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文化 >钩沉

龙船坝:端午龙舟第一坝
时间:2022-05-29 17:53:09 来源:岳阳日报特稿部


图片2.png

□彭仁满


在《湘阴县图志》上找到一个已被人忘记的地名:龙船坝。龙船坝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有着悠久龙舟竞渡史的地名,它与河市龙船头、营田龙船港构成了一部汨罗龙舟竞渡的千古历史。

龙船坝位于清代屈子庙东,距离屈原沉江地故渊川(春)江嘴大约两公里多。此处有一个名为渔父潭的水库,旧为凤凰港,此处有一坝,今名吴家坝。坝名的改变,就将这一汨罗端午源头的龙舟故事埋没了100多年,至今鲜有人知。

相传屈原在此与渔夫交谈,作《渔父》,司马迁湘水吊自沉渊,游历到此地而泪涕江潭。还有屈原女儿女媭为屈原绣像后用剪刀自杀殉父的剪刀池故事、有刘宋先人水葬于此的故事。

此潭早晨雾气蒙蒙,水清澈见底,潭整体形如剪刀,两岸树木茂密。自古是西边南阳市渔民在此交换鲜鱼的地方。古史中所载在南阳里东的江墓潭正是指的此地。

相传公元前287年,屈原骑着高大的白马《涉江》而来,在湘阴临泚口留下经行的传说,后人在此设屈原行祠纪念屈原,杜甫来汨罗,在川(春)江嘴汨罗山屈原庙写下《祠南夕望》,留下“湖南(指洞庭南湖)清绝地,万古一长嗟”的汨罗江千古绝唱后,经此又写下《发白马潭》一诗。屈原在此沉江殉国,留下了“盘石马迹”的故事。《异苑》卷一记:“长沙罗县有屈原自投之川,山水明净,异于常处。民为立庙,在汨潭之西岸侧,盘石马迹尚存。相传屈原投川之日,乘白骥而来。”

盘石能形成马迹,见证屈原在川江嘴东的(屈潭之左)玉笥山(凤凰台)上居住生活了一段很长的时间,他在此与罗子国官兵和渔民为主体的老百姓打成一片,在此写下了《离骚》《九歌》《哀郢》《怀沙》《渔父》等作品,在此集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千古绝唱《楚辞》,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节日——端午,成就了一项全民运动——龙舟竞渡。而这个龙船坝正是见证和反映汨罗端午源头龙舟故里的一个地名标识。

图片1.png

《湘中记》云:“屈潭之左玉笥山,屈原栖此作九歌。”

《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湖广六记载:“玉笥山,在县北七十里,汨水西流经其下,有屈潭,亦曰罗渊,屈原放逐自投于此。隋置玉州,盖以山名。其相连者曰汨罗山,以下临汨罗江也。又磊石山……”

这是按玉笥山、屈潭、汨罗山、汨罗江、磊石山从东到西而排列的,均在县北七十里一个位置。可知汨罗山、玉笥山正是今天凤凰山凤凰台南春江嘴处西东的两个山头,两山全长大约七里之长的区域。

南北朝时汨罗山上设有汨罗戍,隋朝时在“屈潭之左”凤凰玉笥山上置玉洲;凤凰山因为屈原沉江地在河泊潭春江嘴,所以其地名在汉代至乾隆二十年之前均称为汨罗。清代光绪年间在此设凤凰局。因为紧邻洞庭湖磊石山磊石港,凤凰山地历代也是交通要道,屈原故居之地,形成过南阳市、平江港等集市;围垦屈原(汨罗)农场后此山设为茶场,今归凤凰乡管辖。

与龙船坝相隔两公里的汨罗山和玉笥山,从历史记载而言,汉代到清乾隆十九年(1755年),汨罗山上建有屈原庙、屈原墓(清代疑冢到罗山),玉笥山上有屈原故宅(旧为南阳庙),宋云:“汨罗水绕三闾宅”,元代将三闾宅改为南阳寺,明代迁移到河市翁家洲。

图片3.png

因为河泊潭汨罗山旧时有湘水之中,故而屈原庙兴废常生,历代均留下重修汨罗庙的多次历史记载;唐代后此地开始产生的濯缨桥(玉笥山见证)、招屈亭、独醒亭、汨罗书院等建筑,在乾隆十九年至二十一年之间除了屈原墓没有移建,其他均被移到名山(玉笥山系)上,有了今天的屈原文化公园。1873年,平江商人在李元度的主持下,再建文化和商业双用之屈子庙,正在龙船坝的西边之山。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续齐谐记》云:“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根据历史记载,相沿在端午用龙舟纪念屈原的传统是沿用屈原沉江时军民一同划船打捞屈原的场景,每年用龙舟竞渡的方式来纪念屈原并为屈原招魂。因此汨罗龙舟体现了与全国龙舟不一样的制式就是龙头凤尾。这个习俗与汨罗用龙杠、仙鹤(代表凤)抬棺木上山的习惯一样,正是一种送先人上山的仪式,故而观看龙舟竞赛的观众,都必须穿白衣服(孝)观看龙舟比赛,不允许穿得花里胡哨,是旧有的传统习俗。

而龙头凤尾跟凤凰台、磊石山(龙寿山)有着极大的关联,在这个水乡泽国,大家崇龙崇凤,追求龙凤呈祥,风调雨顺,是必然的一种心理暗示。

《隋书·地里志》云:“屈原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所以汨罗龙舟,正是从凤凰山下屈原潭的龙船坝划入磊石山这座龙寿山后入洞庭的,正好代表着一种最原始意义上的走向。

从唐诗人张说:“士传三闾俗,江传二女游”的汨罗端午龙舟风俗而言,说明用端午龙舟纪念屈原前,汨罗的端午龙舟风俗是纪念二妃的。因为屈原到汨罗前营田(旧汨罗江南岸)黄陵山上有舜帝二妃庙,后称黄陵庙、湘君庙、湘夫人庙,文献《水经注》中是中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二妃庙,唐代后才出现在其他地方,可见“江传二女游”是有其依据的。

唐诗人白居易《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 竞渡》诗云:“竞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自经放逐来憔悴,能校灵均死几多。”正式向全国宣称端午龙舟竞渡活动是为了屈原。

唐诗人褚朝阳《五丝》诗云:“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远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正式定论端午纪念屈原的传统在汨罗产生。唐诗人文秀《端午》也云:“节分端午自(一作有)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一作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进一步将汨罗龙舟纪念屈原的意图推广全国知晓。

所以沉江地龙船坝的地名,在汨罗端午龙舟史上是不可忘却的一个地名。而吴家坝也应该复名为龙船坝,以保存汨罗江端午龙舟的最古记忆。


(编辑: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