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天下> 历史

南昌起义后萧克上将曾被李济深俘虏 如何安然脱险
作者:夏明星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2日    责任编辑:美崽

青年萧克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夏明星,原题:开国上将萧克最暗淡时刻:全连剩20人全被俘虏

  1927年6月中旬,在北伐奉系军阀回师武昌途中,萧克在河南许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1日,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师长叶挺)七十一团二营四连代理连长,萧克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起义领导人组织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决定实施占领广东重新北伐的预定战略。第十一军(军长叶挺),是由北伐军中号称“铁军”的第四军一部扩编的,南下广东期间连番恶战,在江西会昌迭克强敌,自然而然也赢得了“铁军”美誉。不过,“8月的江西,多晴少阴。从南昌出发十多天了,就没遇到一个阴雨天,火辣辣的太阳总是高悬中天,连一丝云彩的遮挡都没有。顶着骄阳行军,人昏沉沉的,由于出汗过量,腿脚也有些发软”。因此,第十一军的士气不能不受到影响,逃亡现象非常普遍。这时,萧克的治军能力得到了锻炼:“那时,在整个起义军中,我们七十一团二营四连是保持战斗力比较好的连队之一。我这个连开小差的少,生病的也少。从南昌出发时,全连共有110人,到汀州时有八九十人,到广东后还有七十几人,保留了近三分之二。我这个连的班排长、司务长、通信员等骨干都是广东人,他们愿意回广东,情绪高,斗志旺,带动了部队。除此之外,我觉得在管理和教育方面,也有些经验可以总结。比如,注意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我虽为连长,……对政治工作也重视。从南昌到抚州途中我连指导员李亭林跑了,我就兼做指导员的工作。从南昌出发时,我收集了不少革命委员会的文件、传单、布告等,经常带在身上,早晚点名、行军途中常拿出来讲一讲。当时,我看到革命委员会的布告中,有宋庆龄和邓演达的名字,就向部队说:‘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也参加了南昌暴动,跟我们一起南下了。还有咱们的总政治部邓演达主任(邓是北伐军的总政治部主任)也来了。他们同我们一起打回广东,再次北伐,实现总理的遗愿。’其实,宋庆龄和邓演达有没有跟我们一起南下,我也不清楚,但我知道,当时,孙中山在部队中威信很高,我这么一宣传,对连队影响很大,士兵们的情绪高涨,开小差、逃跑的少了。”“在部队管理方面,我花了很大精力抓伙食。我认为,部队暑天长途行军,又不能经常休息,只有把伙食搞好,保证部队吃饱、吃好、又卫生,才能保持体力,减少疾病。……最重要的是不能缺粮,到驻地现购买,有时买不到,就会饿肚子。我们宁可累一些,行军都背着米,带着伙食担子,部队一停下来,就烧开水、做饭。一路上,很少挨饿。”

  9月间,起义军在福建汀州停留期间,萧克还参加了一次第十一军共产党员大会。“记得是晚上开的,有一两百人,挤在一间庭堂里,中间摆张桌子,当做主席台,桌上放盏马灯,光线不强,看不清人脸。”但是,当会议主持人请叶挺讲话时,萧克的双眼立刻聚集在他身上,生怕漏掉一个字。叶挺主要讲了战争形势,掷地有声地说:“在会昌的两仗都打好了,打败了两个强敌,说明我们还是铁军。”讲话中,他也讲了纪律问题:“军队就得有纪律,尤其是共产党领导的铁军,更要有纪律。”他批评了一些党员在战斗中表现不大好,还不如非党员勇敢。讲到这里,他显得很激动,提高了声调,几乎是吼起来:“共产党员是什么?就是带头兵,是榜样!就要比别的人勇敢,打仗冲在前,退却走在后,没有这点精神,还叫什么共产党员?”

  叶挺的这番话,深深震撼了萧克,也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两次会昌战斗,正是萧克身先士卒,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让四连始终保持了昂扬的精神面貌。在他漫长的军旅生涯中,萧克常常会想起叶挺这番话,并把它作为自己治军、用兵的座右铭。

  1927年10月初,南昌起义军兵败流沙,起义领导人分头疏散,第十一军也土崩瓦解,萧克遇到了军旅生涯中最黯淡的时刻:“我这个连还剩下约20个人。到处乱哄哄,群龙无首,兵荒马乱。”很快,他们都被俘虏了,相继关押在潮阳、汕头。由于叶挺是李济深旧部,李为笼络人心,萧克等并没有遭到迫害。关了一个月左右,敌人就把萧克等人遣散了。

  晚年回忆往事,萧克由衷地说:“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期间,我在‘铁军’的战斗和生活,对我治军、用兵影响极大!”

  无疑,南昌起义的失败及“铁军”的涣散,也是他汲取经验、教训的源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