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粽子里的温情味道
作者: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5日    责任编辑:安镜蓉

许多人的端午记忆,都和舌尖上的粽子味道联系在一起。糯米软软糯糯,味道有咸香有甜蜜,不同的人钟爱的味道不同。而在更多人的心中,粽子不只是一种可口美食,一种节日应景,更是一份独特的温情味道。

□首席记者 孙丽芳

张阳秀:

自己做的粽子

格外香

张阳秀是巴陵石化的一名员工,今年她变身“巧手媳妇”,做了300多个粽子,送给亲人、朋友、同事。一位闺蜜收到她的粽子,第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她的诚意礼物。

“自己亲自动手做的粽子,显得特别有诚意,大家都说吃起来格外香。”张阳秀颇有几分自豪地说。她出生于1989年,因为这一项会包粽子的技能,在同龄人里显得特别贤惠能干。

张阳秀透露,她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主动找母亲,希望学习包粽子。她母亲是县里的包粽能手,还在全县的比赛中获过奖。一听说张阳秀想学包粽子,母亲二话没说就手把手地教会了她。

“我那个时候想法很简单,觉得大学毕业以后出来工作可能要离开父母身边,如果能每样东西都学一点,肯定有好处。”张阳秀的5个姐妹中,就她学会了包粽子。

掌握了包粽子的诀窍后,直到2017年,张阳秀才第二次重拾这项技能:“我婆婆不会包粽子,小叔子年龄比较小,很想吃自己家里的粽子,我就开始包。”

好几年没有动过手,张阳秀的手艺并没有生疏:蜜枣馅、花生馅、腊肉馅、鲜肉馅……她包的粽子口味丰富,很受家人的欢迎。今年,她早早地就开始包粽子,给同事送了一拨,给姨妈、叔叔、伯伯送了一轮,家里的粽子吃完了,刚好母亲过来,她又开始包第三轮粽子。

“吃过的都说好吃,我们家里人也特别喜欢吃……”张阳秀介绍,粽子根据捆扎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牛角粽,有3个角,需要将粽叶卷两下或三下,容量小,包得很紧实;另一种是棱角粽,有4个角,容量大一些,粽叶只要卷一下,但是需要注意方法和技巧,馅料容易漏出来,绑线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技术。

张阳秀建议,如果是大片的粽叶,最好用来包牛角粽;小片的粽叶则可以用来包棱角粽。“如果用大片粽叶包棱角粽的话,个头太大了,而且煮的时间要比较久。”

张阳秀现在已经是包粽子的“行家里手”。一到端午,她除了到市场上去买粽叶,还会去云溪等地方摘新鲜的粽叶,就连公公在乡里看到有粽叶都会采摘一些带回来。而她拿到粽叶,都会细心地将粽叶的头尾进行修剪,将形状剪得更漂亮一些,再用毛巾将粽叶的两面擦洗干净,这才开始泡糯米、调馅料等环节。

在绑粽时,不管是将粽叶分成丝来捆绑,还是用棉线,她都得心应手。今年张阳秀的母亲过来,也尝试着用棉线来绑,结果手生得很,还开玩笑道:“以前用粽叶绑粽,我本来是师父的,今年倒成了徒弟……”

张阳秀说,她很高兴将母亲的这门包粽子手艺继承过来了,用粽子的味道将一家人拢到一块儿。

方芳:

粽子的爱

也能温暖人

方芳在岳阳市的志愿者队伍里是非常踊跃的一份子。她的丈夫黄小达则一直默默支持和参与她热心的公益事业。

6月10日,在微信朋友圈,她赢得了不少的赞:这一天,她和志愿者刘旺、郭小英带着粽子来到了鹰山社区105岁的张奶奶家中。考虑到张奶奶年龄大了,腿脚不灵便,眼睛看不太清楚,她还细心地将粽子煮熟,用勺子一口一口喂给老人吃。

“就吃粽子了呀!这粽子也太香了!”张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方芳看到老人的笑容,也非常开心。她告诉记者,每年端午节前,丈夫黄小达就会包很多腊肉粽子,然后送一些给空巢老人和贫困老人。夫妻俩关注了四年的高奶奶今年去世了,方芳心里非常难过。

而这位105岁的张奶奶,方芳是去年和老人结缘的。当时听说有一位老人卧病在床,无人照料,方芳便前去看望,发现老人就住在一个带厕所的储物间,生活境遇十分可怜。从那以后,她每个月就去看望老人一次,给老人送点蛋糕、饺子等食物,陪老人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看老人吃粽子吃得很开心,我也心情很愉快!”方芳说,在她家里,丈夫是干活“能手”,包粽子不在话下,每年他都会包很多粽子,大部分送给别人,自己家里只留几十个吃。

“他每年都包,我就每年去送,敬老院、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方芳说,这些年来,她和丈夫一直坚持这样做,希望用粽子里的味道去传递爱和温暖,让大家都关爱身边的孤寡老人。

李爱国:

最爱的还是

妈妈包的白米粽

李爱国是岳阳县人,在岳阳工作、成家立业。年迈的母亲却一直不愿意跟从他到城市里来生活,而选择在小山村里种点菜、喂点鸡,隔三差五地盼他回去,然后把他车的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里面全是应季的蔬菜、鸡蛋、鸡鸭等。

端午节快来了,母亲又给他来了电话:“你什么时候回来?我给你包了好多粽子!”

妻子和儿子并不是很爱吃母亲包的粽子——老人家简朴惯了,包的都是白米粽,里面除了糯米什么都没有。儿子曾嘟囔抱怨过:“奶奶的粽子,一点儿味道都没有!”

后来母亲渐渐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开始会包一些常见的蜜枣粽、肉粽。但是,李爱国仍然最爱母亲包的白米粽。

“以前家里很穷,小时候吃的粽子都是白米粽,什么都不放,只有一股粽叶的清香。”李爱国说,在他的记忆中,每到端午前,母亲就会忙开了,采粽叶、包粽子,他和几个姊妹便在旁边团团打转。直到母亲全部包完,满满一大盆粽子下锅,大灶煮粽子,然后大家守在灶边烧上几个小时的火,那份期待,似乎比吃粽子本身还有味道。

等母亲打开木头锅盖,满室的粽香萦绕。他和姊妹们便会迫不及待拿出一个个烫手的粽子,拨开粽叶,用白糯的粽子,粘满了细细的白砂糖,夹起一筷子,大口咬下去,觉得这是人间最美的享受。

李爱国说,现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他也吃过各种各样的“奢华粽子”,但是始终觉得没有母亲的白米粽好吃。年岁渐长,他才渐渐明白,一个好吃的粽子,真的不只是辅助的配料用得有多丰富。母亲包的粽子,有一丝丝一缕缕的香,夹杂着所有的亲情,以及用的全部爱。

“粽子原本的味道,就是用简单的食材,做出最温暖的包裹,带着爱的力道,才有回味无穷的味道。”李爱国说,他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反而跑回岳阳县的小山村越发地勤了。这个端午节假期,他推掉了所有的计划,只想安心回到老家,吃几个母亲亲手包的白米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