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立冬。朔风冷雨让平江大山深处的石牛寨镇孚西村添了几分寒意。早晨8时许,大部分村民还在家休息,一个忙碌的身影格外显眼,那是正在泥泞山路中奔走的吴辉。孚西村还有6户贫困家庭居住在风雨飘摇的泥砖土坯房内。在扶贫工作组的帮扶下,他们正在建造新房。此刻,吴辉正要去这些贫困户家走访,看看建房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好帮助他们在春节前挪出“穷窝”住上新房。
“吴——姐”,一个不足1.4米的男子呼喊着,从几十米外一路小跑过来,热情的拉着吴辉的手。男子叫汤赛根,今年24岁,患有智障。汤赛根家里还有弟弟、妹妹、爷爷、奶奶,7口人全靠父母种几亩薄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他家里住的老房子四面透风。新房已经建好了主体,粉刷装修后就可以入住。母亲漆群辉说:“如果没有吴姐的帮助,做梦都想不到能住上新房”。她告诉记者,“赛根平时对谁都不爱搭理,连自己的性别年龄都搞不清楚,但是对吴姐比对父母还亲热,因为他知道,吴姐是真心在帮助我们。”
在孚西村,不论是80岁的长者,还是咿呀学语的孩童,见到吴辉都称呼她为“吴姐”。这既是村民把吴辉当作自家人,也是对扶贫工作的肯定。
吴辉是市政协副调研员、机关工会主席。2015年4月初,近55岁的吴辉被组织选派到平江县石牛寨镇孚西村担任“第一村支书”,实施“精准扶贫”。
摸“底子”找“穷根” 田间地头听民声
孚西村是平江县最偏远的乡村之一,距离县城有78公里。全村13个村民小组,230户、998口人,散居在三条山沟里,村民世代靠耕种贫瘠的山田度日,外出务工是主要收入来源。
从机关到农村,对于吴辉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转变。担任“第一村支书”后,吴辉一心扑在工作上,把“家”安在了孚西村、把党员关系转到孚西村,做到了“驻村驻心”。
每户村民,贫困的原因不尽相同。而要做到“精准扶贫”,就必须摸清“底子”找准“穷根”,必须到田间地头,到村民百姓家的屋檐下倾听他们的心声。刚开始走村入户,看到是女干部来扶贫,有的村民不买账,当着吴辉的面直截了当地说:“一个女的来扶贫当书记,是来镀金的吧?你能做得了什么……”面对冷言冷语,吴辉心里很难受,她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出成绩,用行动来证明。
将近一个多月时间,吴辉穿行在田间地头、坡上沟边,家家户户。她像走亲戚一样,问长问短,问寒问暖。村里谁家有多少子女、谁在外面打工、谁是单身、谁是孤儿……她心里都有一本花名册。“以前对吴姐不了解,对扶贫工作泼过不少冷水,可是吴姐不计前嫌,真心实意帮我们修路、修桥、建新房,这让我非常感动!”贫困户余爱民告诉记者。
修公路建广场 村容村貌焕新颜
通过走访调查,吴辉找准了孚西村的“穷根”:基础设施差,村民文化落后,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尚需改善。不仅如此,村民的思想观念不能完全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致富带头人缺失,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村中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幼……
找准了“穷根”,如何对症下药?经过再三斟酌,吴辉决定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改善村里的贫困村民人居环境,让贫困户的精、气、神都提振起来。吴辉从道路硬化、文化广场建设、水渠修缮、山塘清淤、亮化美化等方面入手,在一年多时间内,筹措了200多万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120万元完成全长2.55公里,宽4.5米的村组公路硬化,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投入70余万元,完成全村13个组的水渠修缮、山塘清淤,让过去一片片贫瘠的荒地重新种上了稻谷与蔬菜;投入10余万,装修了村部,村民议事室、党员活动室、广播室、综治调解室、农家书屋、卫生所等一应俱全;安装了路灯100多盏,村民夜晚能在明亮的路灯下散步……
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吴辉又为村里争取到了建设文化广场的项目资金,现在村上文化广场正在筹建之中。在她的策划下,村上成立了腰鼓队,并帮助添置了道具、服装。去年6月份,组织了医卫界中部分市政协委员专家医师,到村里为村民医疗诊病,送药一万余元。去年10月份,扶贫单位岳阳市文联又组织了文化下村活动,有歌舞、有诗词、有书法,让村民实实在在品尝了一顿文化大餐。今年9月份,市政协工会和关心下一代协会为村希望小学贫困学生捐赠了书包和文具、书籍……
村子环境改善了,贫困村民的精神面貌提升了,脱贫的日子还远吗? 对此,吴辉表示,这还不够,要避免精准扶贫成为“运动式”扶贫,必须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她为贫困户购买种羊、鸡苗和果树,利用山区充足的自然资源,鼓励贫困农户因地制宜发展养殖、种植业。下一步,吴辉还将鼓励农户采用合作社或通过土地流转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来解决发展中资金不足和产品销售等问题。另外,吴辉还注意到贫困户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21户困难家庭中,不少人小学都没毕业,自我脱贫能力差,“等、靠、要”思想较严重。吴辉认为,扶贫要扶智和志,既要让村民认识到勤劳致富、自力更生的道理,也要村民认识到“文化”也是生产力。她鼓励村民,要让下一代多接受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自身生存能力和发展后劲。
不畏险不怕难 流血流汗为百姓
“有困难,找吴姐!”这是当下孚西村村民中最流行的一句话。几乎每天都有村民来找“吴姐”反映情况、寻求帮助、拉家常。65岁村民艾邺君告诉记者:“吴姐不为名,不为利,做事不畏险、不怕难,流血流汗和我们苦在一起,干在一起,时刻为我们着想。她是我们的主心骨,也是我们最信赖的人”。
艾邺君清楚地记得:去年11月,他骑摩托车载着吴辉去看道路硬化施工的现场。在一个陡山坡路段,由于下雨路滑,摩托车倒栽葱翻了几个大跟头,吴姐倒在地上昏迷了很久,艾邺君当场哭了起来,吴姐清醒后还坚持走到施工现场查看,看着一身泥水的吴姐,在场施工的村民都非常感动……如今,孚西村的群众都把吴辉这个“外地人”当成了亲人,一提到吴辉的名字,就忍不住夸赞。“孚西村在吴姐的带领下,面貌焕然一新。吴姐带着真心、真情精准扶贫,转变村民的思想,点亮了村民的幸福生活,让村民的脱贫梦想触手可及”,石牛寨镇党委书记曾要军告诉记者。
吴辉感慨道:“来到村里,就要把心沉下来,把情融进去,办好群众想办的事,这样老百姓才会信任你、才会拥护你。”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志恒 唐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