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曾经是一朝古都,你知道吗?近日,一篇名为《历史上唯一以岳阳为都城的朝代,曾占据东南半壁江山》的博文在朋友圈疯传。
文中提及——在隋亡唐兴的历史大风云中,有一人在湖南起兵,以岳阳为都城,占据东南半壁江山,强横一时。他就是萧铣。
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建城始于公元前505年,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在历史的长河中,岳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故事。但岳阳曾作为一国的都城的这个消息,相信让全国人民都感觉到惊讶。
为此,江湖那些事(yyrbjh)采访了岳阳文史专家邓建龙,他告诉江湖那些事(yyrbjh),618年3月,罗县县令萧铣在巴陵称帝,他所建立的梁国是岳阳唯一一次作为都城的朝代。
看点
01
萧铣在巴陵建梁国,岳阳唯一一次作为都城
在前段时间由廖正华撰写的《历史上唯一以岳阳为都城的朝代,曾占据东南半壁江山》一文中也提到,在隋亡唐兴的历史大风云中,萧铣在湖南起兵,以岳阳为都城,占据东南半壁江山。萧铣是西梁皇族的后代,受到隋炀帝的重用,被派到湖南,担任罗县县令。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岳州校尉董景珍等人谋划起兵反隋,因萧铣为梁朝皇帝的后代,众人便推举他为湖南义军的首领。618年,也就是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缢杀的那一年,萧铣在湖南岳阳称帝,国号梁,建元鸣凤,设置百官。
看点
02
曾以岳阳为都城的梁国有多大?
廖正华研究考证认为,萧铣所建立的这个梁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湖南岳阳为都城的朝代,这个国家势力最强大的时候,领土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面到达今天的越南境内,北面到达汉水,差不多拥有半壁江山,兵力达到40万,实力很强大。梁国以岳阳为首都的时间很短,建国后不久,萧铣就把都城搬到了江陵,也就是今天的荆州。
萧铣并没有太大的才能,表面上宽仁,内心里嫉妒心很强,他害怕自己的手下超过自己,大肆打击、屠戮麾下将领,因此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拥戴萧铣。后来,唐高祖李渊派大将李靖等讨伐萧铣,梁国前线将领大多投降唐朝,萧铣知道大势已去,只得投降唐朝。投唐后,因萧铣说话硬,李渊一怒之下就把他杀了,梁国只仅仅维系一两年。
这也是这段历史为什么没有在岳阳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原因所在。
看点
03
萧铣曾在太子庙旁设天坛以祭拜天地
萧铣建梁国的史实已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在千年后的岳阳还是可以找到蛛丝马迹的。几年前,邓建龙在研究太子庙巷的由来时发现,萧铣在巴陵称帝时曾在太子庙旁设天坛以祭拜天地。
走在城西的街道上,不难发现与太子庙有关的事物,太子庙巷、太子庙公交站点……相传,太子庙至今已1500多年。
太子庙因何人所建?
邓建龙在文章《太子庙巷的由来》中写道:太子庙是南北朝时,梁朝岳阳王萧詧为其父萧统所建。萧统为梁武帝萧衍长子。武帝天监元年(502),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31岁时去世。被谥昭明,故称昭明太子。萧统生时信佛喜文,曾招集文人学士编辑《文选》30卷,后人曾将其著作编为《昭明太子集》。萧梁王朝时,曾广封萧姓皇子皇孙为王。武帝中大通三年(531),立萧统第三子萧詧为岳阳王。萧詧来岳阳后,即在郡城东南郊南湖畔修建庙宇,以祭祀亡父萧统,因萧统曾被授为太子,故此庙被称为太子庙。
那为何萧铣又会在太子庙旁设天坛以祭拜天地呢?
经过翻阅资料考证,邓建龙发现萧铣为萧詧曾孙,早有复辟萧梁王朝之志。“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十月,巴陵郡尉董景珍、雷世猛等一批将领见隋室将亡,遂起兵反隋,推董景珍为主。董以出身贫寒,难以孚众,转推罗县(今汩罗)令萧铣。萧铣遂在罗县募众,打出反隋旗号,远近投附者达数万人,遂率众开进巴陵。618年3月,萧铣在巴陵称帝,改易萧梁服色。因巴陵回旋余地太小,后又迁都江陵。萧铣在巴陵称帝时,曾在其先祖萧统之太子庙旁设天坛以祭拜天地。唐武德四年(621)十月,萧梁王朝灭亡,唐为惩戒,将建于巴陵城东南郊的太子庙及萧铣所筑之天坛一并拆毁。”邓建龙说,太子庙已不复存在,仅空余地名,留传至今。
(廖正华撰写的《历史上唯一以岳阳为都城的朝代,曾占据东南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