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悦读

白雨湖情思
时间:2020-07-19 23:40:05 来源:岳阳日报特稿部

微信图片_20200719232642.jpg

图为白雨湖景色


 □ 刘衍清


       这哪里是座“湖”,有村民说,大约50亩吧。放眼一望,还有一片长满荷花、菱角约30亩的水面被田埂隔开了,原先应该与隔开的水面是个整体,加起来也不足百亩啊。

       然而,这片水面确实有个诗一样的名字——白雨湖。那是清朝倒数第二个皇帝——光绪登基的第一年,一本题为《白雨湖诗抄》的诗集刋印后,被湖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士子官宦传诵唱和。它的作者就是平江白雨湖村人,名叫余云焕。

       在地灵人杰的平江,余云焕并不是一个提起来人们就耳熟能详的大人物,从清代、民国乃至当今的一些平江人物介绍来看,有的不见其名,有的文字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近几年来在推介古今廉吏以倡廉为题的楹联中,余云焕的一副楹联引起人们对他特别的关注,此联云: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易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上联以不收受百姓一分一厘好处是理所当然不值一提乃为官之德自律,下联以当一名食禄二千石的知府应该考虑做多少有功于老百姓的业绩自警,是一副融廉政勤政于一体的绝妙对联。


微信图片_20200719232658.jpg

图为余氏宗祠外景


      余云焕生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民国二年(1913年)以八十高龄殁于老家平江白雨湖村。其四世祖乃北宋著名政治家、“庆历四谏官”之首的余靖。从20多岁起,余云焕从训导、知县、同知一路做到知府,其间数次回白雨湖赋闲,但又都“懒向溪边把钓竿,一鞭挥手上征鞍”,被上官催返仕途,那副传世名联便作于贵州兴义知府任上。仅在贵州,余云焕就先后做过兴义、遵义、普安、思州、思南五地食禄“二千石”的知府。一府行政长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尽管余知府所任之地当时都十分荒僻贫瘠,但“天高皇帝远”,遇到贪鄙之官,照样可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然而余云焕所到之处,廉政勤政,体恤民艰,且正气凛然,不谀权势。治理普安任内,有匪众越境作乱,声势浩大,百姓惊骇。余云焕以单骑入垒,晓明大义,贼众咸服自退,吏民莫不叹其虎胆。又一豪绅恃其妻兄官威权势,横行乡里,滥杀无辜,死者亲属诉之首县,县官畏其权势,袒绅沉冤;亲属复控于台宪,始得会审验尸。余知府微服杂役中,探得真情,沉冤得雪。首县褫职,人心大快。贵州兴义,讼师狡猾,与胥吏相互勾结,鱼肉良民。余知府到任,外惩奸猾,内结积案,释放无辜九十余人,囹圄一空,由是讼风大戢,民始得安。其邑还有一名张秀姑者,许配黄家。强人张某艳其色,赂其女族,欲改嫁张某。黄家上诉于官,余云焕探得真情后,断归黄家。张某见好事不成,又伙同女族威逼秀姑为尼。余云焕闻知大怒,着人将秀姑迎于内署,由其夫人亲自助其妆奁,更换衣饰,以鼓吹送归成礼。一时士林咏赋,里巷传为佳话。

      余云焕先后在贵州五地担任知府,任期内既廉政又勤政。思南府任内,他了解到城外一处渡口无义渡,每逢水涨,船主只图收钱,因舟小超载,常有覆舟溺水者。余知府遂捐俸银三千两,造官渡一座,设舡十六艘,邑民莫不称颂,呼为余青天。任遵义知府时,里巷常有火灾,而乏水池救火。余知府带头在府衙掘水池一方,又令百姓效之,以备不虞,火灾几绝。

       更令人崇敬的是,余云焕任普安知府时,深入田头地边,访得实情,写出了《普安劝农歌十八章》,以通俗易懂的歌词,劝谕民众重视农桑。余知府在《劝农歌》中描述了自己走出衙门与农夫打交道的情形:“野人赠我以兰花,早起携锄又放衙。官亦爱民民少讼,朝朝骑马问桑麻"。《劝农歌》反映良好,当地一位叫张绚的士子还作了一首《代农夫答歌十六章》,称:“人在春风骀荡中,盘州太守岳州农。更谁民事如家事,不负晨昏鼎与钟”。

       余云焕大半辈子都在贵州穷乡僻壤为官,从不交结权贵,更不上京城跑官。他的一位朋友在贵州卸任后遵旨赴京觐见,余云焕赠诗加以调侃;"沩阳解组老神仙,五郡咸绥十六年。只恐捉将官里去,不容归钓芰湖烟。"

       余云焕为官期间,正值晚清政局动荡的时代,外有强邦欺侮,内有贪腐成风。然而他始终保持处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公余之暇,与文人士子交游唱和,互相勉励,并籍此作为精神寄托。光绪十四年(1888年)刋印的《求声集》上下卷,辑录了他和友人唱和的200多首诗篇。唱和作者中大都是性情相近的文人,除李元度、张岳龄等几位同乡外,几乎没有什么达官贵宦。早在光绪元年(1875年),余云焕刋印过他最早的一部四卷本诗集《白雨湖庄诗稿》。清光绪三十四年刋印《味蔬斋诗话》四卷。其后又刋印《冗园楹联》四卷,《隐居放言》四卷及多种文集、笔记。


微信图片_20200719232636.jpg

图为白雨湖景色


      白雨湖庄是余云焕出生并在仕宦途中数次返乡隐居的故乡,在他的诗文和友人们的唱和中留下不少与白雨湖相关的佳句,如:“小梅墅外荒春色,惆怅因君白雨湖”、“谏草长生地,湖庄别有天……此中悟佳趣,花鸟其欣然”、“白雨名湖旧世家,一天风月最清华。春到曲池吟谢草,梦征彩笔灿江花”。

       退隐白雨湖庄数载后,余云焕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以七十高龄应云贵总督李经曦之邀重新出山,以三品衔荣禄大夫特授思州知府

       两年后转任思南知府。宣统元年,以年高辞归。又两年,即民国二年(1913年)余云焕以八十高龄病殁于白雨湖庄。时值新旧更替,余云焕平静地离开了养育他的白雨湖。此前,余云焕热心地方公益,白雨湖团(相当一个村)筹资建了一个收留遗弃女婴的育婴堂,并为此募集经费置办了维持育婴堂生计的“育婴田",共68人捐款,而余云焕余益圃兄弟俩捐款接近总额的一半。


微信图片_20200719232558.jpg

图为作者一行在白雨湖


       漫步白雨湖,当年余云焕的湖庄故居早已不见踪影,但白雨湖依旧平静如镜。这里紧傍汨罗江,湖的四周少有建筑,湖边一排排樟树、柳树倒映在清粼粼的水面上,有一小半的水面荷叶摇曳,正值荷花盛开的季节,一枝枝粉红、乳白色的荷花点缀其中。在菱角、蓼草的映衬下,象一幅水彩画横亘在人们的眼底。白雨湖还是那样野趣,那般充满诗意。然而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如果在这美景中填补一点文化——余云焕廉吏文化,白雨湖会更加美丽,平江的乡村旅游文化底蕴会显得更加厚重。

       我们期待着……


  


(编辑: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