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星空

星空下|夏季,来一场醉美之旅
时间:2020-07-01 10:30:06 来源:

  微信图片_20200701102535.png


  熊业民


  六月中旬,一天,阳光正好,微风送爽,久违的旅游,心情格外舒畅。

  人在旅途,大巴车在杭瑞高速上一路西行。车上满坐,人们习以为常,不忘佩戴口罩;车內宽敞整洁,空调适度,视野开阔;游客中老年人居多,也有年轻人和幼童。车轮滚滚,嚓嚓声响,风驰电掣,田园美景从车窗掠过,车內欢声笑语。

  一会儿导游出场了,出乎意料竟是一位男士,有着小品笑星潘长江类似的身材模样,颇有几分导游气质与幽默。四十开外的年纪,肤色黝黑,脑瓜儿油光泛亮,下巴壳还蓄有一撮山羊胡,一口不太纯的普通话,一眼就看出他是湘西本地人。别看他这副模样,人挺精神,能说会道,令人佩服。“三句话不离本行”不愧是导游,开场白毫不忌讳:“人们对湘西有个刻板印象就是湘西土匪多,这也不假,不过有点片面。大家看过电影、电视,从《湘西剿匪记》中看出的像田大榜、钻山豹、张平、四丫头等只是其中几个山头,几股势力,占山为王。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部队从东北南下剿匪,直至海南,其中湘西剿匪算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10月1日,而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真正意义上讲直到1957年才算真正解放,人们才开始使用人民币。”他扑嗤一笑,自圆其说:“其实湘西的土匪大部分人是国民党军残余势力,躲进深山老林勾结地方反动势力,凭借地势险要负隅顽抗。”接着自豪地说:“参加革命的也不少嘛,大家熟知的就有贺龙元帅,不就是两把菜刀起家带领一班人闹革命,走出大山,在洪湖建立革命根据地直至全国解放。从湘西带去的革命战士欲血奋战,战死沙场,所剩无几。解放后,贺龙元帅一直没有回家乡桑植,据说就是此因。改革开放后,贺龙元帅终于魂归故里,家乡人民为他修建了陵园和纪念广场供后人瞻仰。”

  时间也快,一晃已近中午,过了常德慈利县便进入了湘西山区,车辆匀速向前,穿遂道,过桥梁,一道道山,一道道水,大家临窗远眺,赏心悦目。一位女同胞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红日》主题歌:“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转,”大伙跟着唱了起来:“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转......”满车欢乐满车歌。穿过一串遂道,来到了一处高架桥上,结构造型与杭瑞高速洞庭湖大桥如出一辙。导游兴致勃勃地说:“我们行驶在桥面的这座桥梁底下就是湘西著名的旅游景点,矮寨特大悬索桥,位于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境内,距吉首市区约20公里。 矮寨大桥不仅仅是一座桥,而是世界级的人类工程奇迹,在建筑设计和结构上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2012年竣工通车,2013年被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推荐为10个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之一。矮寨大桥上层是四车道高速公路,下层是观光通道。从吉首自驾到矮寨大桥,停车场在矮寨大桥以西约十公里外的景区售票处。有自动扶梯从地面通达大桥下层观光通道。观光通道两边风景特好。秀美起伏的山峰,在薄雾中呈现一种朦胧美;若遇晴空万里,蓝天白云,此处必定美轮美奂。本来矮寨景点不在这次行程之列,但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临时确定人数到此一游,寻找刺激,不虚此行。


微信图片_20200701102524.png


  我因恐高没有加入。我们这车按原计划前往十八洞村,其实早有耳闻,各大主流媒体报刊电视都有报道,谁都知道习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调研考察,是全国“精准扶贫”的首创基地。我主要怀着这样一个心情前往参观学习的,见证十八洞村近年来精准脱贫之路,当然也不妨看看苗寨乡村美景,风俗人情,土特产品。导游在政治层面上没有多费口舌,倒是讲了十八洞村成全国“精准扶贫”首创地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2013年,中央领导决定来湖南考察调研扶贫工作,首选地特别重要,在众多的扶贫村寨中,十八洞村夺颖而出。十八洞村顾名思义,确有18个山洞,因洞而得名,村名特别响亮,“18”谐音“要发”意即要发财,“洞”字极为珍贵,传承红色基因,延安窑洞是革命圣地;庐山仙人洞有毛主席题词;“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还有毛主席晚年在西方居住的山洞就是韶山村的滴水洞,“洞”字充满传奇色彩。地理位置优越,你若打开地图就会发现十八洞村位于湘西中部,又是少数民族,对外可向四周辐谢,故选址十八洞村。导游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如痴如醉,虽有点牵强附会,但也觉得在理。

   “足盏摇过山峦,山峦一片春色;银饰掠过层林,层林一片锦绣;歌声飘过水波,水波一片清明。”走过一段段弯曲的柏油山路,终于盘旋到中国精准扶贫首创地高山苗寨十八洞村。一幅“精准扶贫首创地十八洞村欢迎您” 横标映入眼帘,显得格外亲切。在停车场休息片刻,导游再三叮嘱进入苗寨的三大忌讳:“进屋不踩门槛、不打伞进屋、不乱开玩笑。”乡规民俗,我们理应尊重。随后跟着导游转乘游览车入村,几弯几拐,便来到了一片开阔地,这里就是村部。可想而知,这村部不比一般的村部,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风格,高大气派,配套设施齐全。我们重点在展览大厅欣赏学习,对十八洞村渐渐熟悉起来:十八洞村是一个远离喧嚣的纯苗族聚居地,村庄包含4个自然寨,共二百多户人家,2013年前几乎就是与世隔绝的村落,这里的山,这里的水,不用画笔与颜料,一幅幅山水画便跃然纸上。以前村中不通路,车进不去,祖祖辈辈靠着传承下来的最古老的耕种方式生活,这也使得这里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独特的苗家饮食。苗族风情浓郁,生态文化保存完好。每到春节,这里便有抢狮、接龙、打苗鼓等传统习俗;每逢赶秋节,这里便组织舞龙、上刀梯、椎牛、唱苗歌等活动。淳朴的苗人在这青山绿水里,做着一切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背篓,也是十八洞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为湘西70%都是山地,百姓出行都离不开背篓。有的山里人如果不背背篓,会觉得不自在,不会走路。经过精准扶贫后,该村拥有苗绣、蜡染、花带、古花蚕丝织布等文化旅游产品。有十八洞腊肉、酸鱼、酸肉、土家蜂蜜、野菜等,大多是当地特产食品;实用tips:该村为电影《十八洞村》拍摄地,由于现在和外部的交流,大部分人都能说普通话,只要我们守规矩,也不存在传说中的不安全。村庄不大,基本上没有什么游客,单位组织的偏多。

   天公不作美,随着下起雨来,我们走访了几户苗族人家,宾主说话融洽,相谈甚欢,剩余时间自由活动。因受疫情影响,游人不是太多,土特产品随处有买,我们边走、边看、边想;十八洞村你真发了,援建项目多,美丽乡村建设正在进行时,在这里开花结果;种植基地多,随处可见的就有健朗白芨药材、黄花菜等种植基地;旅游收入多,旅游带动就业,村办企业,村民经商,赚钱不出家门,村民享受了扶贫红利,脸上洋溢着获得感、幸福感。

  告别十八洞村来到凤凰古城,天色已晚,华灯初上。大街上现代楼群高耸入云,错落有致。一排排路灯凤凰闪烁,既彰显地理标志,又亮化、美化街道环境。到达目的地,我们入住在凤凰古城凰都大酒店,据安排,先取卡进入房间,再到一楼大厅就餐,然后到凤凰古城最繁华处游玩。当然导游念念不忘人员安全,再次提醒购物游玩注意事项。吃过晚饭,我们跟随导游来到了凤凰古城最繁华之地沱江岸边。只见一面黄布旗上竖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沱江泛舟码头”布条古色古香,凸现古镇风貌。沿青石板梯坡而下,便是沱江,江面不算太宽,流水湍急,我用手插入水中,似乎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感。江边人流如织,川流不息,江两岸古楼鳞次栉比,灯火辉煌,好似银河坠落人间,灯光流影在水中荡漾,恰似人间仙境。导游告诉我们,这是晚上,倘若白天就会看到:凤凰古城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江水从古城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两边是有着明清建筑特点的飞檐粉壁,古老的吊脚楼、临江的亭台、清澈的江水还有那连接两岸的廊桥,犹如一幅浓墨浅彩的中国山水画。一下子让人感到时空倒转。


微信图片_20200701102529.png


  有着深厚的湘西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的凤凰古城,随着漫长的岁月沉淀,就像一块被山风吹得粗糙、被烈日烤得黝黑、被岁月凝固了的琥珀,放射出自然古朴的光彩。沱江泛舟沱江河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伟。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久经沧桑,依然壮观。我们听得津津有味,难怪不少游人,尤其是女士穿着苗族服饰取景照相,在水边戓站、或蹲、或坐,単个、合照忙个不停,留下美好记忆。随着人流,我们从中游一座不足两米宽的木桥抄近路过河,过往的人们只能侧身通过,人们格外小心翼翼,唯恐不测。上得岸来,稍许休息,漫步古街,店铺林立,灯火辉煌,尤其是两岸音乐酒巴遥相呼应,里面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乐曲悦耳动听。夜深了,我轻松入睡,真可谓:游绿水青山可净化心灵,观人间仙境能陶冶情操。

  第二天吃过早饭,旅游的最后一站便是夯吾苗寨。导游告诉我们:夯吾苗寨为苗语,汉语翻译即:“峡谷溪边美丽的苗寨”。此苗寨地处古丈县城至吉首途中,从古丈县城坐车八分钟即到,从吉首过牛头山隧道三分钟到。游览时间1.5--2个小时左右。整个寨子292户,共1204人,保存着武陵大山少数民族特有的木质结构吊脚楼风貌。古丈人杰地灵,素有"歌舞之乡"、"举重之乡"等美誉。当代扬名海内外的歌唱家有何纪光(代表作是《挑担茶叶上北京》)、宋祖英(代表家乡的作品有《小背篓》、《古丈茶歌》)。凤凰到夯吾苗寨约两个多小时,一路上雨雾茫茫,悬岸峭壁,到达夯吾苗寨已是九点多钟,我们撑伞下车,雨点似乎在击鼓欢迎我们似的。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入口处,两侧牌坊充满苗族银饰特色,左边是入寨口,右边是停车场,桥上火车呼啸而过,桥下紧锣密鼓欢迎游客,导游给每人发了一块胸牌挂在颈上,这是游客身份像证,又可防游客失联。突然有本地环卫在喊:“打么什、打么什!”我们一头雾水,什么打么什?熟悉苗语的人赶忙说:“提醒游客上侧所呢。”啊,原来如此。接着一个团队一个团队排队,我们正遇上高峰期,雨还在一个劲地下,好不容易来到了寨门口,寨门口几位身着民族服饰的苗女击鼓欢迎,随后唱起了苗歌。当她们唱完苗歌后,随后团队就要回唱,什么歌都行,然后一人一放行,当你进去就有人示意你站着不动,接着一美女上前与你合影。随后你就进入长廊,说是长廊,实则是一卖场,当然是苗族银器当先,自称货真价实,但看的多买的少,土特产品不少,但游客货比三家。

   走出长廊到了村寨,由于大雨撒泼,虽然有伞也不敢轻举妄动,倒是几处苗医苗药处坐满了人群,看风湿的,腰痛的,坐骨神经、跌打损伤的倒是不少,贴膏药,捡中药的也有,大部分人只是试试看,听讲座的满场。玩玩耍耍,走走看看,不觉来到了出寨口,又是一条长廊,可说是购物便档,像摆迷魂阵的,虽说有指示牌,也只能顺道而出,快到出寨口,走廊两旁摆满几大板两人合照,千篇一律。啊,我想起来了,刚进门时与苗女合照,经过两个小时加工制作,成品就摆放在这里,对号取相,每人20元,要相者付款,不要者不管。最后来到了停车场超市,大多数人在这里买了些土特产品,走出大门就是停车场,回到了原点,已是中午,雨也停了,今天午餐吃得开心,苗豉、苗舞、书法闪亮登场,全场,掌声雷动。据说全中国最大的苗鼓就在夯吾苗寨,前段时间运到上海参加世博会展览。苗鼓是苗族人生命的灵魂。在苗人的眼里:苗鼓象征女人的肚皮,而鼓锤象征男人的生殖器,鼓锤擂动,就会带来繁荣昌盛!夯吾苗民目前是湘西巫傩文化的忠实信徒!苗寨随处可见巫踪傩迹。仙人合竹、缩骨法、定鸡、空杯取水、秤杆提米袋等等,在夯吾是常见之事,令人叫绝。

  返程路上,我们仍沉浸在湘西苗寨万千气象之中;我不禁感叹:美丽湘西,人间仙境!


  

  作者简介:

  熊业民(网名:园丁),男,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人,岳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爱好文学,一生与文共舞,新闻报道、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多见诸主流媒体报刊网络平台。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