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熊 炜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要美,村庄必须美。建设美丽乡村,留得住乡愁,首先应规范村民建房。2015年7月14日,岳阳市人民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市开展引导农村村民规范建房,随后召开了动员会、推进会,出台了系列文件,优惠政策全覆盖,点面结合齐推进。短短8个月,全市规划集中建房点255个,已动工建设63个,共审批建房9093户,其中按图建房5638户,竣工5119户,制止违建1299起,拆除废旧房3478处,集约节约土地2205亩,激活民间投资20.4亿元;规范村民建房已经被基层干部群众理解、接受、认同,成效初步显现,已经成为“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的重要推手。
一、创新开展规范村民建房,开启美丽乡村崭新篇章
近些年来,农村房屋越建越好,但是由于规划滞后、监管缺位,无序建房、违规建房问题突出,占用耕地建房、占用行洪河道建房、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点建房时有发生。去年临湘市“6·1”特大山洪受灾非常严重,其中主要原因是部分村民违规占用行洪河道和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点建房。综合考虑国家建设美丽乡村的大政方针,结合岳阳“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实际,荣华书记、和生市长倡导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规范村民建房,明确提出“两鼓励两禁止”(鼓励适度集中建房、鼓励按示范图建房,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建房、禁止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点和影响水工程运行地段建房)和“五有三到场”(有村庄规划、有示范图集、有审批手续、有施工管理、有绿化美化,批前选址到场、开工放样砌基到场、竣工验收到场)要求,规范村民建房在全市创新铺开,全面落地。
高位推动。动员会召开后,市县乡三级都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副职具体抓。和生市长高度重视,亲自主抓,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引导农村村民规范建房的意见》、《农村村民规范建房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各县市区相应出台文件、方案和细则,规范建房工作高位推动,强力推进。
部门联动。坚持便民利民惠民原则,明确将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建房审批权委托下放至乡镇人民政府,公示公开审批流程和收费标准。坚持以规范建房为前提,统筹引领住建系统和农垦系统危房改造、贫困户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国土山洪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等涉农建房行为。坚持规范先行、先批后建、按图建房,大力宣传规范建房政策,科学编制第一批示范图集免费给村民使用。通过“各炒一盘菜,共做一台席”,规范村民建房的联动机制初步形成。
示范带动。全市采取点面结合、试点示范的方式,积极推进。大面上推行“两鼓励两禁止”,引导分散建房户按图建房、适度集中建房;试点上选择屈原管理区和10个乡镇作为示范创建,在“两鼓励两禁止”的基础上还要求做到“五有三到场”。屈原区整体推进,每个乡镇都规划建设1个集中建房示范点,标准高,款式美,村民建房热情高涨。汨罗市南托村建房示范点规划132户,现在建79户,已竣工53户,示范点建设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华容县三封寺镇柿树村一期规划集中建房23户,已竣工17户,周边村民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奖补促动。市财政设立规范农村建房专项资金,每年安排2000万元实行以奖代投,对规范集中建房20户以上的,市县财政给予每户奖补2万元;对规范分散建房的,每户奖励2000元。平江县、云溪区等结合实际,还对按集中建房5户、10户、20户以上分档进行奖补。市县两级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高铁走廊基础设施、避险安置补助等各类涉农建房项目资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绿化美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向集中建房点倾斜。实施规范建房专项督查和工作考评激励机制,一季一考评,各项工作进展快、来势好。
二、扎实推进规范村民建房,赢得社会各界真心点赞
规范村民建房是一次转变发展理念、改革服务方式的过程,许多干部群众从启动之初的怀疑、等待,逐步转变为推进之中的理解、接受,到现在已经是非常认同、充分肯定。一大批正在建设中的集中建房示范点,成为旅游观光景点;按图建房分散建房户已成为周边村民谈论的焦点、羡慕的热点、学习的重点。许多干部群众认为“规范建房抓得好,要是早抓就好了”,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规范农村建房,是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件影响深远、造福百姓的好事实事”。规范建房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点赞,已经被评为岳阳市“2016年度百姓期盼十大民生实事”。规范村民建房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肯定,得益于三个方面:
符合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习总书记指出 “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美丽乡村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为此,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印发了《湖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指导意见》。去年6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制订下发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32000-2015),被称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规范村民建房,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
契合岳阳发展实际。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奋力建设 “一极三宜”江湖名城,规范农村建房是一项重要推手。目前,农村建房市场还相当大,需求还比较多,既有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国土山洪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拆迁安置等国家政策扶持类建房,还有村居升级、分户建房、返乡建房等广泛需求。规范村民建房,按规划建,按示范图建,在节约集约用地、拉动农村建材、运输、家装家电等消费内需的同时,建成之后的新居更加“宜居、舒适、安全”,村庄更加“水净、人文、村美”,有力助推了“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
顺应农民群众期盼。建房是农村村民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几乎每一代人都会建新房,大部分农村房屋使用年限多为20~30年。过来,农村建房较为散、乱,大多无规划、无图纸、无审批手续,甚至无视风险占用行洪河道、开挖山脚建房,轻则有碍观瞻,重则给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隐患。规范村民建房,免费提供的示范图样,“面积不大功能全,造价不高形态美,质量安全有保障,宜居舒适更放心”,不仅仅帮助村民节省了设计费用、降低建设成本,更重是的是更加安全、宜居、舒适,同时还给予优惠政策奖补,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惠民实事。
三、坚持不懈规范村民建房,编织广大村民安居之梦
规范村民建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创新发展激发农村活力,以协调发展补齐农村短板,以绿色发展美化农村生态,以开放发展增强乡村魅力,以共享发展增进农民福祉,既是发展新理念在农业农村领域贯彻落实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努力增强农民群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规范村民建房已经起好步,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农民群众真心拥护,实践证明切实可行。我们应按照既定思路和目标,不断完善,扎实推进,力求“一年初见效、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样”,通过坚持不懈,帮助广大村民实现安居梦,将农村建设成为更加宜居舒适的幸福家园。长期推进规范村民建房,须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规范是基础。以规范建房引领农村建房行为,大面上推行“两鼓励两禁止”,集中建房试点同步要求“五有三到场”,村民建房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公开优惠政策,公示审批流程和收费标准,让村民看得清楚、办事便利。以规范建房统筹国家政策支持补助类建房行为,住建、农垦、扶贫、移民和国土等涉农补助建房,都应带头严格执行规范建房的规定。
规划是前提。规范村民建房遵循规划先行、先批后建、按图建房的基本原则,村庄规划是前提。根据各县市区总体规划,结合乡村区划调整,按照“经济适用、简便易行、群众认可”的原则,科学确定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的数量、规模和布局,因地制宜加快编制符合农村实际、体现农村特色、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的村庄规划,实现村庄规划简易、科学、全覆盖。村庄规划应尊重群众意愿,看得懂,行得通,不花冤枉钱,不编豪华规划,交给村民群众监督、执行。
按图是关键。按图建房是规范建房的重点。在第一批示范图集的基础上,继承和弘扬地方特色建筑文化,考虑村民实际需求,完善、扩充农村住宅建筑标准图集,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严格村民建房审批监管,大力宣传“村民建新房、免费供图样,政府来服务、建好有奖励”,引导村民先批后建、按规划和示范图建房,不断提高按图建房的比例、提高村民住房的建筑标准和安全保障、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平。
安居是目标。规范村民建房,是保障农村住房更加安全、宜居、舒适的重要举措。在积极引导大面规范建房的同时,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乡村人口转移的现实情况,认真分析农村集中居住的大趋势大方向,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科学确定集中建房居住点,引导和推动农村村民适度集中居住,提供交通更加便捷、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的宜居之处。
特色是方向。去年临湘“6·1”特大山洪灾发生后,围绕灾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坚持灾后重建与规范农村建房相结合、与异地扶贫搬迁相结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羊楼司镇2集中建房点、499建房户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融入了瑶寨民俗特色,配建了瑶族民俗文化街、文化广场、民俗公园,今年5月底前可全部建成,成为一道靓丽的民俗文化风景线,得到民政部的高度肯定,在全国救灾减灾工作会议上进行了推介。从目前正在建的集中建房示范点和分散建房户来看,几乎都成为乡村的亮点、景点。坚持推进规范村民建房,引导采用彰显地方特色、融入文化传承的示范图样,完全可以打造出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村落,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