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徐颖)明天除夕,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伴着和煦的冬阳匆匆往平江老家赶。还没到家就闻到一股特别的制作豆腐乳的香味,爸妈在家门口忙着制作“霉豆腐”(平江特产),家门口红色的灯笼、喜庆的对联已经挂起来了。
“家风需要传承,‘家艺’也不能丢掉。”老爸说。身边不少的朋友感叹:以前过年父母忙,年前就开始熏腊肉、做红薯片、做豆腐,孩子们眼巴巴地期盼着、偷吃着,年未过,新年的气氛已浓。现在倒好,这些东西都去超市买,方便了、省事了、丰富了,可年味却淡了。每年回家看着家人忙里忙外熏腊肉、酿古酒、纳鞋底……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虽然随着技术进步,熏腊肉、写春联、纳布鞋等已可由机械代劳,但年味是机器造不出来的。每每上班行李箱总是塞得满满的,想把妈妈的味道带着去远方,开始新的一年的旅程。虽说这些东西在大街上随处可买,但是却买不到家乡的温暖和传承。
放下行李,我也撸起袖子,和妈妈一起做“霉豆腐”,帮着外婆熏腊肉,我也得把这蕴含家风的“家艺”传承下来,坚守这有温度的年味,让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年味,不至于离我们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