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美丽乡村建设

冬桃藏胜地 上塔埋忠骨
作者:岳振湘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4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106国道湘鄂两省交界之处,人称九岭,旧时为南来北往重要关隘,关北为湖北通城县,关南便是平江县上塔市镇。上塔市镇原名冬塔乡,因境内有山名冬桃山,有古塔名上塔,取“冬”、“塔”二字组合得名。2014年撤乡建镇,随古塔旁兴盛数百年的湘鄂两省边贸集市上塔市取镇名。

  上塔市镇位于平江县最北端,与湖北通城县交界,仿古建筑“湘北门”矗立于交界处,气势雄伟,风姿依人。镇域面积60平方公里,辖18个村,人口2.6万。这里历代官道均从此经过,关口驿站密布,现今106国道贯通全境,通平高速傍境而行,经贸辐射两省。

  上塔市镇地处山区,境内“两山一水”景色秀美、特色分明。“两山”为冬桃山和张师山。冬桃山主峰1180米,康熙《平江县志》载,“山中有桃,结实如瓜,冬月常盛”,任过往行人及百姓采摘。冬桃仅是传说,但山上确有石锅、石瀑、石羊等18处天然石景,民间诗赞“冬桃美景似松华,一望平通眼界奢”。张师山却正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句话,相传汉代谋臣张良之师黄石公道人曾隐居于此,刘邦登基后,张良目睹韩信、彭越、英布陆续遭害,毅然辞官随师父过起山间田园生活。刘邦微服寻至山脚,诚邀张良再度出山,张良不与其见面,仅以诗婉拒,刘邦唯有作罢。张师山顶现建有张良庙,据传为当年张良隐居之地。“一水”则指昌江,昌江穿境而过,恰如一缕玉带滋润万物。“昌江二十五里水不响”,描述其水流平缓,平江县名即由此而来。

  上塔市镇东西两山对峙,其间有界关把持,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清同治年间,曾国藩率湘军大败太平军于此。1938年日军攻陷武汉,之后多次企图经武长公路(今106国道)过九岭关南犯长沙,中国军队重兵驻防上塔市镇,在九岭关隘数度阻击日军,为长沙会战赢得宝贵时间。境内花果山烈士陵园埋葬着守卫九岭的2000余壮士忠骨,附近山间可觅得战壕、弹坑无数,惨烈战况历历在目。

  上塔市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境内龙头山上曾有三层古塔依江而立,相传乃吕洞宾为镇妖祈雨所建,后人遂称“上塔”;黄桥村清代建筑黄泥湾大屋,总面积达6820平方米,是当地叶姓人口的聚居房屋。距今已200余年,抗战时被征为战地医院,及时救治前线将士,美国飞虎队成员亦曾在此接受治疗,如今大屋内墙仍留有许多战时标语;上塔市镇百姓尚文尚武,“南恩书屋”由民众自发成立,共藏共阅,历数百年未衰,特色武艺“九狮会”历史悠久,是当地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塔市镇出了不少人物。知名民主人士叶筱嵩,曾受托于叶剑英,为国共和谈奔走,新中国成立后,应周恩来之聘,任政务院首届中央文史馆馆员。其次子叶掾良曾主持美国高空无人驾驶飞机的分析和反设计等工作,归国后在航天研究领域多次立功,受到国家的表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等都是上塔市人中翘楚。上塔市镇还是“石匠”之乡,一大批以石匠手艺起家的建筑业老板,从这里走出去,闯出了红红火火的个人事业。 (岳振湘)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养护好苗木 让市民分享绿化“红利”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周小平 通讯员 彭红贵)日前,市风景园林局在王家河公园举行园林管理经验交流会,市园林局园林绿化专家及所属单位分管生产负责人齐聚一堂,交流“乔木进城、绿化增量”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确保绿化苗木良好生长的经验,让市民更加充分享受园林成果,绿化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