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日报全媒体讯(长江信息报记者 周小平 通讯员 王圣 严素)临湘市五里乡千针村村民李辉华的老伴怎么也想不到,年仅58岁的丈夫,竟因为吃了山上采摘的野生鲜蘑菇而丧命。8月23日11时,李辉华因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在岳阳市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他下午还兴致勃勃地跟人打了牌,毫无征兆。当天19时30分左右就开始发病,出现头痛、头晕、呕吐症状。”李辉华的老伴回忆事情的经过时欲哭无泪,“他就只是吃了自己在山上采摘的野蘑菇,看上去和平时的也没什么两样”。发病后,李辉华很快被送到村卫生室,村医建议立即转往临湘市人民医院治疗。17日20时左右,经临湘市人民医院急诊室抽血后,因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昏迷,21时又被建议转往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治疗。但李辉华仍不幸去世。
临湘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前往李辉华采摘蘑菇的地方重新采摘蘑菇样,经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陈作红认定,送样蘑菇是有剧毒的亚稀褶红菇。疾控部门根据患者的就餐史、中毒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分析等情况分析,这是一起食用毒蘑菇引起的农村家庭型的食物中毒事件。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病例发病时间集中趋势等因素,判断上述事件为一起因误食毒蘑菇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据陈作红介绍,这种蘑菇生长期在每年7月上旬至9月下旬,生长于马尾松与栲树等山毛榉科植物的混交林中,湖南全省各地均有分布。该菌与市民通常采食的红菇属中的其他种类,如密褶红菇极为相似,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将它们区分开来。但亚稀褶红菇有一个特点,它的生长状态是白色,一旦受伤就会变成红色,有剧毒。亚稀褶红菇中的致死毒素是环丙-2-烯羧酸,如果中了这种毒,轻者恶心、呕吐、腹泻,重者造成患者横纹肌溶解症。
据了解,亚稀褶红菌中毒事件近些年来在湖南频频发生。临湘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鲁明龙提醒市民,目前尚无治疗毒蘑菇的特效药,唯一办法就是早治疗。辨别蘑菇是否有毒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但即便是专业人员,也很难保证准确无误,普通公众就更不容易做到了。民间流传的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如银针验毒、大蒜去毒等方法并不可靠,建议普通市民不要在野外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也不要将几种蘑菇混杂在一起吃,否则一旦中毒,很难鉴别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