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穿行在岳阳楼区142平方公里土地上,棚改建设如火如荼,宜居小区处处开花,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岳阳市棚改的主战场,岳阳楼区以棚改促城建,以城建促民生,创造了一个个“岳阳楼区速度”,形成了棚改“岳阳楼区样本”,该区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改”城市旧貌,“造”城市新颜,追赶发展机遇,迈向新的征程。
“岳阳楼区最大的区情是城市工作,我们要通过棚改工作,创造优质的公共服务、便利的生活条件,让全区的居民群众更具幸福感、更有归属感。”从对岳阳楼区区委书记陈阁辉访谈中了解到,该区将发展城市经济作为第一要务,通过经济发展来推动城市服务管理保障提标扩面;将保障城市安全、管理城市秩序、优化城市服务作为第一责任,坚决做好“禁”“拆”“改”“治”“服”五字文章,营造明显优于周边区域的生产、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老百姓到岳阳楼区安家投资兴业,从而集聚人气、制造商机,带动更多的产业发展,最终形成两方面相互作用、互为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1”核心,助推产业升级换代
当前,岳阳市正在大力建设“1+4+2”大岳阳城市圈,岳阳楼区作为岳阳市的“1”,位置独特、地位重要,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将该区打造成为全市的核心区、第三产业核心增长极。近年来,随着“退二进三”战略的实施,岳阳楼区的二产业基本退出,第三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3.2%以上。但是现有三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商贸零售、餐饮等传统业态,其中房地产业更是“一家独大”,优质品牌企业、旗舰企业稀缺,发展后劲不足。
对此,岳阳楼区抢抓发展机遇,通过棚户区改造,腾出大片的土地,为全区重新布局产业、引进项目提供了发展空间,从而达到兴旺一片新产业、建设一个新城区、打造幸福新生活的目的。该区大力引进吸附力和辐射力强的大型企业,友谊阿波罗、环球中心等一批优质项目将成为岳阳城市新地标,通过推动产业优化布局和升级换代,全面提升竞争力、辐射力和吸纳力,正把岳阳楼区建设成为辐射面积5000平方公里、辐射人口500万的区域性商贸消费中心。
“1000”亿,产业发展“一条龙”
岳阳楼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黄建文告诉笔者,该区棚户区改造在今后3到5年时间内将为城区带来1000多个亿的投资,为全区重新实施产业布局、整体推动产业升级和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提供关键载体。
据了解,岳阳楼区将棚户区改造与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结合,积极创优发展环境,通过优质服务,扶持辖区内的在建项目、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以棚户区改造为契机,按照“拆建并重、以建为主”的思路,推动形成征地拆迁、产业规划、土地出让、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一条龙”格局,实现土地有序开发、项目分批落地、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成立招商小分队,瞄准国内100强企业和行业旗舰企业,全面开展上门招商、敲门招商,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1300”人,集中力量办大事
棚改拆迁号称“天下第一难事”,岳阳楼区面临征拆房屋密度大、涉及改制企业广、小产权房多等诸多复杂情况。该区树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举全区之力推进,把棚改当做决定全区未来发展的关键之举。岳阳楼区专门组织党政领导干部到红旗渠干部学院学习,身临其境学习红旗渠精神,感悟林县10万群众“定叫山河换妆颜”的决心。
从去年起,岳阳楼区的九大棚改项目均由区级领导任指挥长,从全区抽调1200多名党员干部到征拆一线,今年又从相关区直部门抽调157名责任心强的人员参与一线征拆,并且明确棚改的力量只能增不能减,任何时候都不能从棚改一线抽调人员。同时,区委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提拔重用了一批在棚改等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岗位表现突出的干部。1300多名党员干部将征收拆迁当作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的契机,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使很多拆迁对象从“要我拆”变成了“我要拆”。 目前,2016年九大片区的清零任务已经进入了尾声,2017年新启动的棚改项目征地拆迁正在强力推进。
岳阳楼区棚户区改造改变了过去陈旧的城市环境,通过布局新的产业和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扎实做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三合一”、“五个一公里公共服务圈”、平安楼区建设等公共管理服务保障方面的工作,把城市做大、做强、做美、做优,让老百姓及时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为全区人民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欧 伟 龚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