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头条

一生肝胆尽为民——追记原市委副秘书长丁源源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3日    责任编辑:许铭

一生肝胆尽为民

——追记原市委副秘书长丁源源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颖 实习生 冯甜甜)报道

丁源源,生于1959年,平江县人,2008年任市信访局局长,2015年任市委副秘书长兼任市小康办主任,2017年3月31日,因公殉职。

追忆丁源源的一生,无论处在什么岗位,都坚持人民为本、民生为重,不畏艰辛、不惧危险,获得了群众与上级的赞扬,曾先后4次被市人民政府记二等功,10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基层干部。

 

不畏艰险的“扑火队长”


丁源源出生在革命老区平江一个普通家庭,对百姓生活有着深切了解,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感情。

2008年,丁源源通过公选担任市信访局局长,信访部门往往“打熄东边火,西边又冒烟”,于此,他当了近5年的“扑火队长”。

丁源源始终坚持在第一线接待群众来访,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遇到群众来访,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接待处理。每年,他要接待来访群众4000多人,参与接待处理到市委、市政府的集访100多批。

2011年8月3日,桂花园小区业主集体反映办理房屋产权证却无法入住,上访到市信访局,丁源源积极协调,一个月之内所有业主全部入住,业主们高兴地送来“人民的好领导、群众的贴心人”的横匾表示感谢。

2011年6月,丁源源因接访用嗓过度一度失声,住院期间,医生要求他禁声休息,但每天找他解决问题的群众电话仍持续不断。医生建议其关机好好休养,可他还是躺在病床上,对群众电话一一短信回复,每天几十上百条,把病房变成了办公室。

在信访局工作,往往是“人难缠”“理难讲”“事难办”。消除矛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碰上信访群众不理解,受到冷嘲热讽,甚至威胁恐吓,也是家常便饭。

2009年9月,在一次信访问题协调会上,信访人由于情绪激动,一口咬在丁源源的手臂上,顿时鲜血直流。当时很多人都非常气愤,丁源源不但没有追究信访人的责任,后来继续为其反映的信访问题积极协调,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他在市信访局四年多时间,市信访工作成效显著,2012年荣获“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并连续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不惧劳累的“小康推进师”


2015年初,丁源源临危受命,以市委副秘书长兼任市小康办主任。

肩负全面小康推进工作重任后,丁源源和几个年轻人一道,一头扎入工作潜心钻研,一项项深入分析,查找失分原因,剖析存在问题,探寻推进途径,单笔记就记了3大本。

为了提升一项指标,他总是操碎了心、说干了嘴、跑断了腿,但无怨无悔、坚持不懈。

2014年,中心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人均仅1.3平方米,在全省27个一类县市区中排名倒数第一。丁源源认为这项指标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必须通过抓指标促发展。

经过他6次衔接、4次汇报、5次调度后,全市范围掀起了一个建设乡街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等活动场所的热潮。1年后,中心城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增加一倍多,超过人均3平方米的小康目标值,其他县市区也实现了全面达标。

窥斑见豹,无论是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步提升,还是环境质量指数明显改善,等等,无不饱含着他的殷殷心血。

丁源源接任市小康办主任后,岳阳市小康实现程度由84.5%提升到94.6%,特别是2015年岳阳市获评全省小康综合先进,综合得分排全省第二,9个县市区有5个夺牌获奖、2个获达标认定。


不怕吃苦的“脱贫领头人”


丁源源特别关注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他多次强调,全面小康不能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

为了贫困民众的脱贫致富,丁源源多次到平江加义、梅仙等乡镇开展调查,探索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路径。他在调查中发现,群众想发展生产没有资金,扶贫有小额信贷但银行不愿放贷,结果导致扶贫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丁源源知道扶贫工作关键在资金,他主动向相关市级领导汇报,与相关部门和平江县对接,帮助平江县联系扶贫小额贷款发放,积极研究探索扶贫信贷发放模式,努力使银行敢于贷,困难群众愿意借。

面对一些人的不解,他淡淡一笑:“能为贫困群众做点好事,自己吃点亏受点苦也值得!”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16年平江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535户、1.46亿元,是2015年的40多倍。这些信贷资金“四两拨千斤”,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带动增收。扶贫信贷助力增收成效明显,平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率高达118.9%,在全省2016年小康考评中,成功争创“经济快进县”。

丁源源不仅关心在政策层面造福老百姓,也十分注重在对口帮扶中竭尽全力。

平江嘉义镇横水村有户人家极为贫困,户主李振兴自幼脚有残疾,他的妻子患有抑郁症,孩子还在上学,生活十分困难。丁源源主动帮助李振兴妻子联系医院治疗,并通过自己的熟人关系,减免了一切治疗费用,在争取小额信贷的同时,自掏腰包拿出3000多元钱,帮助李振兴养殖鸡、鸭和蜜蜂,帮助脱贫致富。仅2016年他就到李家5次,与李振兴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洞庭呜咽,幕阜默哀。丁源源的生命戛然而止,令许多熟悉他的人为之叹息。“怀萦忧乐,情系弱贫,撒手太匆匆,万里云天空洒泪;夜尚加班,午尤备会,呕心何沥沥,一生肝胆尽为民!”这是同事们对他的深情哀挽,也是他一生为民、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