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县区

去年洪水肆虐白茫茫 今朝平畴满眼绿油油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1日    责任编辑:许铭

——岳阳县新开镇灾后恢复重建纪实

新开镇党员群众在抗洪抢险现场

今年三月,被洪水淹没的田地已开满了油菜花


去年8月,引起央视关注并报道被洪水淹没的岳阳县新开镇杨柳垸、古港垸,如今怎样了?5月3日,记者来到该镇古港垸谭马组。“如今大堤加固了,机埠修好了,U型槽也修到田头了,恢复了生产,今年定会有个好收成!”村民马大波一边抛撒秧苗一边高兴地说。


干群合力,洪水无情人有情


新开镇位于岳阳县西北部,面积约133.4平方公里,是个容易遭受水灾的农业大镇——全镇沿河共有4个堤垸,防洪大堤21公里,是岳阳县防汛重点乡镇之一。该镇杨柳垸、古港垸共有人口2544人,水田面积4100亩。

去年7月以来,连续多日的大暴雨席卷,新墙河水位上涨到35.2米的超警戒水位,杨柳垸、古港垸属于国家行洪垸,洪水猛涨,洞庭湖和长江告急。该县委县政府执行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命令,待群众安全转移后,开闸行洪,顿时,杨柳垸、古港垸白茫茫一片。面对洪水无情的肆虐,垸区群众主动配合把洪水引入自家稻田。村名张二爹回忆当时的情景,情不自禁地说:“只要能保住长江大堤,保住洞庭湖大堤,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暴雨无情人有情,为了不让洪魔侵犯垸区外其他地方,保护内堤成了最激烈艰辛的战斗。各地的党员干部群众自发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者服务队、医疗救援队和青年干部队,积极参与防汛抗洪,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标准,用艰苦奋战的精神谱写了防汛救灾最朴实的乐章。


政府重视,因地施策显成效


记者在采访骆爹时,问到灾后重建,他扳着手指头一件件诉说着:一是政府补贴种子钱;二是政府引进公司,土地换钱(流转土地),让村民得实惠;三是镇委书记等经常上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四是把受灾困难户纳入扶贫户等等。

杨柳村党支部原书记涂君保边走边说:“洪水退后,镇党委政府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立即开展灾后重建,多亏政府,不但确保我们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现在的油菜花又为我们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今年3月,垸区花浪翻滚,花香四溢。新开镇杨柳垸千亩油菜花基地,游客纷至沓来。而在几个月前,垸内3000多亩水田被淹,造成道路、农作物、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到破坏,满目疮痍。

自去年“7.2”洪灾后,县委县政府时刻牵挂着杨柳垸、古港垸内灾民的生产生活,县委书记田文静、县长曾平原多次过问垸区群众恢复生产情况。县委副书记王保林、县委组织部长周鹏,多次到灾区与干部群众座谈,听情况,研究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新开镇为了尽快恢复垸区生产生活秩序,将损失降到最低,确保来年不耽误群众的生产和堤垸度汛安全,成立了灾后恢复及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因地制宜制订了一系列灾后重建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在镇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压缩拟建项目、镇党委书记孙肽,镇长毛红波带领工作组积极向上级争取、广泛动员社会募捐等方式共筹措资金280多万元,用于对受灾群众进行救济,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水毁设施的恢复。此外,通过制订措施激励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镇政府按40元/亩种子钱给予补贴,鼓励群众抢栽了倒种春和经济作物,还引进企业,积极与当地“香山四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洽谈,鼓励企业参与救灾,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公司以100元/亩的价格将土地流转过来,统一栽上了油菜,最终实现了公司盈利、农民增收。同时将灾区受灾最重情况特殊困难的23户纳入县、镇精准扶贫范围,采取各种帮扶措施。

垸区香严村村民骆文民,是该村精准扶贫户,去年他借钱租种了40亩水稻,这场洪水,水稻颗粒无收。在县、镇的帮扶下,现在已经恢复了生产。

截至今年2月底,灾区水毁设施恢复共完成大堤内外坡塌陷修复5处,堤面塌陷修复3处,修筑压浸平台10处,加固撇洪堤6处,维修排渍机埠3处,新建U型槽6000多米,基础设施加固了,垸内受淹的3000亩稻田全部恢复了生产。


恢复生产,垸区群众安居乐业


久雨初晴,新开镇受洪涝灾害的垸区内,万福村水毁种粮大户涂文祥在田里忙碌着,60亩水毁稻田今年恢复,既种了油菜,现在又种上了早稻,他逢人就说:“没想到受灾后这么快就能恢复生产,垸区社会秩序非常好,人们安居乐业。”

古港垸谭马组的马德保,去年因洪灾受了损失,本想放弃种田外出打工。看到垸内堤防设施、水利设施都修好了,放弃了外出的念头,多承包了30多亩水田种上双季稻。像马德保一样,不少人承包了稻田,垸区群众种田的积极性又上来了。垸区内几百亩群众播种的早稻已经出苗了,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田间新修建的U型槽宛如一条条长龙,在守护着收割季节的到来。

记者 李美军 特约记者 甘治国

通讯员 黄 怡 陈勇平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临湘村民捕获野生娃娃鱼 放生龙源水库
5月9日下午,临湘市羊楼司镇龙窖山村村民在该村水渠意外捕捉一条色泽斑黑,头大嘴扁,尾似鲇鱼的鱼,4条胖胖的腿上长有小爪,疑似“娃娃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