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木里港管理处注定不同凡响。
4月10日,一年前的这一天,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市编委发文,区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木里港管理处正式成立。
2016年,木里港管理处注定收获满满。
以“产业兴旺、园区秀美、管理创新”为目标,以“禁拆治违是立处之本,项目建设是强处之基,党的建设是兴处之魂”为工作理念,一个个“发展奇迹”在木里港管理处诞生。木里港这一年,道路在变,园区在变,理念在变,但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
改变来源感官,更有赖于实践。
从建处之时干部人员少、违法建设多、项目压力大、基层党建薄弱,到现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赢得赞誉,背后凝聚着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区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和区直各部门单位的全力支持,凝聚着木里港人艰苦创业、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和工作激情。
改变成就事业,更能彰显作风。
艰难的开局之年为何能蹒跚起步、出彩连连?“关键是锻造和弘扬了‘木府精神’”。处工委书记方敏一语为我们道出了答案。
木府位于云南省丽江市,2012年热播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展现了明代云南少数民族开放亲和,诚厚谨慎,勇敢善战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传承至今,与木里港管理处工作开展需求不谋而合。过去一年励精图治,劈波斩浪,负重前行,正是由于木里港人牢固树立了当仁不让的担当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众人拾柴的协作意识和马上就办的服务态度,以昂扬的精气神,在各项工作中展现了木里港的风采。
当前,“四大会战”已在全区范围打响,其中产业园区发展大会战、禁违和土地依法征收大会战、交通路网建设大会战,木里港管理处都是主战场、主阵地。新一轮的战斗号角已经吹响,希望之地的战鼓铿锵正酣。
禁拆治违持续发力
2016年5月的一天,区工委主要领导深入临湖路项目现场调研,当经过某处围墙时,发现围墙内有些异常。走进一看,发现违建者在大白天抢建。
“违建零增长”、“违建零补偿”、“坚决杜绝新增违建”……各类横幅和宣传标语在我区范围随处可见。24小时不间断范围、举报有奖、党员监督……管理处想尽办法遏制新增违建。但是,在巨大利益面前,违建者仍然铤而走险。
“一周后,违法建设不拆除,党政主要领导先撤职。”
7天后,该处违建应声倒地。“动了真格!”“维护了我们的利益!”“这样的拆违行动,我们坚决支持!”……围观群众不由得发出如此的感叹。
坚决拆除违法建设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木里港人深知,这一次的违建虽然拆除了,赢得了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但辖区内的存量违建数额之巨大,仍然是压在心头的一块巨石。
作为全区乃至全市违法建设的“重灾区”,木里港管理处违法建设体量之大、存量之多、任务之重,让人不敢想象。2016年,全区存量违建拆除任务42万平方米,木里港管理处占据其中三分之一。管理处的成立,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要强力推进禁拆治违工作。
“咚咚咚,轰轰轰”……挖墙壁、断水泥板,大型挖机连番“进攻”,一面面墙壁应声而倒,一栋违法建设被夷为平地……这样的拆违,自木里港管理处成立以来,几乎每周都在上演。
辖区范围内四处巡逻,24小时不间断,节假日不休,晚上不眠……这样的工作画面,是禁违中队执法人员的工作写照。
新增违建时时清零、存量违建拆除14.2万平方米,黑色链条被坚决斩断……社会公平正义的背后,是木里港人履行岗位职责的有力彰显。
项目服务保障有力
站在南翔万商(岳阳)国际商贸城二期项目用地工地上,面对投资商的要求,木里港管理处实现了1个月进场施工的承诺。
2017年1月23日,区工委书记文春方(时任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深入项目现场调研,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当得知项目二期因相关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影响项目推进时,文春方当即要求木里港管理处要敢于担当,压实责任,确保项目年后顺利开工。
面对领导的要求、投资商的期盼和地区发展的需要,正月初七,上班伊始,处工委管理处主要领导和指挥部干部一道深入群众家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
22天以后,正月十八,南翔二期的项目现场机械轰鸣,尘土飞扬,施工顺利进行。
“可敬的速度!”50多天过去了,面对现场渣土车来回穿梭、挖掘机长臂挥舞、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投资方不由得发出了惊叹:没有阻工闹事、服务保障有力,项目推进明显加快。
推进加快不仅仅体现在南翔万商上,作为全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木里港管理处项目建设和服务任务重、压力大、担子沉。全市的百日攻坚项目中,木里港管理处有临湖公路、南翔万商、枣子山路、金凤桥南路等4个;区内重点项目中,有十字坡路、大王庙路、奇康路、海济药业等12个。16个项目需腾地3000亩,拆迁房屋798栋。在每一个正在施工的项目现场,有管理处的干部队伍在现场维持建设环境,在每一个需要被征拆的村民家中,有工作人员正在“游说”。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文春方强调,经开区是项目建设的主战场,要确保项目落得地,推得动,见成效,就必须以超常规的手段确保项目按既定目标节点推进。
“白天忙工作,晚上访群众”是木里港人的工作常态;“工作日保证不休息,休息日不保证休息”是木里港人的工作态度,“小雨大干,大雨小干,没雨拼命干”是木里港人的工作要求。
“要用最优秀的干部抓项目,最优良的作风推项目,最优质的环境保项目”,这是“四大会战”誓师会上,木里港人发出的战斗檄文。
基层党建形成合力
时针回到2015年3月,木里港管理处新华社区(原属康王乡新华村)党支部被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基层组织形同虚设。
时针来到2016年4月1日,区工委、管委会集体研究管理处党政班子7人到岗。7人虽然过往有过工作交际,有同事,也有朋友,但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一起工作、并肩战斗、无隙融合,并指导所属4个村(社区)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在这么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在复杂的社情民意面前,木里港人没有退缩。踏实工作,实干担当,团结协作,成了他们新的“名片”。
下派干部担任新华社区支部书记,稳控局面,收拢人心,逐步实现由乱到治。
组织4个村(社区)主要负责同志到外县的先进村(社区)进行学习参观,党建阵地焕然一新;通过出台了一系列近乎严苛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查处违纪违规党员干部,震慑作用进一步彰显。
“我在基层工作43年,今年已经60岁了,身体也不允许我在岗位上继续履职了,我建议大家选比我更年轻的人为社区服务。”3月24日,在羊角山社区举行总支部换届选举观摩会现场,当原党支部副书记张凤英在竞选陈述时做出如此决定时,让在场的所有人肃然起敬。
当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在大范围进行,当各地竞选人在努力陈述辉煌经历时,当纪委一再强调换届纪律时,张凤英的一席话,彰显了一名党员干部崇高的政治素养,更体现了木里港管理处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党建工作的本固基强。
“战斗堡垒”的筑牢,更进一步加速了项目推进。“临湖路项目是一个惠民工程,它将方便我们出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作为村里的一名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带头签订协议,推动项目尽快落地。”2016年6月2日,在临湖路木里港段项目指挥部,来自新华社区老麻组的党员徐新良不仅爽快的在自家房屋的征收协议上签了字,还代表自己的儿子签了字,并带领其他9户拆迁户都签订了房屋拆迁协议,为实现项目提速起到了标杆示范作用。
中心工作出彩给力
没来木里港之前,很多人以为木里港还只是一个理念,服务园区、刚起步。
从摸索开始,形成了工作制度,端正了服务态度,拉出了基本路网骨架,托起了一片片厂房车间,画出了风景线……短短一年,木里港管理处项目有进度,禁违有力度,社区有美度,创新有高度,面貌日新月异,工作出彩给力。
木里港管理处成长的每一步,看得见,摸得着。
这一年,全面完成了退养任务,并且无一反弹,生猪退养交了账。
这一年,贫困对象全员脱贫,精准扶贫摘了帽。
这一年,没有发生一起事故,没有出现一名党员干部因防汛受到政纪党纪的处分,防汛救灾脱了险。
这一年,把重要的安全隐患(木里港村板房)进行了拆除,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安全生产过了关。
这一年,信访维稳、综治民调等工作都得到了区工委、管委会的高度肯定,综治工作正了名。
……
发展未有穷尽,创业永不言止。
木里港干部群众正以建处一周年为契机,凝心聚力,为“产业兴旺,园区秀美,管理创新”的希望之地增色添彩。
文/蔡华波 张冰明 图/蔡华波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