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岳阳故事

学子反哺母校8年捐资400万
作者:王 金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3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近日,岳阳楼区红日学校迎来第九届“张克钦励志教育基金”颁奖及捐赠大会。81名优秀学生、优秀教师获得奖励,69名贫困学生、贫困教师获得资助。

  9年前,民营企业家——原中科智控股集团董事长张锴雍遵照父亲“为家乡做点事吧”的遗愿,在阔别母校30多年后,以父亲张克钦名义,在红日学校设立“张克钦励志教育基金”,坚持每年捐赠50万元,激励母校学子立志成才,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终身从教。

  即使在金融风暴下,以担保和投融资为核心业务的集团损失惨重,但张锴雍仍坚持捐资助学,他说,“为了孩子,我必须信守承诺。在我看来,助学兴教就是最好的投资,是对未来的担保。”

  “不让一名红日学子因贫困失学”

  红日学校原系湖南红日机械厂子弟学校,2001年5月工厂改制,全校700多名中小学生和50多名教师挤在唯一教学楼里,没有功能教室,教学仪器和图书设备也奇缺,严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自2003年以来,岳阳楼区先后投资近400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改扩建,并将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虽然得到了改善,但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原工厂的职工家庭,厂子倒闭,很多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影响了学习,甚至面临辍学。

  2003年,原红日机械厂退休职工张克钦老人从深圳回乡探亲,获悉这些情况后,便开始走访学校和工友,并将随身携带的钱倾囊相授。

  张克钦老人三个子女均毕业于红日学校,后来考上理想的大学,成为了优秀企业家。回深圳后,老人一直嘱咐儿女为家乡多作贡献。2007年9月,老人弥留之际还在嘱托儿女:“为家乡做点事吧!”

  2007年12月15日,为了纪念父亲,完成父亲临终嘱托,“不让一名红日学子因贫困失学”,张锴雍在家人支持下,首期捐赠50万元,在红日学校设立了“张克钦励志教育基金”(现挂靠在岳阳楼区教师奖励基金会),主要用于奖优助学,扶贫济困。并决定以后每年捐赠50万元,分十年共捐赠500万元,力争保本用息,让基金发扬光大,以此激励母校学子立志成才,激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终身从教。

  “助学兴教是最好的投资,是对未来的担保。”

  “我要道歉,我来晚了半年。”在2008年12月18日“张克钦励志教育基金”第二届颁奖大会暨第二次捐赠活动仪式上,张锴雍面带愧色,“金融风暴使我的公司亏损14个亿,很多人跟我说不要来捐资了,但为了孩子们,我必须信守承诺!”

  那次活动,共表彰了45名优秀学生,资助了5名困难学生,发放奖学金20180元、助学金11000元。其中,来自红日社区低保家庭、刚被四川大学录取的肖国刚,因为获得“张克钦励志教育基金”的5000元特困资助而顺利入学。

  张锴雍说:“这里曾经是我寒窗苦读9年的母校,是红日学校培养了我,现在能为母校做点事情,是祖国成就了我!”在红日学校,他经常勉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做对社会有益的人。

  自设立“张克钦励志教育基金”以来,张锴雍分8次共捐资400万元。截至目前,“张克钦励志教育基金”共奖励红日学校中小学优秀学生383人次,曾经在红日学校就读且考入一本以上的大学生57人,奖励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取得优异业绩的教师近200人次,共发放奖金20万多元;每年均咨助10名贫困大学生和3名特困教师,共发放咨助金128500元;并向学校投入建设资金465000元,修建了运动场看台等附属设施。

  在红日学校跟师生座谈时,张锴雍意味深长地说:“我是从事商业担保和投融资服务工作的。在我看来,助学兴教是最好的投资,是对未来的担保。”

  本报记者 王 金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昨天是5月的第二个周日,母亲节这一天,有那么一群特殊的“妈妈”,她们有的照顾着一群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孤残儿童,却付出了比对亲生孩子更多的爱;有的将爱让给了更多的贫困孩子,却错过了自己孩子的成长期;也有人为了感恩,坚持多年陪伴残疾孩子康复……5月14日,记者走近这些特殊的“妈妈”,用镜头记录下她们伟大母爱背后的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