然早入法眼。今年6月下旬,王光尧教授应湖南理工学院和岳州宋瓷文化公司邀请,专程来到岳州窑的故乡做客。在岳州窑文化传承与协同创新中心,王光尧高兴地看到,消失近千年的岳州窑青瓷正在复兴之中。在理工学院学术报告厅,王光尧讲到了宋代的五大名瓷,讲到了唐代的六大名瓷。王光尧根据近年来包括自己在内的考古学者新的研究结果,指出宋代五大名瓷除汝窑、定窑、南宋官窑已确定身份以外,哥窑与均窑年代均有异议,认为两窑始烧年代最早不超过元代。谈到唐代六大名窑,王光尧以“汉唐时期湖南对瓷业贡献”为题,对岳州窑的历史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王光尧还从西汉马王堆竹简上出现的“资”字对应实物,认可“资”就是“瓷”最早的写法,马王堆中的“资”就是原始青瓷。而发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岳州窑”曾出现“汉安二年”字样的青瓷片,说明岳州窑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公元纪年记载最早的青瓷。王光尧还在与湖南理工学院师生互动的学术讨论中,以官窑制度研究专家的身份认定,岳州窑出现南朝时期分别印有“大官”和“上府”款识的青瓷,说明岳州窑早在宋代正式确立官窑制度之前就是为官府和皇家烧制官用品御用品的窑口。王光尧还认为唐代陆羽鉴定的六大名瓷按器形釉色和装饰工艺分为两个类型,越州窑和岳州窑并列两个类型的第一名。

  谈到岳州窑的传承与创新,王光尧以他阅瓷无数的经验勉励正在投入复兴岳州窑的同仁,除了做好传承与创新的文章,更要用包容的心态吸收国内外优秀的瓷器文化之精华,包容缔造了岳州窑辉煌的昨天,也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他挥毫泼墨,用一行诗句表达了对复兴岳州窑青瓷的期望:“洞庭不似人间世,水碧盏青最宜茶”。


(编辑: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