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公益

网络慈善当与眼球经济保持距离
作者:杜晓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2日    责任编辑:汤嘉

网络带给慈善的重要意义应该体现在化解信息不对称和破除信息不公开,便于人们寻求帮助和公众进行监督。一旦过度运用网络对慈善信息进行整合、渲染去吸引眼球,就可能会让爱心受到伤害。

据媒体近日报道,爱心捐款活动“同一天出生的你”刷屏朋友圈。不过,因信息存在错误受到质疑,目前该项目已经关闭了捐款通道。深圳市民政局官方微博回应称,已成立调查组开始调查此事,结果将及时对外发布。

在上述爱心捐款活动中,用户输入自己的生日,可寻找和自己生日相同的贫困学生,为其捐赠一元钱。这样的捐款活动的确听上去比较有创意,能够触动不少网友的爱心,但是有网友贴出的照片显示,同一张受助学生照片的名字和出生日期不同,甚至有人出生在“2009年2月29日”。毫无疑问,这些自相矛盾之处动摇了这一网络慈善活动的公信力,值得人们进一步反思。

眼球经济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现象,更多的眼球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收益。不少互联网企业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都会想尽各种办法去吸引眼球。网络慈善活动“同一天出生的你”实际上也采用了一种比较煽情的吸引眼球的手法向网友表明,这个世界上和你同一天出生的未成年学生正过着贫困的生活,让网友产生一种代入感,进而有了捐款的冲动。不管最后关于那些错误信息的解释是什么,类似的模式都不值得提倡和推广,这和某些惯常使用的网络营销、炒作手法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

随着社会进步和网络的发展,今后网络慈善将会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带给慈善的重要意义应该体现在化解信息不对称和破除信息不公开,便于人们寻求帮助和进行监督。一旦过度运用网络对慈善信息进行整合、渲染去吸引眼球,就可能会让爱心受到伤害。由于网络具备强大的包装传播功能,在通过网络发布慈善信息时,尤须严格、谨慎,务必以真实而非动情为第一要务。

互联网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各种手段吸引眼球,属于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但是对于慈善这样的公益事业而言,需要与眼球经济保持一定距离。鉴于互联网的媒介属性,通常情况下,个人或者机构通过网络开展活动时都会倾向于吸引眼球,有点类似于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公益事业本质上不是用来营利的,但是通过网络吸引眼球又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便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在充分了解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审视越来越多依托于网络开展的公益事业,防止其深陷眼球经济无法自拔,避免让公共利益遭到损害。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兰州志愿者三年接力义卖红提扶农助困 日销万斤
12月25日,在“金城百万关爱,帮老乡卖红提”大型公益活动中,来自兰州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购买了上万斤的红提,帮助永登县柳树镇的贫困果农解“卖难”困境。
最火资讯
孙莉莉:我想成为全职公益人,不只是企业家中的慈善家
5年前,孙莉莉参与发起成立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红树林基金会”),在她的推动下,红树林基金会成为中国第一个管理城市生态公园的环保公益机构,她也因此成为深圳历史上首位企业家园长。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由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托管,红树林基金会想要借鉴这一做法,协助深圳政府管理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与此同时,基金会通过自然教育、净摊活动、清除外来物种、复种红树林等环保活动,积极带动公众参与。
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最孤独图书馆缘何火爆
还有一部分阅读率低的书,收在储藏室。这种遗世独立的感觉,契合了个性化极强的阅读心理。”如他所愿,读者在这里收获了感官与阅读相结合的独特体验。
公益组织转型社会企业?慎之
共益企业,处于价值谱系的中间,目的是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平衡。它们重视社会价值,多于追求最大的企业盈利。完整地构建整个经济机构/组织谱系,有利于避免社会企业概念的滥用,防止将不同属性的企业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