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铭记伤痛中笃定前行


□邱耀林

近期,媒体报道的两则新闻令人揪心:一则是个别景区出现万人扎堆的现象,另一则是个别省份出现聚集性病例。两者看似没有直接的关联,却反映了同一个问题:伤疤未好痛已忘!这也给正满怀欣喜、拥抱生活的我们提了个醒:战疫形势好转,但伤痛与苦难不能忘却!

铭记这份伤痛,我们才能保持清醒。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这次战疫展现出来的中国优势、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让我们备感骄傲和自豪。然而,疫情突袭时的慌乱、公共卫生安全意识的缺失、种种屡教不改的“任性”……这些犯过的错、经历的痛,无不令人警醒。还有那些伺机把疫情与政治挂钩的国际阴谋,更需高度警惕。眼下,国内疫情未除,全球战疫正酣,我们只有保持“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的清醒,一鼓作气,一战到底,方能赢得最终的胜利。明天,我们只有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既谋全局之策,更谋万世之计,才能对各种危机“察于未萌,止于未发”。

铭记这份伤痛,我们才能更加坚强。“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回望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多年的峥嵘岁月,每次大考之后,是力量的拔节生长,是精神的淬火成钢。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那一呼百应的磅礴力量、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还有那些挺身而出、逆行而上的平凡英雄,再次彰显了我们的自信与坚强。我们只有铭记历史的伤痛,把这份坚强的基因融入民族的精神支柱,面对未来的风险挑战,才能坚强如钢、充满力量。

铭记这份伤痛,我们才能行稳致远。“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振聋发聩。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只有循着历史的脉络不断探索,才知道伤在哪里、病在何处。既要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精准施策,还要举一反三,对治理体系和能力来一次全面深入排查、系统综合施策。直到疫情留下的教训被记取,生命至上的理念被夯实,体系建设的短板被补齐,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有效执行。唯有如此,伤痛才不会再突袭,明天才更令人憧憬。

凡是忘记过去的人们注定要重蹈覆辙。铭记这段历史,铭记这份伤痛,方能笃定前行,开拓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