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天下> 历史

唐代哪位诗人在邻国日本最受欢迎?并非李白杜甫
作者:黄夕子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09日    责任编辑:美崽

后人想象的白居易形象 资料图

  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黄夕子,原题:白居易在日本

  唐朝时期,中国的古诗达到了井喷式的发展,遣唐使当然也不会错过那些优秀的诗作,都辛勤地把唐诗传到了日本,有趣的是,在中国名声斐然的李白与杜甫在日本虽然也很受欢迎,但却远远不及于白居易的声望和影响。

  波澜壮阔,大气磅礴,山河壮美如画,产风流人物无数,政经文武,独领海内外风潮。这便是中国的盛唐。

  樱花飘零,枫叶如火,景致小而精致,纵情自然山水之间,化整为零,优雅矜持而浪漫。这便是日本的平安时代。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的关系,在中国的唐代时期,也就是日本的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更是中日交往最为频繁的时期,大量的遣唐使如同勤勤恳恳传递花粉的工蜂一般,跨越海洋在中日之间充当交流的桥梁,为彼时发展稍为滞后的日本带去了唐朝的文化风向。从制度到文学,从风土人情到社会面貌,对当时的日本而言,唐代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神秘而强大,由唐代而来的信息也为日本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在唐朝时期,中国的古诗达到了井喷式的发展,可以说是盛极一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遣唐使当然也不会错过那些优秀的诗作,都辛勤地把唐诗传到了日本,在日本掀起了汉诗的风潮,对于和歌以及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趣的是,在中国名声斐然的李白与杜甫在日本虽然也很受欢迎,但却远远不及于白居易的声望和影响,日本似乎绕过了中国的诗仙诗圣,转而关注了一个在中国并不是受到关注最多的诗人。

  这并不是说白居易的诗作不够好,而是他生在了一个过于耀眼的时代,不是白居易的实力弱,实在是同行的实力都太强了。即使从现在来看,唐代也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最具传奇色彩的耀眼瑰宝。才子辈出,风流人物无数,孕育了数不清的文人骚客,诗仙诗圣更是都会聚于这个时代。白居易虽说也是才华横溢的大才子,但与动辄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李白和白头搔更短,日日为天下寒士忧心的诗圣杜甫同处一朝,白居易的光芒难免被压制了不少。可是在日本,人们却偏偏对白乐天情有独钟,上至天皇高官,下至普通百姓,都对白诗津津乐道,白居易在日本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李白与杜甫。

  早在平安时代前期,嵯峨天皇就是白居易诗作忠实的爱好者,在他在位期间,汉诗文在日本迎来了全盛期。平安朝的文人在聚会之时,会通过做汉诗来彰显自己的才华,而汉诗人们引用借鉴最多的唐诗就是白居易的诗歌。到了平安时代中期,朝廷还史无前例地开设了有关于《白氏文集》讲座,由当时的名士大江唯时为醍醐天皇及村上天皇进行侍读,讲解《白氏文集》。除了讲座之外,村上天皇时期还举办要参照白氏七律格式作诗的诗会。在宫殿中,以天皇为首,与王公大臣们一起仿照白诗之例,共同吟诗作对,似乎想要重现大海彼岸盛唐的景象。

  提起日本的平安时代,虽然不如烽烟四起、刀光剑影的战国时代那么为人熟知,那么金戈铁马,那么令人热血沸腾。但平安,轻声念出这两个字眼,脑内便会徐徐展开一幅风花雪月优雅矜持的时代绘卷。神秘睿智的大阴阳师安倍晴明,柔肠百转的女文学家,夜探香闺的多情贵公子,娇羞美艳的深宅少女,身段娉婷袅娜的歌姬,神出鬼没的世间精怪,无一不为平安时代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

  但事实上,这些风花雪月的浪漫爱情,优雅浮华的贵族生活其实只存在于当时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京都。平安时代的日本和现代不太一样,当时能被称作为日本的地方其实比现在的面积要小,因为像北海道,九州岛南部以及本州岛东北部等地区还处于没有完全统一的状态。人们印象中那个细腻柔美、精致典雅的平安时代的日本,具体一点说,其实都源自于当年京都的风采。那个时代的财富、文明、艺术,以及平安时代的万种风情,似乎全都浓缩在了京都这块方寸之地,除了京都,其他地方都是荒凉的蛮夷之地。当时平安皇室实权旁落,但公卿贵族们对重夺权柄,开疆拓土,四处征伐,一统河山却没有什么兴趣,也不认为自己担负着什么富国强兵,重新带领国家和民族走上繁荣之路的重任,反而选择了逃避现实,一心寄情于山水之间,在风花雪月中吟诗,抚琴,练字,谈情,这样的时代背景也成为了流传在日本的白居易诗作多为闲适诗与感伤诗的原因之一。

  谈到白居易诗词在日本盛行的缘由,白诗的诗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苏轼曾评价白居易和他的好朋友元稹的诗风为“元轻白俗”,认为元稹的诗风轻佻而白居易的诗风俚俗,但恰恰正是由于白居易的诗词较为通俗易懂,即使是老人和小孩子都可以口口相传,才能在日本流传开来。虽然当时的日本崇尚中文,很多贵族都以会说中文而自豪,但中文对于日本人而言毕竟还是一门晦涩的外语,想要完全理解诗人诗词所表达的意境是很有难度的。对于日本贵族而言,想要看懂李白那飘逸狂放却内藏锦绣的诗句已经很是困难,华丽不羁的词藻,再经过一层语言的转换,想要理解诗人的本意对于日本人而言更是难上加难了。而白诗的特点是“平易浅切”,“欲使老妪都解”。曾有一个笑谈,传说白居易在作诗之后会先读给身边不识字的老妇人听,如果有不理解或者听不懂的地方白居易便会仔细的修改,直到老妇人都能理解为止。所以白居易通俗易懂的诗词特点反而更有利于在日本的传诵了。

  另一方面,日本人对白诗的喜爱还源自于他们民族一直以来的审美观。古代的日本作为一个封闭的岛国,景色秀美,山河俊丽,没有中国山水的大开大合,处处透着精致细腻,但或许是因为环境的限制,资源的匮乏,大和民族一向对于自然有着更纤细的体悟,而且有着深刻悲观情绪。面对自然的四季轮回,也常常会感到伤感,在欣赏自然美的时候,多愁善感的日本人就会产生诸多的伤叹。日本古代文学的主旋律便是体现人世的无常,追求那种超脱于世的凄凉的美感。因此正是白居易的闲适诗和感伤诗诗中那份追求自然之美的超脱宁和的心境,引起了日本人内心深处的共鸣。在中国白居易的讽喻诗更为出名,但自从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那一曲凄哀婉转的《琵琶行》之后,白居易的诗作风格发生了转变,创作了大量闲适诗与感伤诗,尽管他依然仍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关心百姓疾苦,但仕途上的坎坷令他渐渐收敛了早期的锋芒,逐渐转变为随遇而安、息事宁人的生活态度,创作也由针砭时弊向追求表现自然美感倾斜,也正是这些体现自然之美人生感悟的闲适诗和感伤诗,打动了日本人的心弦。

  村上天皇曾经命当时平安时代的著名诗人大江唯时把白居易的诗集整理成《白氏文集》,后来大江唯时又进一步把唐代各诗人的金句整理成了《千载佳句》,里面总共收集唐代153位诗人的1083首诗作,而其中白居易的诗作就占了507首,几乎达到半数之多,足可以见到白居易在当时日本的地位之高,影响之大。天皇的推崇也使得白居易的诗作迅速在各个阶层流传开来。平安时代的皇室虽然手中已经没有什么实权了,但作为一国名义上最尊贵的存在,皇室的一举一动都会引领日本的文化风潮。皇室对于白居易的推崇也就造就了民间大众都以“读白诗”为骄傲的现象。

  一件事情一旦蔚然成风,就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白居易对于平安时代的文学发展的贡献也不可小视。在日本有文圣称号的菅原道真是最早进行白诗排律模仿的诗人,对白居易的诗词非常推崇。在他的《菅家文草》中引用以及化用白居易诗词多达500多首。而日本汉诗集《扶桑集》的风格,受到白居易诗作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平安时代的日本知识女性,比如当时日本文坛上最著名的两位女作家紫式部和清少纳言更是对白诗造诣颇深,日本古典巨著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以及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也都与《白氏文集》有着密切的联系。《源氏物语》中引用化用的白居易诗词多达百余首,紫式部还曾作为后宫女官为一条彰子皇后讲解《白氏文集》,并总结出“凡人总须以学问为本,再具备和魂而见用于世,终是强者”。这里的学问指的便是中国的“汉才”。

  而清少纳言是平安时代日本“后宫文学”中享有盛名的女才子,她的雅号“草庵”,就出自白诗“庐山夜雨草庵中”一句。有这样一个场景流传甚广,也能侧面体现出白居易在日本的影响之大。清少纳言入宫后,在一个雪天里,中宫定子和服侍她的女官们围炉闲话,中宫问左右侍从:“香炉峰雪今如何”,清少纳言便当即起身将殿前的帘子掀起,请中宫凭栏远眺,定子与女官们都盛赞清少纳言的博学机敏。因为白居易曾有诗云“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由此也可以看出日本整个贵族阶层对于白居易诗作的推崇和熟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