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足迹

岳州与陇右的人文历史链接
时间:2020-06-18 22:35:04 来源:岳阳日报特稿部

20200330102939642999.jpg


       一个地处大西北的甘肃人,做梦也没想到这一生会到江之南、湖之滨的风景旅游名城岳阳来工作。古代,甘肃各州的大片地域称陇右,岳阳称岳州。称陇右和岳州觉得更有历史岁月感,所以就用这两个称呼。陇右和岳州如此大跨度的地域,本想两者不会有太多关联,但从人文历史角度略一梳理,竟有许多人和事与两地有渊源。不妨做个链接。

       链接一,人文始祖伏羲。伏羲造字、创八卦、教人渔猎,位列“三皇五帝”之首。宋《路史》记载“伏羲生于仇夷,长于成纪”。《水经注》认为仇夷山就是仇池山。仇池山在我的故乡甘肃西和境内,成纪在甘肃天水一带。仇池山上一处悬崖当地老百姓叫伏羲崖。天水有一座山叫卦台山,就是伏羲推演八卦的地方。这些和岳州有什么关系呢?清张瓒昭《楚陵述略》卷二曰“平江之天岳,即《贡禹》东陵,其下有皇坛,乃伏羲氏之陵”。这就是说,伏羲葬于平江境内的天岳幕阜山。远古之事,难究真谬。但这一生一葬之地,充分表明,在人类蒙昧时代,我们的先祖不畏艰难险阻,用勤劳和智慧沿途播种了华夏文明。

      链接二,秦公秦皇。秦人发祥地“西犬丘”,据考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陇南一带。天水也称秦州,陇南礼县出土了秦公大墓。秦襄公在此建立秦国,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强盛崛起,四处征伐,国都东迁至咸阳,后由嬴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始称皇帝。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至洞庭湖,突然狂风大作,一行人上岸到湘山躲避风浪。狂风不止,始皇大怒,掏出玉玺向岩石盖去,命水神不为患。但狂风还是刮了两天两夜。因君王登临湘山,山名改为君山。也留下了秦皇君山封印的传说。秦人革新图强,包揽宇内,秦楚与其他诸侯国一起车同轨、文同字、钱同币、量同尺,华夏大一统。

      链接三,蜀相诸葛亮。三国时岳州称巴丘。东吴大都督周瑜“留镇巴丘”。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为了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诸葛亮一定会多次过江,到巴丘与周瑜商讨破曹之策。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进退均沿江经过巴丘。之后,诸葛亮的足迹从荆楚、巴蜀到汉中。写就《出师表》表明心志,出祁山以“左勾拳”北伐。祁山位于甘肃礼县,我每回家往返,都途经此地。脑海中经常勾勒着1790年前蜀军在此行进的情景。诸葛亮天水收姜维、街亭失守而挥泪斩马谡……出师未捷身先死,恢复汉室终未成功。从长江之滨直至陇山之右,诸葛亮鞠躬尽瘁,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走进陇右和岳州的山水之间,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折戟沉沙的三国古战场及其风云际会的精彩故事。

      链接四,诗圣杜甫。安史之乱,社会动荡。杜甫仕途不顺,家境穷困。他从长安举家西行,进入陇右,到秦州、成州走走停停,留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中第十四首是:“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安稳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仇池,就是前面提到的传说中的伏羲生处。杜甫在成都居住多年后,思乡心切,乘舟出三峡,漂泊到岳州。后病逝船中,葬于平江。杜甫在此有一首著名的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他在描写完壮丽的风光后,还不忘关山北的战事。从西北、西南到中南,一路艰辛,杜甫写下了二、三百首诗,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自己的凄惨境况。这些史诗,成就了杜甫诗圣的地位。

       链接五,谪官滕子京。宋康定元年(1040年)滕子京任泾州知府。泾州在今甘肃泾川一带。1042年,西夏李元昊举兵进犯,宋朝军队因指挥不当,全军覆没。滕子京临危不乱,以文官身份沉着应战,重金犒赏将士。在他的组织和指挥下,将西夏军击退。战后滕子京被政敌弹劾擅开国库,滥用官府钱财,庆历四年(1044年)春被贬至巴陵郡。到巴陵后,他勤政为民,修筑偃虹堤,重修岳阳楼,请同科进士、同在西北守过边防的范仲淹作文以记之。范仲淹饱含政治抱负写就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此文注解了仁人志士无论身在庙堂还是江湖,宠辱皆忘,不忘的则是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这种精神在华夏子孙血脉中绵绵传承。

      链接六,晚清重臣左宗棠。左宗棠,岳州湘阴人,进京赶考,途经洞庭湖,题写对联:“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流露出其志向不在湖湘而在天下。左宗棠40岁左右入仕途,从南到北,镇压太平军、捻军,平定回乱,就任陕甘总督。他的总督府由西安移至兰州,现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红色木质门柱,仍保留着原貌,显得肃穆庄严。左宗棠在兰州组建制造局,生产刀枪弹药。1876年移营肃州(今甘肃酒泉)祭旗,坐镇指挥,收复新疆,使广袤的新疆又回到中国的版图,立下不世之功。他还命士兵沿河西走廊、天山南北一路植柳,形成一条绿色长龙。“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当地人把这些树称为“左公柳”。60多岁的他,已是功成名就,完全可以坐享清闲,但当国家、民族需要时,毅然挺身而出,誓死捍卫疆土。“心忧天下”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链接七,大将军彭德怀。1928年7月,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彭德怀率领湖南独立五师第一团的官兵举行了著名的平江起义,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30年彭德怀率红五军自井冈山返回,攻克平江,以调虎离山之计攻占岳州,正在洞庭湖游弋的帝国主义兵舰以炮向岸上乱轰,彭德怀操炮给予还击,敌兵舰掉头逃走。因敌众我寡,红军主动撤出岳州。1935年9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岷山脚下,彭德怀率部队截击敌军,保证前沿部队夺取了腊子口,打开了通往陕北的道路。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中,就能感受到毛主席率领红军经过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境内的喜悦之情。1949年8月,彭德怀率第一野战军,发起兰州战役,几番鏖战,打败了盘踞在甘青宁凶悍的马鸿逵集团,随后一路高歌猛进,解放了整个西北。彭总成为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区第一任司令员,坐镇兰州,直至挂帅抗美援朝。“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是毛主席对彭老总南征北战、敢打硬仗的高度评价。这种血性胆气,正是新时代军人应当传承的红色基因。

      链接八,陇西李氏。历史上闻名的李姓人物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成纪人“飞将军”李广,再有陇西的唐朝开国公李渊,还有籍贯为陇西、开辟大唐盛世的李世民。据说李白祖籍在陇西,生于新疆碎叶,长于四川。世势变更,时有战乱,迁入湖南的李姓不断增多,现成为湖南的第一大姓。仅岳州的李姓就有35万人。这里有个机构叫陇西堂,专门汇集寻根陇西的李姓后代。这说明大多数李姓人氏认同他们的根在陇西。他们带着祖先的荣耀,在各个工作岗位发挥各自的作用,成为不负韶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分追梦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岁月带不走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无论是战旗猎猎还是承平日久,无论是边关风雪还是江湖楼阁,无论是纵马挥戈还是把酒吟诗,无论是社稷庙堂还是寻常巷陌,华夏大地的任意两个地方,都有关联之处。只要链接上,又何尝不是在山川江湖中的一次历史文化追溯和传承。之所以能够链接上,更是因为我们血脉同源、历史同根、文化同融、精神同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