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30多名爱心志愿者们来到了君山钱粮湖芦苇场,看望这里的芦苇工人,并为他们送上大量米、油、牛奶、衣服等爱心物资,淳朴的工人用憨憨的微笑表达了他们对志愿者们的感激之情。
北方有麦客,南方有刀客。每年10月中下旬,洞庭湖腹地的芦苇成熟之际,便会聚集五湖四海的割苇人。洞庭刀客,是对这一人群的特殊称谓。今年,来自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湘西、邵阳等地约500名“刀客”携家带口,远赴君山。
等待他们的是45000亩野生芦苇。收割芦苇按100元/亩计算,人均收入在120元/天左右,除却雨天无法劳作,月收入约3000元。他们过着群居生活,为方便割芦苇,会选择有水源的芦苇地,用芦苇搭起一个个小棚子,吃住都在狭小的芦苇棚里。
君山芦苇总场七公岭管理站的一片芦苇地,有几个用芦苇搭建的棚子格外显眼,这是一群“刀客”的栖息地。他们来自邵阳市隆回县小沙江镇偏远山区的贫困农民,一共19人。自10月中旬来到君山,已有两个月了。他们会劳作至农历的腊月22日左右,靠割芦苇的辛苦所得养家糊口,期待回家过个好年。
芦苇工人们很朴实,不善言谈。他们却有一群特殊的朋友——志愿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市志愿者得知了“刀客”们的生存境况,了解到他们缺少饮用水、大米、食用油和冬衣、工作服、手套等物资。
一场关爱芦苇工人的公益活动火热酝酿着。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12月3日上午,岳阳楼区团委、岳阳市三有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君山公安分局民警、泰和爱心商户志愿者、花嫁喜铺工作人员等一行30多人,来到君山,深入芦苇场,看望慰问了这群可爱的“刀客”。
他们送来了各类冬衣400件,棉被10套,做工外套200件,手套200双,大米15袋,食用油15桶。第一批物资会分发给近200名“刀客”。第二批慰问活动也于12月11日举行。
因小车无法深入芦苇场,志愿者们便徒步而行。泰和爱心商户志愿者大部分是邵阳人,遇见邵阳的芦苇工人,格外亲热。“老乡,我们互留了电话,今后缺什么就打电话告诉我们。我们会给你们送过来!”一句暖心窝的话,令芦苇工人们深深感动。
随着芦苇工人的生存境况被广泛传播,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芦苇工人这一困难群体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不少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捐物,并报名参加后续的志愿活动。12月11日,善行者岳阳户外俱乐部,汇聚泰和商户、洞庭·水下宋城等企业,在共青团岳阳楼区委的指导下,组织近60人、十几台爱心车辆前往君山芦苇场,开展关爱芦苇工人志愿活动。
抽一根旱烟,喝一碗米酒;哼一段小曲,做一回“刀客”。这里有17岁的雨季少年,也有70岁的年迈老者。他们来自贵州凯里、六盘水、湘西凤凰等偏远山区,少则十几人,多则三十几人结伴而来。是爱和责任,引领着他们走向芦苇的深处。一捆捆芦苇,诉说着芦苇工人们的辛劳和尊严。
冬雨寒彻骨,爱心暖君山。志愿者又给芦苇工人们送来了40桶油、50袋米、135件工装和手套、约300件冬衣,并筹集爱心款4350元,用于购买大米等爱心物资。一件件冬衣,一袋袋大米,带给“刀客”的是厚重的温暖,也是持久的情谊。
文 / 本报记者 李 婷 图 / 仇玉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