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岳阳县环卫工人毛政音得知自己上了4月份优秀清洁工光荣榜,非常激动:“年初,所领导给了我全所最高的奖励,如今再次上了光荣榜!我要加倍努力把卫生区维护好!”近年来,该县以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为目标,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转变服务理念,提升作业标准,努力打造“最洁净县城”,县城环境卫生赢得社会各界认可,卫生质量跃居全市前茅。“卫生洁净”成为该县彰显宜居、展现形象的“金名片”!
“五化”上着力,城区保洁更彻底了
近年来,岳阳县环卫所从精细化、机械化、市场化、科学化、长态化五个方面着力,县城卫生实现“白天和晚上一个样、主街和小巷一个样、城郊和城内一个样、平时和迎检一个样、工作日和节假日一个样”的新常态。
清扫保洁精细化。他们推行清扫保洁“五位一体”新模式,严格执行“环卫职工普扫、清扫组长普查、专业队伍洗街、专门班子督查、班子成员包街”五道流程,确保城区30多条主次干道,从清晨5点至23点,清扫保洁全覆盖,卫生达到“无垃圾、无杂物、无积泥、无积水、无污迹;路面干净、树圈干净、边角侧石干净、窨井沟眼干净、环卫设施干净”的“五无五静”标准。每天上午8点至10点、下午2点至4点、晚上7点至9点半上门收集垃圾,并将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和城区绿化带纳入清扫保洁重点,将城区“牛皮癣”治理整体发包给专业公司,城区范围新发生的“牛皮癣”在10分钟内能够迅速清理到位,每年清理乱张贴小广告等“牛皮癣”达到2万张以上,受到市民欢迎。
垃圾处理机械化。该县加大环卫设施配套投入,拆除单位院落开放式垃圾池180个、露天式垃圾斗120个,高标准新建、改造垃圾站15座、公厕24座,垃圾站、公厕总数分别达到16座、28座。配备垃圾收集车18台,密闭式转运车5台,垃圾运输车辆总数达23台。城区垃圾全面实行机械化、密闭化收集、压缩和运输。建立“桶装车载”收运新模式,生活垃圾在收运全程做到“不见天、不落地、不滴漏”,从根本上杜绝了二次污染。新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所有接收的生活垃圾全部通过机械化操作,进行分单元作业摊铺、除臭、灭蝇、压实、覆盖,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出水水质达一级排放标准。
渣土管理市场化。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门店的改扩建,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及渣土成为影响市容的“老大难”。为此,环卫所班子成员分别赴外地考察取经,并结合实际,拟定了《关于加强县城市规划区渣土管理的通告》、《岳阳县城市规划区渣土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参与县城渣土运输的160台运输车进行摸底调查,核准成立2家渣土运输公司,全面实行城市渣土市场化管理。落实渣土消纳场,在城区制作公示警示牌35块,节假日、晚上安排专人值守,查处违规运输渣土行为,控制了运输车辆沿路途撒泄、违规运输的现象。加强源头管控,规定所有建筑工地必须建立清洗平台,
出场道路必须硬化,对渣土实行统一运输和统一管理,收到明显效果。
市容管理科学化。集中部分监察队员加强“门前三包”进店入户宣传,加强对乱扔乱倒、乱贴乱画等行为的劝导和处罚力度;集中部分监察队员带扫帚灰斗上街,既搞保洁,又抓执法,“穿制服的保洁员”成为岳阳县一道独特的风景,这种更接地气的管理方式也赢得了更多市民的理解支持。
街道清洗常态化。成立12人的街道清洗队,配置2台大型洗扫车和4台洒水车,每天三次街道普洒,时刻保持路面洁净无扬尘。
“四动”上用功,队伍管理更人性了
队伍建设是县城环境卫生保持洁净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住建局党委十分重视和支持环卫工作,采取奖惩激励的办法,调动环卫工人积极性,使环卫工作持续保持了队伍活、状态优、人心齐、事业兴的良好局面。
关怀促动。五年前,县财政对环卫的预算资金仅550万元,现在预算拨款达1800万元,预算的增加,使环卫职工年工资收入由1.8万元提高到3.5万元。逢年过节,县委县政府领导和住建局还采取邀请环卫工人“开一个会、吃一餐饭、看一场戏”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使环卫工人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怀。现年62岁刘锦泽,参加环卫工作还有一段故事。其妻子2006年初开始干环卫工作时,他极力反对,认为环卫工人是弱势群体,工作劳累不说,还遭受歧视。后来,他看到老伴的单位每年组织“开一个会、吃一餐饭、看一场戏”活动,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爱,不仅不再反对老伴,刘爹爹自己也加入到环卫队伍中来。如今,他干环卫工已8个年头。
考评触动。就各线环卫工作提标他们成立专门考评办,建立健全“每日督查、每周通报、每月讲评”制度,在每月的讲评会上,根据工作实绩,评选一批最美环卫工人、最洁净街道,对表现好、绩效优的环卫工人照相片、戴红花、发奖金、上红榜,反之则采取作检讨、上黄榜的办法,营造出“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环卫工人毛政音,负责县城天鹅南路的卫生保洁,所处位置人口多、门店密集,卫生难维护。之前的环卫保洁员换了好几个。毛爹爹接管这个地段后,任劳任怨。尤其是每天早上8点多,上班高峰期,为捡拾行人落下的食品袋,他不间断来回走,及时清理地上垃圾。由于群众满意,他年年上红榜,去年还得到了所里的大奖。如今,越来越多的环卫工人,自觉向他看齐,创先争优蔚然成风。
示范带动。近年来,住建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等载体,深入开展“一线体验、一线服务、一线解难、一线创优”的“四个一线”活动,在环卫战线倡导推行“三个一”,即:局班子成员每月开展一次上街清扫示范带动活动;所班子成员每周上街督查一次卫生,所干部职工每旬上街捡拾一次垃圾。住建局局长方卫兵亲力亲为,每月亲自带队清扫从不间断。通过以上率下,示范带动,一线环卫工人深受鼓舞,工作积极性更高。
监督推动。该县大力实行环卫所班子成员包街亮岗制,将县城区划分为8块,每块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包街负责,并在街道醒目位置设置公示铭牌,注明包街范围、姓名、联系方式,随时接受广大市民监督。规定每名班子成员必须提前半小时进入责任区巡查,同时对市民反映责任范围的街道卫生问题,包街领导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跟踪督办、第一时间处置到位,被百姓亲切地称为“环卫110”。
“三导”上求为,市民素质更文明了
“市民文明程度的提高,既减轻了环卫工人劳动强度,更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环卫工人的尊重、对环卫工作的肯定。”住建局局长方卫兵说。近年来,该县环卫所坚持从细处着手,从实处发力,大力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程度,“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在县城形成风尚。
广泛宣传引导。住建局主动落实资金,在城区公园、广场、游园、街道绿化带设立固定环卫宣传栏18个、环境卫生温馨提示牌150块,在城区主街设立环卫流动宣传展板15块。在县电视台、手机报开辟专栏,定期报道环卫动态,并在电视台设立“曝光台”,对违反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不文明行为集中曝光,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进店入户劝导。以“门前三包”和“十个请勿”为重点,环卫所按照“分组宣传,不漏一店(户);做细工作,确保成效”要求,不定期组织人员开展环卫工作进门店、入住户宣传活动。通过做实宣传教育,广大门店业主和居民住户更加深刻感受到环卫工人的艰辛和县城卫生的变化,也更加理解支持环卫工作。现年67岁的杨后明说:“以前部分门店主嫌我们又脏又臭,不愿意和我们打交道;现在市民文明程度高了,环卫工人到店歇荫躲雨恶言相对的现象见不到了,相反商家还主动邀请我们进门店吹空调、给我们送水喝、请我们吃早餐!现在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做环卫工人光荣!”
小手大手共导。积极推进环卫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单位、进学校,特别是环卫知识进校园过程中,深入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组织多名环卫工人担任县城中小学校外辅导员,通过他们的宣讲,提高中小学生卫生意识,进而由学生带动家长讲卫生、讲文明,收到明显成效。从2014年开始,该县组织发放宣传单1000多份,组织辅导宣讲30多场次,市民环卫意识得到有效提升。
政府大手笔,带来大变样。近年来,该县“双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目前,该县正朝着省级园林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目标阔步前进。
(甘治国 王 煌 陈勇平 贺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