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日报全媒体讯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历届岳阳县委县政府秉承这一宗旨,将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群策群力全力推进,成绩斐然,效果显著。岳阳县下辖15个乡镇(办事处)、192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72万。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853户29912人,贫困村46个。近年来,经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共脱贫5389户16891人,退出29个村,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7.17%降至2.09%,连续两年省市实地考核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顺利通过了2017年度国务院省际交叉实地考核验收。
构建三大机制
岳阳县结合县情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构建“三大机制”,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建立行业扶贫联席会议机制。在《岳阳县脱贫攻坚大会战方案》中明确了“十大工程”责任县级领导、牵头行业部门和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总结交流工作情况,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协调落实各项工作。
建立常态化督查巡查机制。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财政局、县经管局、扶贫办组成综合督查巡查工作组,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讲评、半年一总结”。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共上报问题线索317条,立案66起66人,党纪政务处分40人,组织处理9人。
建立末位约谈问责机制。每半年度开展一次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和表彰;对考核排名末位、没有完成任务及影响全县脱贫攻坚年度考核验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约谈问责。
强化四大举措
强化基层基础。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回头看”活动,清退不符合条件贫困人口828户3128人,新纳入254户1274人,因病因灾因残返贫89户240人,确保了“三率一度”符合上级要求。加强扶贫系统数据录入管理,实现扶贫系统数据与各行业部门数据实时共享。
强化政策落实。各行业扶贫部门严格按照“十大工程”要求,制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依单销号。建立行业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月报”制度,实行“月点评、季通报”,全方位、全过程把握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进展情况,确保了省检、国检顺利过关。
强化资金保障。全面规范扶贫资金的统筹、拨付、使用,组织财政、审计、扶贫等部门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推进资金管理规范高效。2018年,县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850万元,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每个贫困村投入不少于100万元。
强化队伍管理。按照“尽锐出战”的要求,县委组织部对驻村干部进行全面筛选考核,择优选派副科级或优秀后备干部充实驻村工作队伍,对全县46个贫困村(含29个已退出村)、34个贫困人口超过100人的非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其余71个大面非贫困村均由乡镇择优派出第一书记。市、县、乡、村共派出3000余名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出台《岳阳县驻村帮扶工作管理制度》,抽调优秀干部充实县驻村办的管理和督导力量。建立“日考勤、周抽查、月督查、季调度、半年总结、年终考核”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实行“月清单、月例会”的片区管理模式。按照“待遇从优”的要求,对帮扶成效明显、群众公认的优秀驻村干部优先提拔使用。
突出三大重点
发挥能人效应,推行“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产业是实现贫困群众可持续脱贫的重要依托。该县把产业发展作为减贫的主要抓手,创新三种模式,推进“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19家龙头农业企业帮扶30个贫困村,重点发展红薯、油茶、香菇、小龙虾、优质水果、特种水产、中药材、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一村一品”。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以贫困户生产、种植为基础,以龙头企业统一收购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为纽带,有效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共带动农业产业发展项目2554个,带动贫困户增收1770万元。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社会扶贫合力。岳阳县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营造浓厚的社会扶贫氛围。远景网络、润华置业、亿丰置业、天裕生态、湘佳牧业等37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驻村扶贫,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32个,帮扶贫困群众万余人。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举办大型公益募捐活动,募集资金4864.9万元。开展“十佳帮扶之星、十佳脱贫之星”评选、精准扶贫摄影大赛等“扶贫日”系列活动。
突出党建引领地位,做好深度融合文章。扎实开展“三帮三带”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活动。1795名机关党员干部与2014户贫困群众结对帮扶,解决实际问题600多个,帮助3250多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870元。打造县乡村一体化服务体系。协调25个职能部门对173项便民服务事项逐项梳理,利用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和“岳农”平台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深入开展县乡医生驻村义诊、城区老师下村支教、文艺名家下乡演出、电商平台进村代购、科技特派员入户指导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省委组织部“红星云”进行了经验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