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新闻中心 >精选

​迎冬奥·向未来 | 人民日报社镜头下的中国体育
时间:2022-01-19 18:57:50 来源:环球网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北京申奥成功瞬间。王霞光/摄 受访者供图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北京申奥成功瞬间。王霞光/摄 受访者供图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嘉玉】2022冬奥会开幕在即,全民目光齐聚北京。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测试赛、北京奥运会、全运会、北京申奥、申冬奥……摄影展中一张张照片记录着中国体育的历史记忆,其中大半出自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王霞光之手,“体育记者的采访和镜头,见证了中国体育日益的强大,虽然我们从体育大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还有一定的路要走,非常自豪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

在冬奥倒计时一个月之时,人民日报社体育部收集珍贵的新闻纪实照片,推出了“体育之光”迎冬奥摄影展。六十余幅体育新闻摄影,时间跨度近三十年,一张照片,亦是一段故事。“咔嚓!”快门按下,更难的是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王霞光开玩笑地打趣,“过去还用胶卷拍摄的时候,一卷胶卷36张底片,新记者第一次拍球赛,如果三分之一的底片上能有足球,就算不错,找到点感觉。”

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刘翔夺冠。王霞光/摄 受访者供图

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刘翔夺冠。王霞光/摄 受访者供图

他拿起相机,用镜头定格竞技场上的人间百态。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赛道,霎时,刘翔正向终点发起全力冲刺,而紧随其后的黑人选手在擦栏之后终于失去了赶超刘翔的机会,这一刘翔夺冠的决定性瞬间,被终点线前等候多时的王霞光用镜头凝固。

2014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王霞光/摄 受访者供图

2014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王霞光/摄 受访者供图

十年后的索契冬奥会,发生了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赛况——多名女子短道速滑选手接连意外摔倒、全场错愕,李坚柔从容镇定顺势抢到最前面,这场出其不意的“大反转”也被他迅速捕捉下来,最终李坚柔以45秒263率先冲线,夺得金牌。

有决胜时刻的惊心动魄,也有“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温情。很多时候,镜头往往对准的是最受人瞩目的金牌,然而赛场上还发生着更多令人动容的故事。

东京奥运会击剑比赛。王霞光/摄 受访者供图

东京奥运会击剑比赛。王霞光/摄 受访者供图

2020年东京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赛,铜牌赛在中国与意大利之间展开,朱明叶连追四剑,不慎大腿拉伤,在紧急治疗后,坚韧的她重回赛场,拼尽全力,虽最终惜败意大利,但在王霞光看来,虽败犹荣,她在比赛中真正诠释了奥林匹克奋力拼搏的精神。他拍下的现场照片,在黑与白的色彩中,两名击剑运动员挥剑舞出优美的身姿,被《中国摄影》选为杂志封面。人民日报在对这场比赛的报道中,标题一栏赫然写下“全力以赴 亦是英雄”。

东京奥运会体操赛场,女子平衡木冠军管辰晨(背影者)接受对手们的祝贺。王霞光/摄 受访者供图

东京奥运会体操赛场,女子平衡木冠军管辰晨(背影者)接受对手们的祝贺。王霞光/摄 受访者供图

东京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决赛,16岁的中国选手管辰晨夺金,就在她转身的瞬间,各国选手投来温暖喜悦的目光,主动向她祝贺,“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中外选手惺惺相惜的温度,超越了民族,也超越了国籍。”跳水女子3米板决赛中,施廷懋夺金,王涵摘银,两人温情相拥。王霞光用镜头记录着赛场上太多喜悦的泪水、深情的相拥,正是这些不经意的真情流露,让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深深感动着场上场下的每一个人。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张怡宁夺得乒乓球女单冠军后,与教练陆元盛热烈拥抱。王霞光/摄 受访者供图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张怡宁夺得乒乓球女单冠军后,与教练陆元盛热烈拥抱。王霞光/摄 受访者供图

职业生涯与中国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参与北京申奥、申冬奥两大历史活动以及八届奥运会,王霞光亲身经历着冬奥带来的改变,以及中国体育事业和产业的发展,“过去,体育场馆、装备都比较简陋,很多用具依赖进口,比赛之外会参与这项运动的爱好者也很少。如今,现代化的场馆、先进的装备,中国品牌的崛起,甚至很多外国运动员穿戴的是中国的运动品牌。”更让王霞光感到自豪的是,“到国外报道,很多地方已经变成了咱们国家的主场。”

“随着冬奥会的筹备,大众参与冰雪运动热情高涨,冰雪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更带动了周边的基础设施、旅游观光、住宿餐饮。”如今,冬奥启幕近在眼前,“我们非常期待,还是在家门口举办,我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就像冬奥会的口号——一起向未来!”

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王霞光在东京奥运会现场报道。受访者供图

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王霞光在东京奥运会现场报道。受访者供图

(编辑:李钰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