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科教 >优秀作文选登

掰竹笋
时间:2022-04-18 11:04:32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读书不觉春已深,五一小长假即至。满屏都是晒酸菜炒笋的美食照,隔着屏幕似乎能闻到一股钻入鼻孔的香味。楠竹笋分桠过后,就是漫山遍野小竹笋生长的世界。在连绵百里幕阜山区的群山与沃野间,生长着一片片密匝匝、绿油油的小山竹。有烟竹、苦竹、注竹、纹竹、雷竹、丛竹、笔尖竹、实度竹等种类之分。它们不需要施肥、浇水,更不需要人来照顾,自由地吸吮着明净的空气和甘甜的雨露,一年四季绿意盎然,砍了又长枝,烧了再生根,为故乡的沟壑与山峦平添一道迷人的风景。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季节,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雨明显增多,天气忽冷忽热阴晴不定,狂风夹杂着暴雨倾泻大地,此时也是竹笋蓄势疯长的最佳时节。竹笋像是早被人点种在土里似的,一茬一茬竞相破土拔节。它们努力地生长,当还在地底下的时候,就使出浑身解数往上冲。不管身上覆盖的泥土多厚实多坚硬,都会顶出几道蓬松的裂缝,抑或遇上大石块,也要弯着身子倔强地伸出头来。有的紧挨老竹蔸长出三五根,有的顺延着竹鞭生出一排排,像一群参差不齐的小孩子缠绕着母亲承欢膝下。她们用一层层麻麻的带着些许黑色斑点的紧身衣服,把娇嫩的身躯裹得严严实实,还喜欢在头顶上飘出几丝柔细苗条的笋叶来,如同少女的长发。只要过了清明节,也许是“春雨贵如油”的道理吧,原本贫瘠的山坡,荒凉的土坎边都处是一天比一天长得健壮的小笋,青翠挺拔,惹人喜爱,忍不住要采上几把当菜吃。据老人们讲,笋子的生长也有规律可循,今年是当年,竹笋就出土茂盛,如果逢上败年,笋子就会产量很低。

记得在家乡村小教书的日子,趁着课余或是周末,邀上三五好友,提着蛇皮袋子,和热心的村民们一道前往学校对面的张师山脚下的嶞石尖去采竹笋。小笋子清香可口,去油腻。小笋炒酸菜,或者同藠头叶子、腊肉和着煸炒,一股浓烈的香气便会随风飘散,自主钻入鼻孔,令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掰笋子得先找好地方,不然采不到品质优良的好笋子。他们心中都留置着一块往年采过的“丰收地”,因为关系到收入,不会轻易告诉别人。笋子一般要等到“五一”劳动节时为最丰,如果遇上了雨后初晴的时候,那肯定会满载而归的,因为雨后的笋子是生长得最快的,据一位老人讲,他们亲自测量过,楠竹大笋一夜要窜高一尺六,山间细笋一天也要长高二三寸哩。

“懒鬼,掰笋子去唦!”不知是谁对着老屋场大门喊了一声,还在太阳底下闲聊的大爷大妈们也会就近上山去采几把新鲜的竹笋回来。顾不上往日的斯文,我也快速脱下生汗的皮鞋,换上接地气的3517解放牌胶鞋,提着从工友那里找来的编织袋子,呼啦啦地穿山过坳,气喘吁吁地钻入深不见人的林子里去找寻山珍。伴着中午火热的太阳,脚踩着湿滑、松散的泥土前进,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物跌进刺蓬里。要采到直径粗大点的大笋子,就要深入到土地更肥、湿度更大、树叶积物更多的地方。经过几次实践,我发现了茶树下、水沟边、厚土层这些地方的笋子最为肥大且鲜嫩,有时运气好点的话,还会挖到上品黄土笋。就是那种大部分根还长在黄泥中,笋壳儿还发黄的那种大口径笋,其味非常鲜美,本地人叫黄把笋。先用小树枝把泥土挖开,再慢慢地把手深入根部,往外用力一掰,一根完整的黄泥笋就出土了,那种兴奋劲儿丝毫不亚于中了个大奖,还可以和同来的人比一比收获呢。

掰笋子虽然算不上是个技术活,但绝对是个体力活、意志活。进得山来,一手提着袋子,一手采笋,你得紧贴着地面匍匐前进,把头抬高了,轻则被树枝、荆棘挂破皮肤,重则踩上滚石跌伤膝盖是常有的事。在密林的缝隙中穿行,除了能欣赏到各色野花,闻到树木的芳香外,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茶树上长出的寄生果茶苞,空心,白皮,味道甜美。当然,蜷缩在茶叶片上的“茶耳”,人们习惯叫它为“猫耳朵”,也是另一种口福,只不过略酸一些。如果饥渴了,满树红彤彤的刺萢是最好的食物。大自然在慷慨地给予人类食物的同时,也会让人类面对一些危险。我在掰笋子的时候,好几次都碰到令人后背发凉的乌梢蛇和恶心的百脚虫,还有野猪啃食过的竹笋桩。恐惧归恐惧,却丝毫没有影响人们采食野笋子的热情。

竹笋掰回家还得剥壳,有的人采用的是原始方法,像脱衣服样一片一片地往下剥,剥多了指甲生硬甚至外翻。动作太慢了,时间拖长了,竹笋见风容易变老。“高手在民间”嘛,农村人自有办法,先削后剥。削竹笋是一门技术活,左手捏着竹笋尖,右手持刀从笋衣尖端匀速前进,这个过程力道一定要把持得恰到好处,力大伤及笋肉,甚至把鲜嫩的竹笋划为两半;力小削不透笋壳,给剥竹笋的人带来极大不便。好在熟能生巧,削多了自然就掌握了要领,一刀下去,只见刀刃恰好从笋壳和笋肉之间划过,露出一条耀眼的长长的青绿色切口。剥笋的人就特别喜欢,赶紧伸出左手捏住笋尖,右手握住竹笋的另一端,从笋尖顶部弯断,以左手食指为轴心,快速地转几圈,小笋子的层层紧身衣就剥离得一干二净,露出黄绿相间的嫩肉。不要畏麻烦,只要笋子采回来了,七八岁的小孩子都可以成为剥笋高手。

等到笋子剥完,厨房里的大锅就“突突突”地沸腾开了。揭开木锅盖,把整齐的笋子像下饺子般依次下水,焯水,翻身,盖上盖子,添一把柴火,热气如烟雾般伴着笋香扑鼻四散开来。因为青皮笋子特难熟,要焖上二十分钟左右才能捞出。待放凉了,用双手均匀地撕成两半,即使到了晚上也要趁夜完成这个任务,因为明天要趁着太阳晒成干品呢,要是遇到梅雨季节,就只能暂时贮藏在冰箱里。赶上大晴天,又得把汆熟了的笋子晒到水泥地上或通风向阳的竹簟上。因为笋子水分重,收笋后还要反复晒几遍,直到瘦身为黄中泛白色,且可以从中折断为止,再用一个尼龙袋子装好扎牢,待到冬日里过年时再浸泡享用,那可是纯正的绿色食品哟。原先还不怎么起眼的细干笋,现在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村里情席,端上了在城里工作的子女们的餐桌,进入了南江镇三星级福隆酒店的宴席。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感叹道,“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竹,彰显气节,虽不粗壮,但却正直,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中的君子。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下归途。而今,我已离开了村小,父母双亲早已奔赴仙山瑶池,加上教学冗务缠身,一年也难得回几趟老家,梦里却常忆起故乡的满山竹笋。屈指数来,参加教育工作也近三十年头了,从小学教到高中,虽然没有什么功绩,可也有幸从事着自己喜爱的职业,如同家乡一棵普通的竹笋,卑微而有着不屈的灵魂。可敬的竹笋,它对生长的条件与环境要求不高,给予人们的却很多,是它教会了我坚韧与谦虚,奉献与坚守。

笋箨如衣,包裹着一年又一年的希望;笋味飘香,享受着连绵不断的人间烟火。

(李 锋)


(编辑:余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