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伯伯您好,学校放暑假了,但由于我们研究生得留在实验室帮忙,过年回岳阳再去给您汇报学习情况……”蒋伟良用心地保存着被资助学生给他发来的每条短信。“资助贫困学生是我自己要做的事,但是上报纸就算了,这只是小事不值一提!”近日,记者和团市委负责人来到湖南科尔龙珠钢球有限公司,见到了董事长蒋伟良。不同于印象中的老总,蒋伟良很消瘦,见到记者不善言谈。从2002年到今年7月,13年间,他已为岳阳的教育发展和寒门学子捐助了400多万元。
蒋伟良出生于湘阴县古塘乡王家坝村。1984年,他从湘阴一中以优异成绩考上湘潭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长岭炼油厂工作。聪明能干的他吃得苦,干得好。2002年,他创办了岳阳卓尔化工有限公司。很快,蒋伟良有点钱了。有了钱做些什么好呢?一日,蒋伟良看电视,看到本省一农民企业家,赚一块钱,就拿出7角来帮助贫困学生,后来该企业家破产了,此时无论是过去受资助的人还是街坊邻居都请他到家里去吃饭。这场景,使蒋伟良深受感动。他想,钱存着不用,也没什么用,不如用来做点善事,于是萌生了资助贫困学生的想法。
一开始只是资助一些贫困的初、高中生,2007年开始关注到贫困大学生群体,资助费用除了学费,每人每年还有4000元(北上广5000元)的生活费,分两次发放,每人每年资助资金达12000元,并且是从大一开始一直资助到其毕业,蒋伟良还安排员工专门负责此事,以保证资金发放到位。
蒋伟良为人正直豪爽,行事低调,捐资助学从不张扬。他助学有两个硬性要求:第一,无论是通过自己主动联系到的贫困孩子,还是教育局提供的名单,他都以个人名义捐赠,都只让他们叫他蒋叔叔;第二,被资助者必须是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收回这笔钱,只想让他们将来都成为资助者,让他们成为真正对社会有奉献、有道义及能献爱心的人。这其实就是一个责任问题,这个责任不光是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更是对社会和谐建设的责任。”“只要我有能力,这项慈善助学事业我会一直做下去,孩子们我会一直资助下去,只愿看到贫困学子脸上的最美笑容!”蒋伟良的慈善事业没有终点,健康快乐、回馈社会就是蒋伟良对他们唯一的要求。
本报记者 徐 璐
见习记者 刘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