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区大力推进天灯咀征拆打造城市会客厅
天灯社区居民喜选新房(资料图片) 周 媛 摄
3月8日,春雨初歇。家住南湖新区云梦新城15楼的老胡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抬头望去,南湖三圈风光尽收眼底,悄然绽放的桃花隐约可见;回首屋内,崭新的家具家电一应俱全。
环顾这个还略显陌生的新家,老胡的思绪又飞回到几个月前。
2017年9月的一天,骄阳似火,老胡正在“老家”——天灯社区几间水泥砖房里,焦灼不安地抵挡着弥漫在空气中的异味。
敲门声忽然响起。老胡开门一看,来者皆熟人,是天灯咀(二期)棚户区改造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小组的几位工作人员。
“老胡,知道你不欢迎!但我们还是得来,政策和道理还得和你讲一讲……”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天灯咀半岛开发建设的整体要求,南湖新区于2017年6月启动了天灯咀征拆工作。政策和道理,通过工作人员不厌其烦的宣讲,非但老胡了解,天灯社区的大部分居民在聊天时也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五”。
从大处说,天灯咀项目开发是南湖新区乃至岳阳中心城区的一张名片,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项目,更是一个旅游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也是一个向老百姓敞开的公益项目。棚改工作完成后,天灯咀片区会成为岳阳的城市新名片,会成为岳阳的城市会客厅。
往小处说,天灯咀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后,能够极大改善当地居民的人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
道理都懂,美好的蓝图也看得见,可老胡就是下不了搬迁的决心。
当天夜里,老胡辗转反侧,工作人员的话不时在耳畔响起:“征拆的目的不在于拆,而在于提升大伙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拆除发展的障碍,建起一座幸福新城……”再联想起已签订协议的邻居们喜气洋洋、充满憧憬的神色,老胡终于明白:天灯咀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大势所趋,更是人心所向。
决心已下,老胡如释重负。去年10月,根据工作人员提供的房源,选定新房。今年1月初,乔迁新居。
在小家庭越来越幸福的同时,老胡也见证了天灯社区这个大家庭的辞旧迎新。
2017年12月26日12点54分,最后一户天灯社区居民在征拆协议上签名。至此,南湖新区仅用170天时间,就全面完成了天灯咀棚户区1131亩范围内781户、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屋签约、倒房、腾地任务,创造了令全市瞩目的“南湖速度”。
在今年召开的全市市县乡负责干部大会上,南湖新区天灯征拆经验作为先进典型向全市推介。这份荣耀,南湖新区当之无愧,棚改居民两次向征拆指挥部送锦旗便是明证!征拆工作中,该区按照“一个标准干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印章管到底”的要求,制定出台了考核承诺、公开公示、申诉复核、救济保障、腾房倒房等系列征拆制度。
坚持阳光拆迁,实行全程公开,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设立了10个集中公示点,将摸底、救助、补偿、复核情况等征拆全过程进行公开公示。坚决打击打擦边球、发拆迁财的违法违纪行为。
旧城已拆,新城开建。今年2月,天灯咀综合开发项目、刘山庙半岛游客服务中心、碧桂园凤凰城、湖南师大附属南湖学校4个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额达120亿元,涵盖了科教文化、休闲旅游、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小弓 通讯员 符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