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平
编者按〉〉〉
作为湖南的门户城市,作为通江达海的现代港口城市,作为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节点城市,岳阳在湖南经济发展版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2015年7月15日,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召开,正式提出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发展战略。一年来,岳阳的发展保持了“三量齐升”的良好态势,实现了打造新增长极的良好开端,构建了改革开放的良好格局,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从今日起,本报推出《“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一年来》特别报道,展示岳阳在“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发展战略引领下,一年来取得的新成就、新亮点、新面貌。敬请关注。
在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技术人员正在对区内相关监管查验系统作最后的调试。自2015年1月正式动工建设,12月22日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十部委的正式验收,经半年多时间的筹备,综保区通关服务中心已具备正式入驻条件,并即将封关投入运行。“今年的丰水期是想闲都闲不下来了。”站在城陵矶新港码头,远望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城陵矶港务集团总经理向良武的心潮随着波澜壮阔的江水澎湃,“到目前为止,口岸业务量比往年同期增长了30%以上。”“目前共有签约和意向入区项目83个,总投资87亿元,综保区运营前景看好。”市口岸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湖南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阵地,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的封关运行,标志着岳阳在打造现代港口物流产业大基地的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江海、铁海多式联运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城陵矶至日本、韩国、东南亚等近海直达航线陆续开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岳阳—东盟、岳阳—澳大利亚接力航线,拓宽和畅通了岳阳乃至湖南通往世界的出海口。
临洞庭,枕长江,岳阳历来有着引领全省开放之先的传统和基因。2014年底,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将岳阳建设成为湖南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2015年7月15日,市委市政府,提出乘势而上,发挥优势,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即把岳阳打造成为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建设中国宜居宜业宜游的江湖名城。“一区一港四口岸”的加快推进,是岳阳呼应省委省政府的期盼,加快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建设的一个缩影。以此为依托,岳阳首先开展了大力度的招商引资,一年来效果十分显著,口岸经济更是高歌猛进。2015年,城陵矶口岸进出口货物实现1960万吨,同比增长6.8%;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4.02万标箱,同比增长14.1%。岳阳成为全国唯一拥有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的地级市,2015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9.93亿元,增长43.7%。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更是在第一季度就完成全年省定任务的80%。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重要的载体。围绕新增长极目标,岳阳全面实施“621行动”,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发展路径,力争到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12%左右,到2025年,占全省比重15%左右。市级领导牵头,深入开展项目帮扶行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力推进禁拆治违和土地依法征收“百日攻坚”行动……一系列具体而实在的举措,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7月1日,岳阳市5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隆重举行,随着学院路综合提质改造暨岳望高速岳阳连接线工程、岳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产业园、G240岳阳县城至湘阴县公路、赶山东路岳阳市静脉产业园等总投资达98.8亿元的5个重大项目同时开工,目前全市在建项目超过1500个,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近200个。岳阳机场、蒙华铁路、煤炭储备基地、百万千瓦火力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按照既定时间节点顺利推进。据悉,7月底前,还将有38个项目限时开工。
一年弹指一挥间,一年经济发展初见成效。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岳阳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顺势而为,积极谋划和大力培育“新增长点”“新增长极”,努力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活力,促进并确保了全市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2015年,全市实现GDP2886.28亿元,增长8.7%,GDP总量稳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增幅居第1位。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2%,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道路上,岳阳已经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只要牢牢坚持打造湖南发展新增长极目标不动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岳阳成为省委省政府定位的湖南“一极”乃至“首极”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