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热搜 >今日微信爆文 >岳阳

“故事会”一演,汨罗人记忆中的元宵就回来了!
时间:2022-02-17 16:07:59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元宵之约历久弥新

———长乐抬阁故事会走笔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马如兰 通讯员 杨莎莎

今年创新的《飞夺泸定桥》,在抬阁故事中传承红色基因;《太空探秘》向空间站“出差”的3位宇航员致敬;《冬奥喜逢春》则与北京冬奥会遥相呼应…… 2月15日15时许,汨罗市长乐抬阁故事会的威风锣鼓铿锵响起,一台台用身体、花车、彩灯扎成的表演历代忠孝节义和民间传说的“故事”粉墨登场,汨罗市长乐镇沸腾起来了。

“故事”在“比”中传承

紧锣密鼓两相当,上下街头摆战场。上市街与下市街作为抬阁故事会的两大对垒阵营,两队一相遇,则是“电光石火”。压阵的高跷演员用布条把高跷绑在小腿,脚踏在顶端踏板上,一步一摇,走得险而稳。

当围观群众不禁为之捏一把汗,演员却在1.5至4.5米的高空泰然自若,手摇折扇,任衣袍在风中翻飞,与对垒阵营的演员互不甘示弱,雄赳赳、气昂昂地擦肩而过。

长乐抬阁故事会从隋唐流传,至今不衰。2011年,长乐抬阁故事会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因疫情沉静了两年后,汇集历史传奇、戏剧艺术、民俗风情、杂技竞技、并融表演、时代精神等于一体的长乐抬阁故事会,终于在元宵节如约而至。

长乐抬阁故事会的精妙之处在于“比”。从正月初一至元宵节,长乐镇上市街和下市街两个团体就要进行故事会比赛。比拼越激烈,故事就越精彩;火药味越浓,民俗味就越浓。

“比的是故事的精、巧、多、新,也比文明、比礼貌、比团结。” 上市街故事会的“总导演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范兴绘声绘色地介绍,比如上市街来一 出《樊城下书》,向下市街“下战书”。若下市街不回应,上市街再来一出《太公把钓》,将下市街比作“鱼”,对下市街进行“挖苦”。若下市街仍不回应,上市街则“十二面鼓”擂响,逼迫下市街“应战”,这时下市街扎一台“鸡啄篮盘”,将上市街比喻成“鸡” 啄食的模样……正因为“比”,这项民间艺术才在传承中历久弥新。

三个“发小”与“高故事”

长乐镇青年康旭东从记事起,每年的元宵都留下了抬阁故事的深深记忆。从小时候被“扎”在台上,到成为“高故事”队伍的一员,今天,18岁的他踩上1.7米的高跷参与巡游。他在长乐非遗文创展示体验基地的研学教室里化上生旦妆,披上戏服,挂上长髯:“我之前踩的是2.2米的高跷,这两年由于疫情没有踩,踩起来有点费力。”

康旭东的“发小”吴涛、兰振超也在他的带动下,在今年尝试了高跷“初体验”,各自踩上1.5米的高跷,参与巡游。

“突击训练”了3天的兰振超在训练中摔倒了3次,陪训的康旭东都在地面接住了他,给他牢牢的“安全感”。“我就是看到康旭东踩高跷,觉得特别帅,于是就也想学。”兰振超说。

在元宵正式巡游前,3个“好哥们”约好一起再练练“脚感”。康旭东不忘传授他的“防摔技巧 ”:“踩在高跷上走步时,必须看好落脚点,一次性抡到位 ,如果中途高跷擦到地就容易蹭倒。”

“以前明着竞争,有时候会有人来打探敌情,问我们今年出了什么故事,不过一般问不出什么。现在则是暗着较劲,谁也不服输。”康旭东说。

“洪荒之力”永不落幕

长乐镇的孩子们从4岁就开始被培养扎“故事”,到了10岁就可以训练踩高跷。“老班子相传,小孩扎故事不生病,把孩子扎到高台上一次巡游就是2小时,还可以练胆量、练耐力。”陈范兴说。

每年的元宵节都是陈范兴最忙的时候。陈家的大家庭中,18个人出动了16 个,2人踩高跷、2人负责支撑,5人敲锣鼓,5人扎故事、扮故事,还有1人负责化妆,陈范兴则负责上市街故事巡演的全面策划调度。

他告诉记者,今年,民间想要用故事闹元宵的“洪荒之力”再也按捺不住了,于是在政府的组织下,长乐镇边防疫边比故事。巡演中,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全程穿梭在人群中向游客免费发放口罩,并耐心提醒游客佩戴。

盛会终将渐渐散去,著名作家韩少功口中“聚人气、暖民心、增才艺、正世风,相当于民间的‘文化大集’,亦是某种中国式的狂欢节与嘉年华”的长乐抬阁故事会却不曾消散,而是在麻石古街上历久弥新。

(编辑:刘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