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教育

手机APP布置作业是创新还是偷懒? 家长对此看法不一
作者:陈垦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2日    责任编辑:李璇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陈垦 写作业不再需要纸笔 , 打开手机APP,动动手指、点点屏幕就能完成作业,一键提交后还能自动检查正确性。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速," 互联网 +" 风潮正逐渐转入学生课堂内外 ,在线作业APP也逐渐在中小学里“流行”起来。记者调查发现,在岳阳城区的中小学中,不少学校都在使用“一起作业”、“作业盒子”等多款APP软件布置英语、数学和语文作业。对于用电子作业替代部分纸质作业的做法,家长们观点不一、有弹有赞。有的家长认为作业APP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快乐学习;有的家长则吐槽作业APP成了家长们一种无形的负担,更成了孩子玩手机的借口,长时间用眼甚至导致视力下降。

支持:声音动画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用手机APP做作业的方式,一些家长觉得新鲜又有趣,更是解决了他们辅导孩子学习力不从心的大难题。市民刘女士的女儿在岳城小学读五年级,因为丈夫工作较忙,平时都是她辅导女儿完成家庭作业。对于小学的语文、数学,刘女士辅导起来很轻松,但对于自己都不擅长的英语科目来说,刘女士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我英语发音不标准,单词也认不全,辅导孩子读英语反而怕误导了她,有时候孩子问到我不会的单词,真的很尴尬。”刘女士告诉记者,英语老师推荐家长在手机上免费下载“一起作业”APP软件,在使用软件时,通过老师发送的邀请码便可完成登录,每个孩子在软件上都有一个专属账号。老师在软件上发布作业信息后,孩子登录账号就可获取作业,再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听写、跟读、试题等内容。大多数情况下,在APP上的作业都是以口语练习为主,而一些抄写单词、写英语作文等则需要动笔完成。

在软件的众多功能中,最让刘女士满意的是其中的跟读、录音并纠正功能。在女儿跟读课文或单词时,软件系统会自动录下声音,并对发音进行打分,如果发音不准确,软件还会要求女儿重读。女儿的朗读成绩还会同步反馈给任课老师,作为作业的凭证。自使用“一起作业”软件以来,刘女士不仅解决了教孩子读英语的烦恼,她自己偶尔也会跟着软件陪孩子一起学习英语发音。但在今年10月份左右,学校突然取消了在软件上布置作业,回归了传统的纸质作业,这让刘女士有点无措和担心,“没有软件教孩子学习英语,往后孩子的英语可要咋办呀,好急人!”

与刘女士一样,家住在长炼小区的王先生也认为使用手机APP做作业是一个不错的新尝试。“现在很多学习类的APP都做得挺不错,特别是英语,跟读和反馈的功能都很好,孩子也比较感兴趣,这样达到的学习效果是很多家长辅导达不到的。”王先生的女儿就读于王家河小学4年级,现在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家庭作业都采用“一起作业”APP软件与纸质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他认为,相较于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APP软件上不仅图文并茂,还有声音和动画,趣味性更强,让孩子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更好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尤其是注重口头表达的英语学科,一味地纸质作业并不能提高孩子的口语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如果把孩子使用APP软件的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对孩子的视力也应该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市民张女士对于用手机APP做作业的方式也大为支持。“以前孩子做作业总是慢吞吞,这个软件有了闯关、排行榜等小程序,激发了他的斗志,现在做APP上的作业很积极。”张女士说,儿子是王家河小学3年级学生,以前因为贪玩、做作业磨蹭而挨过不少打,但自从在APP软件上完成作业获得“学豆”奖励后,儿子受到了激励,回家后通常几十分钟就能把作业完成,逐步进入了学习状态,成绩也有了一定提高。

反对:电子产品伤眼又影响自控力

   APP学习或作业软件逐渐盛行,获得一些家长的支持,同时也令不少家长产生质疑、担忧甚至排斥。涂女士的儿子今年是岳阳市第九中学的初三学生,进入初中以来,英语和语文学科在完成纸质作业的同时,还需要完成“翼课网”和“晓黑板”APP上的课业任务。“如果他拿手机是真的认真在完成作业也就算了,问题是他总是拿做作业为借口,实际上写着作业就用手机玩起游戏来了,批评他,他还还振振有词说是作业需要。”涂女士郁闷地说,即便儿子已经读初中,但仍然缺乏自觉性,为了防止儿子玩手机,以前都是给他用只能通话的老年机,但自从有了需要在手机上完成的作业后,她不得不给儿子换成智能手机。现在儿子放学回家后经常捧着手机,至于是否在写作业,很多时候并不能确定,但因为APP软件上的作业需要在手机上操作,这无疑给孩子玩手机提供了机会。手机近在眼前,里面丰富多彩的内容很容易给孩子形成诱惑,无法专心的完成作业也就在所难免。

   “孩子年纪还很小,多半不自觉,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会偷偷玩游戏,或者对着手机发呆,思绪都不知道飘到了哪里。”儿子就读于第十中学初一的壮壮妈妈说,今年刚进初一时,在任课老师的推荐下,班上不少学生花费800元钱在“翼课学生”APP上订购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辅导课程。壮壮妈妈告诉记者,在壮壮用手机完成作业时,只要她一走开,壮壮便会偷偷地用微信和同学聊天,玩游戏,又或者打开网页看娱乐新闻、视频,有一次就被她抓了个正着。“现在网上什么信息都有,好的坏的到处是,孩子小不懂辨别,有什么就看什么,长此以往,结果很可怕。”壮壮妈妈担心地说,互联网教学确实与时俱进,但缺乏家长的监督和引导,孩子就很容易沉迷于网络,现在孩子做作业时,她必须放下手中的工作或家务,全程陪在旁边进行监督,这让她觉得家长的负担有些重。

说起用手机APP做作业,家长王先生也有一肚子的苦水。掏出手机,王先生打开“作业盒子”APP,登陆账号后,收到一条来自老师的练习通知,在通知上罗列着“近日清单”,其中包括涵盖了乘法初步认识、认识角等数学知识的50道练习题。“做作业明明孩子自己的事情,现在弄得像我们家长在读书一样!”王先生说,儿子去年在华夏双语学校读一年级,当时学校也采取了用手机APP软件做作业的方式,但是由于自己和妻子在外地工作,家中只有爷爷奶奶带孩子,老人家不会操作手机,因此孩子整个一年级都没有完成过APP软件上的作业,老师也由此对孩子产生了一些看法。孩子生性敏感,所以慢慢地跟不上班了。他和妻子知道情况后,今年回到岳阳工作,并且把孩子转学到湖滨小学,哪知道新学校仍然有APP软件上的作业需要完成。有时候他和妻子因为工作繁忙要晚一些回家,儿子就只能眼巴巴的等着,等他们回家后才能用手机完成作业。对于这样的情况,王先生很是无奈,他认为手机固然是个好东西,但孩子做作业还是用纸质的为好,一来是本子可以留存下来作为长大后的回忆;其次,孩子现在正是练字的时候,多动动笔更有好处;再则孩子放学回家后可以直接写纸质作业,而不是需要等着父母回家再用手机完成作业。

   很多家长除了担心孩子控制力差,假借做作业之名行玩游戏之实,他们还担心长期使用手机APP软件写作业会造成孩子的视力下降。“去年儿子在岳阳楼小学读三年级,有一天他告诉我看黑板有点模糊,到医院检查结果是用眼过度造成的视力模糊。”市民吴女士说,医生当时建议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或者电子设备,如果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很可能会形成假性近视,进而形成真性近视。得知这样的结果,让她既庆幸又担心,“其实平时我们比较注意孩子视力的保护,基本上都会控制他看电视的时间,但是英语老师经常会在‘一起作业’APP上布置作业。”吴女士说,儿子读课文、学单词都很慢,因此每次都会超过老师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长期以往,使用手机的时间比较长,这才导致了用眼疲劳。更让她气愤地是,尽管APP软件是免费下载,但是里面很多项目却要收费,好几次因为孩子误点而被迫消费了大几百块。

老师:会严格设定作业完成时间

采访中,对于老师布置用手机做作业的方式,家长们意见不一,那么,老师们又是怎么看的呢?“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学生用手机做作业这样的新鲜事物,算得上是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但绝不是老师在偷懒。”城区某小学英语教师龚老师告诉记者,尽管 APP 写作业成为当下新风尚,但传统写作业方式仍未被完全放弃,在将听说练习的作业转移到APP软件上完成的同时,一些抄写单词、写英语作文等仍需要学生动笔完成。从这个角度来说,用APP软件实际上是另外增加了学生的作业量和老师的批改量,通常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才会采取“APP+纸质”的作业方式。

在从事英语教学近5年时间里,龚老师发现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的不足是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普遍问题。她认为,学生的听说能力仅靠课堂听讲和课后的纸质作业是很难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在课后多花时间进行听说练习才是提高英语口语的关键。但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家长没有时间或是不具备辅导孩子进行听说练习的能力,而APP软件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家也能对照着标准英语发音进行听说练习。而且对于英语科目来说,经常需要学生朗读或背诵课文、单词,但这些都是一道口头作业,个别学生可能不会自觉完成,但APP软件上的计时和录音功能,让老师能更好的掌握学生在家的学习动态。

“APP软件实际上就类似于复读机或学习机,以前我们需要放磁带到机器里,然后跟着磁带一起读单词和课文,各种磁带一大堆不说,操作起来也非常麻烦。现在磁带和机器全部浓缩成了一个APP软件,不仅使用方便,而且采取图文并茂的演示方法让孩子,特别是低龄段的孩子更能够学的进去。”龚老师说,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孩子们来说,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单一的纸质作业对于孩子来说过于单调乏味,在将部分作业转移到手机APP上之后,可爱的卡通设计、动画特效、益智游戏往往会让孩子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加轻松有趣。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他们也更加乐于接触和理解英语,更好地运用英语。但在完成APP软件上的作业时,家长也需要积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APP软件,帮助他们控制使用手机做作业的时间和频率,真正做到既给学习带来帮助,又不影响身心健康。

  对于APP软件这种新颖的作业布置方式,某学校数学教师刘老师说,学校三、四年级的数学科目都在使用“一起作业”APP完成作业,在该APP里,每名老师注册后可以建立班级,通过平台向学生布置作业。通常情况下,数学一般都是各类知识点的运算题,学生完成后提交答案,APP会自动批改作业,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偷懒”,在每名学生的作业情况生成成绩单后,老师要一一查看,通过APP出来的分析数据,清晰地知道学生的易错点在哪里,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后阶段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上个星期一我布置了50道关于2至5的乘法口诀练习题,通过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我发现对于4以上的乘法口诀,学生们错误率特别高,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做错了,所以第二天我又重新讲解了知识点。”刘老师说,她能获得这些信息,都是系统根据错题率自动分析出来的结果,哪些题目学生错题率较高,老师一清二楚,这样老师就会在课堂上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短板。另外,为了控制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老师都会设定线上作业的完成时间,一般是20分钟至30分钟,并通过软件上显示的在线时长进行监督和提醒,当孩子出现超时情况时,老师会在微信群里与家长取得联系,再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监督和引导。  

规定: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老师要求学生使用手机APP完成作业合不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学习的时长多久才合适?据了解,目前教育部门没有相关规定禁止使用手机APP等电子产品完成作业,不过对于使用电子产品学习的时间,在今年8月30日发布的“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指出,学校应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此外,《通知》中也给家长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家长应控制孩子电子产品使用。在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城区某小学有30多年教育工作经验的汪老师表示,在教育与“互联网+”深度接触的当下,电子类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这是一个大趋势。市面上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手机APP学习软件,它们包含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多元化、有趣味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它们的内容也相对较准确,比如一些软件的英语发音比许多家长都要标准,这样可以避免错误教学。但线上教育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必然有弊。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所对应的对自己行为的自制力、自控力都有很大区别。因此对于自制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老师应将APP软件作业量控制在合适范围内,而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监督和沟通,把电子产品当作学习的一种辅助手段,可适度利用,却不能过分依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