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注滋口镇北支渠疏浚工程
本报讯(吴军华 吴巍伟)“‘小农水’开挖沟渠引来了水,全村发展稻田套养小龙虾,今年农户每亩地平均增收达2500元,全村总共增收近400万元。”11月20日,华容县北景港镇鲤鱼鳃村村支书刘鸿钧一边带领村民们修整沟渠忙着水利冬修,一边为笔者算着县里“小农水”攻坚行动为他们村带来的“红利”账。他说,鲤鱼鳃村面貌一新,完全得益于“小农水”惠民水利工程。
鲤鱼鳃的村民们说,以前村里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年久失修,沟渠水系常年不通,耕地大多是旱田,作物以棉花为主,由于棉花市场连年不振,土地大面积抛荒。2014年底,县里“小农水”项目建设大举推进,在该村投入资金320万元,新建机埠3座、开挖引水渠1条、疏浚硬化排灌支渠20条。工程竣工,鲤鱼鳃村实现了三横三纵排灌沟渠水系连通,土地流转费已从原来每亩100元增至600元。
华容县内外水系复杂,长江与洞庭湖对该县形成北抵南托之势,连通江湖、穿县而过的藕池河与华容河因上游受制等原因“疾病缠身”,水利调控能力逐年下降。尤其是近几年,该县连续遭遇旱涝灾害侵袭,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2013年,为彻底解决旱涝之忧,该县决定调整治水思路,全面启动“小农水”三年攻坚行动,将农田水利设施基础建设延伸至每个村组农户、每块土地。
去冬今春是华容县启动实施“小农水”三年攻坚行动的最后一年,也是该县启动“小农水”攻坚行动以来投入最大、质量最高、效果最好的一年。位于该县东部丘岗地带的三封寺镇金盆村,农业生产用水原来主要来自华一水库,由于处于供水链的最末端,供水常年得不到保障。2013年发生的一次“夏秋旱”,造成全村近千亩水稻绝收。针对这种情况,去冬今春,县镇两级组织水利工程队伍在该村开挖山塘26口,新增灌溉蓄水能力30万立方米,赶在春耕生产前,一举解决了困扰这个丘岗山村多年的用水难题。金盆村村主任李火清告诉笔者,“小农水”建设攻坚,解决的是事关全村百姓基本生计的最大难题。
与鲤鱼鳃、金盆村的缺水不同,该县鲇鱼须镇蔡田村因地势低洼、渠道淤积,往年一旦连续降水超过50毫米,全村耕地就是一片汪洋,超过一半面积绝产绝收。去年,在县水利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下,镇村两级筹集资金16万元,发动群众2000余人次,开展了大规模的排灌渠道疏浚整修,共疏通大小排灌渠道20多条3万余米。今年,排渍抗涝不再是问题的蔡田村经受住汛期多次超100毫米强降雨考验,无一亩土地出现绝产绝收。
据统计,三年以来,华容县“小农水”攻坚行动累计投入资金4.68亿元,完成工程建设4113处,移动土石方1330万立方米,疏浚硬化沟渠3030公里,更新改造小机埠1130个,改造配套渠系小涵闸700座,改扩建山塘水坝666座;全县14个乡镇5万余亩内涝低洼田,26个村场3万余亩干旱低产田的排灌问题完全解决,真正实现了旱涝保收。与此同时,该县投入资金2.9亿元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也已经全面竣工,共兴建各类供水工程116处,64.93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