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小平
岳阳因江湖而生,因江湖而名,也将因江湖而富,因江湖而强。要做好做足大江大湖水文章,打响岳阳滨江畔湖的区位品牌、江湖形胜的生态品牌、通江达海的开放品牌、浩瀚包容的文化品牌,让江湖名城岳阳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盛荣华
今年1-5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亿元,同比增长11.6%;规模工业增加值 15.4亿元,同比增长14.2%;财政总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24.5%;融资到位资金25.6亿元 , 同 比 增 长215%。这是城陵矶新港区交出的一份答卷。
现在的港区,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产业承载力、要素集聚力和经济辐射力,积蓄了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动能和潜力,处在加速奔跑、蓄势待飞的阶段。
初步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
城陵矶新港区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节点、湖南省东进出海的“桥头堡”。省委、省政府定位港区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现代物流的重要园区、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门户”。
港区开发建设五年多来,特别是今年来,城陵矶新港区紧紧围绕建设通江达海经济新增长极的工作部署,抢抓长江经济带和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使港区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初步形成了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四大产业集群。
目前,港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5.8亿元,增长235%;财政总收入从2010年的1.1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5.2亿元,增长221%;累计融资112亿元,投入资金近82亿元,完成“三纵三横”等18条62公里骨干路网新建工程,基本建成15分钟的快速疏港体系;累计签约项目124个,建成投产项目35个,开工建设项目50个,协议引资570亿元,成功跻身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列。
“一区一港四口岸”带动外向经济升温
口岸发展战略是岳阳全市正在实施的“621”行动战略的第一的战略。“一区一港四口岸”建设,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
去年7月,综合保税区获批后,目前七大必检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3.5亿元,各项主要工程项目均已突破计划性节点,预计8月份上报省级预验收;
2015年4月24日正式开通城陵矶口岸至上海洋山港直达航线,国家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落地实施。截止到目前,城陵矶口岸至上海洋山港直达航线已经运营8批次,运载3000多个集装箱的退税货物出口;
进口粮食指定口岸高效运营,预计到今年底进口粮食将达到20万吨;
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大力提质,今年来城陵矶口岸已进口6批16个集装箱385.6吨肉类冻品,货值72万美元,其中进口9个集装箱60万美元,出口鱼片7个集装箱12万美元;
进口固废指定口岸建设稳步推进,益丞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1.5万吨、750标箱固废物已获批,即将从香港启运;
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日前通过验收,已与湖南邦田公司落实了首批汽车整车进口业务。
统计显示,城陵矶港集装箱吞吐量由2010年的10.37万标箱,提升到2014年的22.13万标箱,增幅连续五年保持长江内河港口第一。今年来实现进出口总额48.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8.6%,外向型经济显著升温。
立足“五个一”谋划长远定好位
据了解,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城陵矶新港区将抓住长江经济带、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发挥“过渡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大江大湖的资源优势,“一区一港四口岸”的平台优势,全力建设大港口、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完善大配套、实现大跨越,着力打造湖南对外开放桥头堡、通江达海新增长极。
今年,港区力争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签约资金100亿元以上,区内总产出100亿元以上,区内财政总收入10亿元以上,港区范围内进出口贸易总额10亿美元以上。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达到50%以上,财政总收入保持每年12%以上的增幅,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市GDP的12%以上,把港区打造成要素承载能力较强、产业集聚程度较高、开放步伐较快、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核心地带,成为名副其实的千亿园区,湖南对外开放桥头堡上的桥头堡,通江达海新增长极中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