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钩沉

营田宋词湘水芳
时间:2020-06-15 10:45:05 来源:岳阳日报特稿部

 

u=3184919448,2834002875&fm=26&gp=0.jpg


  文/彭仁满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落笔营田,我就想起杜甫的《兵车行》,眼中呈现的是古时的烽火岁月。

  营田,本来说的是军队无战事时的屯兵垦田之事,而以营田名命此地,却是纪念岳飞奉旨来此平定农民起义军的历史事件;营田在屈潭(河泊潭)对岸,屈原沉江殉国的爱国故事早就家喻户晓,龙舟的鼓点也很早响彻在龙船港上,岳飞到此更是将营田的爱国文化张扬得轰轰烈烈。

  营田是什么时候形成集镇的?大家都说是从南宋开始的,我不这么认为。

  在古代交通以舟船为主的大环境中,营田是一个天然的码头,它北岸的土星港很早已行成天然的良港,它和磊石港一样,至少是一个驿站,那么形成人口集聚,应该早于宋代;况且离营田南半公里的军民屯黄陵山上建有二妃墓和黄陵庙,1958年围垦农场时,黄陵山被取土修路筑堤,有人在残基上找到汉砖汉瓦;黄陵庙根据历史记载自唐代以来多次重修,香火旺盛,这就是形成集镇的首要条件。

  清《湘阴县图志》记载:“有营田市,为县北一大聚落;有三糖桥、黄甲桥、谢家坪、界家卷四小市。”那么营田之前这个地方叫什么?

  近日查阅北宋诗人张舜民《郴行录》时却看到如下记载:“去黄陵庙十五里、有土山寨巡检司。是营田旧名土山赛。”

  土山寨?我不禁哑然而笑。

  我想起黄庭坚《过土山寨》

  南风日日纵篙撑,

  时喜北风将我行。

  汤饼一杯银线乱,

  蒌蒿如箸玉簪横。

  这首诗是诗人从岳阳到长沙时所写。土山寨在什么地方,我一直没搞清楚,原来他此诗所写的竟然是营田啊。

  诗人久在南风中苦苦撑篙逆流而上,突遇北风而来顺风而行,其喜悦之情肯定不言而喻。把船泊在营田,然后到街上面馆吃一碗面条,自然美味盎然。蒌蒿加面条青青白白,也是色香味俱全了。但我不知道这首诗是其美味催生的,还是其颜色催生的?我很佩服黄庭坚的想象力。

  营田的外滩上蒌蒿、离蒿、艾草众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苏轼说“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而湘水、洞庭的蒌蒿满地舞蹈的时候,也正是河豚在江水中跳动的时候。

  湘水浩浩、草色青青;帆船穿梭,芦苇荡荡;夕阳耀耀,渔舟唱晚。这应该正是那时的湘水生态。诗人在这种生态之中,只要有思想,就能把自己的感受和体悟穿进景观之中,而炼出或感悟或哲理的语言珍珠,闪耀在后世的眼中。

  巡检司是宋真宗景德三年(1007)开始设置的,是掌管地方的治安机构。在营田这个港口设置这样一个机构,没有一定的流动人口和固定居民,是不可能落地于此的。营田自古是兵家驻地,历史上发生在湘阴的战争似乎都涉及到营田、磊石这两个地方,也说明营田自古是军事要塞。但同时它也是洞庭湖渔业的交易集贸中心之一,所以营田街道的形成当向唐前推测。

  记录营田旧名的宋词人张舜民做过监察御史,曾因党争遭贬迁。公元1083年被贬官郴州途中,登了岳阳楼写了一诗《卖花声(题岳阳楼)》“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这首诗被后人誉为写岳阳楼诗中上等佳作。张舜民生平嗜画,题评精确。他在黄陵庙写下:

  青草仍残照,

  黄陵一望中。

  壁书迁客泪,

  帘卷过湖风。

  斑竹痕犹浅,

  苍梧恨莫穷。

  年年秋水上,

  瑶瑟伴惊鸿。

  他也在营田二妃墓,写了一首自题扇诗:“忽忽南迁不记年,二妃祠外橘洲前。眼昏笔战谁能画,无奈霜纨似月圆。”这位词作与苏轼风格相近被人误为苏词的北宋大家竟然也忠实地成了我们的营田粉丝,想想也是件自豪的事情。

  其实最大的营田粉丝,是南宋诗人张孝祥。

  张孝祥何许人也?他是南宋著名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他是状元,因为夺了秦桧儿子的第一名,遭秦桧忌恨而被诬陷下狱,直到秦桧死了才出仕。他是主战派,所以两次被投降派弹劾免职,三十八岁英年早逝。张孝祥为人真率坦荡,气魄豪迈,他的词的豪放特色是其性情气质的自然流露。

  相关史料记载,张孝祥曾经四次从湘江到岳阳,前两次没有留下作品,第三次有一首。第四次竟然在屈原区境内留下了七诗三文,说实话这是给屈原区最厚重的文化遗产了。

  乾道二年(1166)六月,张孝祥从桂林启程,乘舟顺湘江而下第四次来湘江、岳阳,由南向北,纵贯而来,经湘阴到营田、磊石、河泊潭、再入洞庭湖。

  他到营田黄陵庙时,特地前往凭吊,并写了《黄陵庙》一诗:“百世黄陵庙,凄凉屋数间。只怜斑楚竹,那记赭湘山。访古韩碑在,征歌楚些闲。虞嫔更尧女,莫入水仙班。”韩碑即唐代韩愈留下的黄陵庙碑。楚些,这里指楚地的歌谣。诗歌表现了张孝祥对二妃的无限同情和崇敬之情。

  他在营田同时写有《水调歌头·泛湘江》:

  蝉蜕尘埃外,

  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

  纫兰佩,

  把琼芳。

  湘妃起舞一笑,

  抚瑟凑清商。

  唤起九歌忠愤,

  拂拭三闾文字,

  还与日争光。

  二妃就是湘妃,屈原所写之帝子。写了黄陵庙他意犹未尽,脑海中湘妃起舞一笑,又引动他的灵感。沧浪虽然写的是水色,但汨水河市河相传是屈原写《渔父》的地方,古时名沧浪河。这条河在营田北土星港注入湘江。过了此地到的是沉沙港,这是连接汨罗江的河流,自然诗人想起的是在此沉江殉国的屈原。荷衣、兰佩意象则是屈原诗歌中反复运用的。他说自己“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这回终于有了机会,要好好地饱览潇湘大地的人情风物了。

  磊石南是汨罗江口,正宗汨罗地,屈原沉江地河泊潭距磊石山也才不到4公里。根据《宋经理庙记》汨罗庙就在河泊潭西,南岸香炉湖有金沙洲,原为龙王庙、洞庭庙旧址地。河泊潭西山是自唐始公祭屈原的正庙所在地。金沙堆应该为沉沙堆,是在河泊潭南香炉湖中间,此地正是沉沙港和灰滩河所包围的区域,在水中央,可能因为乡音之误,沉沙变成金沙,当然也有可能用沉沙代替了金沙。因此,张孝祥到金沙堆参观屈原庙、祭祀屈原后,不仅写了《金沙堆赋》《祭金沙堆庙辞》《金沙堆观月记》等三篇文章,还写了两首诗。一首是《金沙堆》:“……秋光净洗八百里,亭午投君庙前泊。……”一首是《金沙堆庙有曰忠洁侯者屈大夫也感之赋诗》:“伍君为涛头,妒妇名河津。那知屈大夫,亦作主水神。……宓妃与娥女,修洁充下陈。至今几千年,玉颜凛如新。……”这首诗表现了自己对屈原的无限同情,吊屈,适以自哀了。

  从汨罗江入洞庭后让他最后留下了千古流芳之作《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

  近中秋,

  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

  ……

  表现了自己像明月和冰雪一样皎洁的情怀,感情激越,想象奇特,大气包举,酣畅淋漓,成了词中珍品。王闿运说此词“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他的另一首《浣溪沙·洞庭》一词是他第三次经过岳阳时所作:

  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纈乱。

  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想不到营田竟然在词人手中都变成了诗意营田。

  一切,都已物是人非,很难找到旧时的踪影。但我从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中,闻到的是神秘的味道,让我生发追寻的冲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