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公益桥

“造血式”援助创新公益新模式
作者:未知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5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一个小格子,一个“微心愿”,承载的是希望,传播的是爱心,进行的是新型“造血式”公益援助的探索;

  一间阅读吧,让市民在快节奏生活中放缓脚步,让爱与心灵在静谧中浸染、升华……

  这些,都是岳阳市公益格子铺&阅读吧的价值追求。

  公益格子铺一直致力于为民间NGO组织、自主创业的弱势群体提供实体店与网店同步义卖的销售推广平台,以促进公益常态化;阅读吧是一个公益阅读空间,让市民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以书会友,增长知识,并接受市民捐赠书籍,为贫困地区学校建立图书室。

  公益格子铺&阅读吧这种“造血式”新型公益援助模式,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新华网、光明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湖南新闻联播》、《湖南日报》红网等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2月26日,在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广活动中,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探索“造血式”公益援助

  近年来,岳阳民间公益组织发展较快,但也面临着共性的问题,譬如资金紧张、团队建设后继乏力等。怎样加强公益组织的造血能力,促进长远发展?这成了所有公益人探讨的一个话题。市文明办副主任、市志愿服务组织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孙荻说,打造公益格子铺&阅读吧,得益于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领导的大力支持,是全体公益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探索这种“造血式”新型公益援助模式,其灵感,源自一次“美丽的邂逅”和“思想的碰撞”。

  那是在2014年的一次志愿服务调研活动中,联合会组织志愿者们来到了岳阳市康颐益智园了解这里托管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当时,残疾学员正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制作手工艺品。幸福树、苹果树、剪纸……在陈列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工艺作品。

  由于智力障碍和身体残疾,一件看起来简单的作品,在他们制作时异常艰难。动辄一个月,多则要花半年时间才能完成。在热情邀请志愿者参观工艺品时,他们天真灿烂的笑容里写满了自豪。

  康颐益智园是一所公益性非盈利服务机构,主要为残疾人学员提供日间照料、康复训练、技能培训、文化教育、心理疏导等服务。指导残疾学员制作这些工艺品,目的就是开发残疾学员的智力和锻炼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在这次志愿者活动中,无论是益智园工作人员的默默坚持与付出,还是残疾学员制作这些工艺品的执着,都深深打动了志愿者们。怎样让这些库存的工艺品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怎样让他们的坚持与付出感染更多的爱心人士?也让他们陷入了思考。岳阳资深公益人士、岳阳市志愿服务组织联合会执行副秘书长赵卫军想出了一个金点子:利用网络,打造一个公益组织的宣传平台、公益产品的交易平台、爱心捐赠的换购平台,为公益组织造血,解决资金难题。这一想法触动了孙荻灵感,“我们可以将康颐益智园的手工作品放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展示,吸引爱心人士前来购买,这样就可以通过义卖所得帮助日照中心的这些残障学员们改善生活条件,达成他们的心愿了。”孙荻说,“不仅如此,今后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帮助公益组织完成公益项目与爱心企业的对接,利用网络平台让奉献和爱心以更简单的方式来实现等。比如,一家餐饮店想献爱心,便在网上发布一桌年夜饭的广告信息,顾客进行了购买,支付的款项则用于做公益,可谓一举三得。”关于这个网络平台的设想,在他们的脑海中像万花筒一样缤纷绚丽,稍微碰撞一下,又有新的灵感在棱光镜下折射出来……在他们的眼前,浮现出许许多多排列整齐如万花筒般的菱形格子,每个格子都是一面展示窗口,或呈现公益项目,或陈列爱心商品、或承载着受助人士的心愿,于是他们给这个项目形象地命名为“公益格子铺”。赵卫军告诉记者,为了把这个项目完善好,他们选择在夜深人静时精心策划。有时在凌晨2、3点钟突然惊醒,灵感一来,就起床继续挑灯夜战。经过反复探讨和精心策划,岳阳公益格子铺&阅读吧这一新型公益模式应运而生。孙荻说,“这个项目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告别了传统志愿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两个平台的互动,为我市民间公益组织、弱势群体、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提供了一个义卖、捐赠、项目推广的平台,让公益变得更具体,不仅缩短了公益援助的距离,拓展了志愿服务的空间,且延伸了志愿服务触角,不管身处何方,只要动动鼠标,就能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捐赠,奉献爱心,帮助弱势群体完成他们的微小心愿。让从事公益变得很简单易行。”

  通过不断地摸索,公益格子铺的想法日益成熟,也得到了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联合会会长许卫国的大力支持。岳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新启对这一创新项目,更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同步打造一个“公益阅读吧”的构想,方便市民看书,促进书香岳阳的建设。

  场地和资金,是项目运行面临的首要难题。城区交通便捷地块,租金价格不菲,联合会实在无力承担。这时,岳阳市玛丽外语学校校长邓劲松对格子铺表现了浓厚的兴趣。“我们要成立一个新校区,地址选在南湖广场附近,由于我们的培训时间固定在周六和周日,平时周一到周五基本是空置的。”邓劲松说,学校可以与格子铺合作,出让墙上的空间来展示公益产品,还可以把教室打造成阅览室,方便市民阅读。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有了邓劲松的支持,格子铺选址的大难题轻松解决了。公益项目推广和爱心商品义卖以及公益阅读空间都融洽地“嫁接”在岳阳玛丽外语学校的培训区里,这样的“植入”方式让玛丽外语学校有了公益的烙印,非但没有给教学带来障碍反而让学校越来越有人气;公益格子铺&阅读吧合理利用了玛丽外语学校的墙面空间和周一至周五的教室闲置时间,这样的“嫁接”,让公益阵地在我市的黄金地段扎了根,让广大公益组织又多了一个洽谈项目、开展活动的场所,却又省了房租、水电、人员工资等费用,大大降低了公益项目的建设和运作成本。经过精心地筹备,公益格子铺&阅读吧终于在2015年3月3日正式启动。

  爱心点亮“微心愿”

  启动现场,时任岳阳市市长盛荣华为公益格子铺&阅读吧揭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新启和市政府秘书长谈正红等市领导参加活动,并认领残障孩子们的“微心愿”。

  “我想要一台电脑”“我想要一个新书包”“我想要一双鞋”……这些“微心愿”都是一些很普通的小心愿,但对于发出这些愿望的残障人士而言,要实现并不容易。志愿者们把从岳阳市康颐益智园搜集到的每个残障人士(大多数是智障儿童)的“微心愿”,悬挂在了格子铺的心愿树上,等待爱心人士的认领。

  18岁的刘亮患有精神残疾,他的“微心愿”是:想要一台电脑。益智园里只有一台台式电脑,是教学用的。在刘亮看来,电脑真是一台神奇的机器,包含着万千世界,令他着迷。他渴望有一台电脑,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可以和益智园里其他的小伙伴一起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听听音乐。

  时任岳阳市市长盛荣华认领了这个心愿,并于25日委托志愿者将一台联想笔记本电脑送到了刘亮的手中。在益智园老师的帮助下,刘亮和园里其他的残障孩子们一道,学习着如何使用电脑,体验着上网带来的乐趣。现在,他们每天都用这台电脑学习汉字、拼音、唱歌、玩游戏。

  郭子15岁,患智力残疾,父母离异,与奶奶相依为命,家庭条件很差。郭子很活泼,也很可爱。她的背包十分破旧,可在买不起新背包的情况下,她舍不得扔掉。她的微心愿是:想要一个笔袋,一支笔,一双鞋。

  一位姓陈的女老师认领了郭子的“微心愿”,并在电话里仔细询问了郭子的鞋子尺码,以及想要什么类型的鞋子。不久后,郭子就收到了陈老师送来的笔袋、笔和鞋,她高兴极了。

  他们还在微信上建了一个“微心愿直通车”的群,向社会发起募捐,吸引了不少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的加入。为了动员大家,志愿者们还自己率先捐款,在短短几天时间就筹集了4000多元,为益智园20多名残障人士实现了他们的“微心愿”。

  爱心人士赵文彬女士和张洁女士都是教育工作者,她们多次参与认领微心愿的活动,并由衷为公益格子铺&阅读吧这样的公益模式点赞,纷纷表示要把这一公益模式移植到自己的校区内。如今,认领“微心愿”这一志愿服务模式,已经被我市其他志愿服务团队和县(市)区进行复制与推广,在很多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生根发芽,借助这个平台,帮助许多贫困人员或残障人士实现了他们的“微心愿”。

  小格子汇集大能量

  去年5月17日,第二十五次全国助残日,一场特殊的拍卖会在公益格子铺举行。

  当天,市文明办、市志愿服务组织联合会、市残疾人联合会,在公益格子铺共同主办“岳阳市孤独症儿童艺术品拍卖会”活动,以进一步推动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加强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

  来自岳阳市多背一公斤志愿者协会、清风义工志愿者协会等20个志愿者协会组织,以及170多名助残志愿者、70多名社会爱心人士、3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活动。

  此次拍卖会上的52幅作品,全部是孤独症儿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画作。爱心人士纷纷举手竞拍,奉献爱心。

  岳阳市知名“助残之星”许国勇以单幅作品最高价5000元拍下了第一幅竞拍作品;全国道德模范李国武频频“举牌”,共义买了15幅作品;湖南拓福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危李捐赠100床棉被后,又花3000元购买了几幅作品;87岁的朱再保老人将中小学生用卖废品“创收”的钱捐款近2万元,并个人捐款1000元……

  家住云溪区路口镇南太村的肢体残疾人方移飞由于轮椅突然坏了,耗时近3个小时执意“爬”到了现场,他捐出自己精心制作的竹编风车,现场被爱心助残志愿者汪洋以1000元竞买。此次拍卖会共募集爱心捐款16200元,义卖作品成交35900元。

  这次拍卖专场,仅仅是公益格子铺进行义卖的一个侧影。公益格子铺创意源于把公益组织、公益人、爱心市民、爱心企业及弱势群体对于创业的渴望寄托给每一个小小的格子里,通过与关爱残疾人相结合,把募集来的残障人士的手工艺品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通过格子铺线上和线下平台进行义卖,再将所有善款用于残障儿童的康复治疗和满足他们的微小心愿。

  公益格子铺线上线下互动,打破了格子铺实体店的局限性。通过网络平台,将公益延伸到了有爱生根的任何地方,拉近了公益援助的距离;并为公益项目和爱心企业搭建了对接平台,促进了两者之间的互动、渗透和结缘,为公益项目提供了生命力。

  据悉,在公益格子铺启动当月,就义卖了6万余元的手工艺品,岳阳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在格子铺一场专场义卖,就募集善款十余万元,全部用于助残事业。

  阅读吧里续书香

  在南湖广场畔的南浦云五楼岳阳玛丽外语学校公益格子铺的墙面上,是满满的书籍,不办义卖专场的时候,这里又是市民们带着孩子常来阅读的岳阳公益阅读吧。

  设置在岳阳市玛丽外语学校里面的公益阅读吧,是我市最早的公益阅读吧。阅读吧不仅环境舒适优雅,书香氛围浓厚,且装修设计充满了人性化。在留守儿童阅读区,墙壁明亮简洁,并绘制了卡通图案,风格活泼;在困难职工阅读区,书籍种类包含文学、哲学、科学等多个门类;在空巢老人阅读区,则以养生、健康类书籍为主。在这里还有一个残疾人图书馆,在市残联的支持下,这里陈列着许多盲文书籍和有声读物。

  玛丽外语学校的老师们成为了公益阅读吧的义务工作人员,为在这里阅读的市民提供免费茶水,并且为了方便市民阅读推迟下班时间到晚上九点。据介绍,公益阅读吧分为关爱残疾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难职工等4个阅读区,共有4万册供市民免费阅读的书籍,均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国家统计局岳阳调查队和市残疾人联合会捐赠。另外,公益阅读吧还设有爱心购书专区,由市新华书店提供书籍,对外销售,售书款的20%将用于慈善事业,并接受市民为留守儿童和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捐出适用的书籍,为贫困学校建立图书室。

  市民陈建党说,公益阅读吧不仅让更多的市民体会阅读之乐,也拓展了人与人、人与公益、人与文化的交融空间,并通过捐出书籍这一善举,让农村孩子有书看,实现书香永续。

  截至目前,我市已在各大影院、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复制公益阅读吧20个,共有数万人在各个阅读吧浏览,有10多个读书兴趣小组在阅读吧组织了20余起读书沙龙活动,让书籍实现了最大公益价值。

  我市将逐步在全市推广公益阅读吧这种发展模式,在车站、码头、超市、医院等人流密集地设立阅读吧,让市民在等待的时间体会阅读之乐。

  公益格子铺&阅读吧,这种“造血式”新型公益援助的创新和探索,无疑为公益发展拓展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孙荻说,公益格子铺&阅读吧与玛丽外语学校的“联姻”,开创了公益与企业相结合的新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下,时间错位、空间借位、资源共享,达到了公益组织、学校、市民、被捐助方多赢的效果。接下来,项目将进一步推进网络平台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服务,让奉献和爱心以更简单、便捷的方式来传递和实现,同时加强宣传力度,达到志愿服务“人人可参与,爱心无死角”的目的。

相关阅读
热点新闻
87名贫困学子获资助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丁瑜 通讯员 戴思)5月12日,小爱工程助爱平江公益之旅在平江县新开小学温暖开启。来自广州、深圳、长沙等地的爱心人士经过长途跋涉齐聚平江县新开小学,对平江县87名贫困学子进行“一对一”资助,资助金额达7万余元,并给孩子们带来了书包、文具盒、书籍等爱心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