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的医院检查, 没有湿气项目, 因此诉说自己湿气重,西医医生往往一头雾水。湿气是中医概念,既指病因, 也指病态,中医对此有一套完善的防治方法。
作为病因的湿气,多见生活环境中湿度太大或过食生冷。把空气中饱和时的含水量当作 100% 的话,舒适的环境湿度为50% ~ 65%,如果长期在湿度80% 以上的环境中,加上过食生冷直接使消化道的湿度增大,一旦超过调节能力,易引起身体内湿气大的病态,这种病因和病灶都看不见的病态,往往让西医束手无策。
有位 31 岁女性,浑身无力,自觉头身沉重,先后在十余家医院就诊,查无异常,但就是头昏乏力,不能上班, 也很少做家务,被婆婆说太懒。她委屈地说:自己决不是懒人,以前很勤快,现在没有力气,就是不想动,但查又查不出病。一看便知她湿气重,细问才知道,她住的木质房子比较旧,一楼是公共澡堂,位于二楼的房间常年湿漉漉的,搬入这个房子之后才发病的。用以化湿的中药制剂, 很快治愈,其后还按我的建议变更了住所,未再发病。
当水分在全身或局部稽留过多,就是常说的湿气重。中医说“湿性黏滞重浊,易伤阳气。”当组织中水过剩但不到水肿的程度,现代医学一般检查不出病来,但会有头身沉重等症状,这个阶段属于机能障碍;黏滞指缠绵不清, 迁延不愈,这种情况往往有慢性炎症,譬如关节炎发作时的僵硬,实际上是局部水肿,局部湿气;急性炎症往往伴
随炎症分泌物,西医叫渗出液,这种状态中医叫“湿热”, 对于湿热一般只需要清热,中医的清热不是退烧的意思, 而是消除炎症,炎症消了,炎症分泌物自然消失。水肿状态会引起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所以说“易伤阳气”,这里的阳气可以理解为能量,能量不足,定然无力。
除环境中的水蒸气含量过大引起身体湿气外,抗菌素、啤酒、生冷饮食的过度摄取等因素更常见,往往可引起体内,特别是消化管内积水。抗菌素和啤酒等影响胃肠功能。温度对胃肠也有影响,强冷风吹容易已引发大量清鼻涕, 同样的道理,胃肠受凉且超过自身的调节能力,可引发胃肠分泌液过多;同时,分解食物消化酶的最适温度是 37℃ 以上,水的吸收是伴随氨基酸等消化产物一起吸收的,消化不良时水的吸收也不良,这时大便往往稀溏或黏稠,舌苔厚腻,中医叫“湿困脾阳”。
身体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尿和汗的形式排泄,汗包括看得见的汗和看不见的汗。对于关节炎或慢性炎症疾病伴随的湿气,宜用中药治疗,调整体质。机能性障碍的轻度湿气, 通过养生方法即可解决。除湿的食品,大多有促进消化、利尿、发汗的功效。如薏苡仁、茯苓、扁豆等能健脾利水, 辣椒、花椒、陈皮等香料则有发汗作用。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表现,就是你体内湿气过重了
1、虚胖、浮肿,减重缓慢
2、头发油腻,头昏发沉
3、脸色发暗、发黄、出油、长痘、长斑
4、鼻头爱出油,酒糟鼻,眼袋浮肿
5、嘴唇发紫、发干,口干,口臭,舌苔厚腻,易得口腔溃疡
6、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小腹突出,体型肥胖
7、浑身无力,易困,睡不醒
8、皮肤莫名发痒,易过敏,易起湿疹
9、胸闷、心悸,呼吸不畅
10、乳房胀痛,伴有增生
11、食欲不振,胃痛,胃胀,消化不良
12、易便秘,大便粘粘,不成形,不规律
13、阴道瘙痒,白带多,有异味,痛经,月经不调
14、房事不和谐,不孕
以上症状如果你有1-3条符合,说明你体内有轻微湿气,如果有4条以上症状都符合,说明你体内湿气比较严重。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可以悄无声息地潜入我们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攻陷”我们的脏腑,直至我们的健康逐渐“失守”。如果你体内湿气比较严重,可以每天坚持泡一杯古晶堂薏米茶。古晶堂薏米茶源自仲景经典汉方,采用药食同源的中药材,按君臣佐使进行配伍,经过现代科学技术精细化配比,古方新法,配比验证,万次复配而成,原料成分主要有:薏苡仁、赤小豆、橘皮、砂仁、山楂、茯苓、大枣、栀子、槐米、芡实、马齿笕、淡竹叶、蒲公英。可以便捷有效的祛除体内湿气。
湿气是一种体质状态,除部分疾病外,多数情况下医院的常规检查找不到病源所在。对此,中医采用化湿、利湿、燥湿的办法,往往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