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航拍第一人”、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他从事摄影30多年,数百幅作品斩获国家级、省市级大奖
“痴迷摄影人”彭宏伟:
“摄影”成就他的“人生梦想”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丽芳 报道
图为岳阳日报新闻摄影记者彭宏伟
看过电影《霸王别姬》的人,一定对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那种“不疯魔不成活”所深深打动。程蝶衣真正沉入自己的“戏梦”中,成就了他的“虞姬”。这种达到痴迷境界,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寻常生活中似乎少有可得,而在岳阳摄影界和新闻界,却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位“痴人”——彭宏伟,他被誉为“岳阳航拍第一人”,是岳阳日报新闻摄影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湖南省民俗摄影协会常务理事、岳阳新闻摄影学会秘书长;他从事摄影30多年,数百幅摄影作品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各类奖项,上千幅新闻图片被各级媒体刊载。
“痴人”彭宏伟
有人说,彭宏伟因摄影而痴,因摄影而活,摄影就是他的梦,摄影就是他的人生。
不为奖而拍,摄影大奖接二连三
“这些年,我的摄影作品陆续获奖,但作为一个摄影人,作品获奖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摄影的过程。”在岳阳日报传媒集团大楼后的雅园小区里,彭宏伟将车库改成了一间简单的工作室,他笑着介绍,这是他第二个“家”,他常常在这里通宵达旦,处理和制作作品,困了就在沙发上将就着迷糊一会儿。
彭宏伟摄影作品
2017年的开端,彭宏伟喜讯连连,他被摄影家心中的“最高殿堂”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张家界武陵源航拍摄影大赛获奖名单公布,他的作品《静谧的天湖》从3000多幅中脱颖而出,成为22幅获奖作品之一。对于人们的恭贺,他的“不在意”之语可能会让不熟悉的人心中泛起了几分怀疑。
对此,彭宏伟很坦荡。获奖于他个人而言,并不重要,只要作品得到了认可,其他都是“浮云”。在他二三十平米的工作室里,厚厚一大摞获奖证书也被他随意散乱地放在一个角落里。记者打开一看,全是重量级的奖项:《我们一起回家》获2012年全国第六届“群艺杯”摄影艺术展铜奖,《生命》获2012年上海-中国感恩母亲摄影大赛金奖,《法无边际》获2012度湖南省宗教印象摄影大赛银奖,《室外课堂》获2012年湖南省第十六届摄影艺术展评委推荐奖,《送戏下乡》、《湿地保护进校园》、《洞庭湖畔挖藕人》、《皮影戏抢眼张谷英》等连续获得2013、2014、2015、2016年湖南省新闻奖金、银奖作品。《合拢宴上俏佳人》、《侗寨风情》获2014年全国通道摄影大展优秀奖,《拼字图》获得2015瞰世界——中国首届无人机国际摄影大赛优秀奖,并入选“礼赞——新湖南“2015年湖南日报摄影师精品展;《“东方之星”大救援》、《古村皮影》、《洞庭湖畔挖藕人》等获2016年湖南省地市州新闻摄影金奖作品;《漫画涂鸦》、《云山之巅》、《经济圈》、《世界有条汩罗江》、《子夜》入选2016年中国(岳阳)首届“天下洞庭-端午龙舟”国际摄影大赛,《智勇奇兵》获2016年张家界猴年拍猴全国摄影大赛优秀奖……
彭宏伟摄影作品
摄影作品、航拍作品、视频作品等各式各样类型和比赛的证书,见证了彭宏伟这几年的摄影成果。没想到他一脸轻巧:“这只是一部分,还有一些奖杯和证书我丢在家里呢。”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他的获奖作品里,新闻图片只是其中一部分,显得有几分“不务正业”——“真实的生活就是摄影的唯一,离开它,摄影的意义还何以挂齿?摄影的路在何方?它,就在你的眼前,你的脚下。”彭宏伟在 2013年7月26日《中国摄影报》头条刊载的文章《没有完美的摄影》中这样写道。
这句看似哲学的话,实际上也是对他摄影人生的最好注解。新闻摄影是他钟爱的工作,却也只是他“真实的生活”的一部分,他痴迷的摄影梦,还包含了更广袤的世界。
顽劣少年郎,“误入”摄影“迷宫”
每当有喜爱摄影的小后生向他请教摄影问题,彭宏伟不禁会回想起多年前自己的摄影“启蒙老师”:他出生和成长在湘阴县,邻居是湘阴县当时的文化馆馆长,这位周馆长很喜欢给他拍照,经常拿他当“小模特”,从此,彭宏伟也对拍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跟同馆长出去采风时,他便借周馆长的相机玩,自己慢慢学会了冲胶卷、洗照片。为了省钱,没有摄影架,他就动手做。为了给相纸曝光,他起了做放大机的念头,苦于没有镜头,当时的“顽劣少年”便溜进县城的电影院,去放旧设备的仓库找了一个镜头,成功自制了一台放大机。
彭宏伟摄影作品《神秘张谷英》
虽然一直对相机很渴望,彭宏伟直到高中毕业也没有钱买一台相机。后来,他去上军事院校,便把每月几十元的津贴积攒下来,攒够180多元时,他终于买了梦寐以求的第一台相机——一台凤凰牌的135单镜头胶片照相机。
大学毕业后,他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也一直用部队的高档相机拍各种作品,慢慢地向专业摄影领域精进。1990年,他从部队转业,在岳阳日报社(当时为岳阳晚报)当了一名普通的编辑,工作和摄影完全没有半点联系,他的“摄影之路”至此似乎戛然而止。
“入了摄影的门,走进来的是一个很深的谜宫。”彭宏伟感慨道。虽然工作与摄影无关,他一边当编辑,工资也不高,买不起高档的相机,他却从未放弃钟爱的摄影事业,买不起就去“淘”,收购别人不要的胶片机,再自己钻研和琢磨。
21世纪初,胶片时代转入数码时代,彭宏伟还在“胶片时代”滞留。这对于一个“摄影痴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精神酷刑”。早就对数码相机“心痒难耐”,为了拥有一台数码相机,他还差点上当受骗。
彭宏伟摄影作品《水上舞台》
彭宏伟一直记得2009年春节的遭遇。他在网上查到深圳一家店里他中意的专业数码相机很便宜,整套只要1万多元,大年初二他就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赶到深圳,想第一时间买下那台相机。没想到,他到了对方店门口,打电话给店家,对方坚持要他到自动柜员机上汇5000元到账户上,他坚持要看到货才给钱。两方僵持下,他幸好冷静判断才识破对方骗局。沮丧而归时,他在长沙转车闲逛,发现春节期间居然还有一家卖相机的店开门,他终于没有犹豫,花了2万元买了一台尼康D90相机和一些配套设备,这是他拥有的第一台数码相机。这台相机,他视若珍宝地用了4年,帮助他获了100多个摄影大奖。
2010年,彭宏伟所在的报社摄影部缺少一名摄影记者,他毛遂自荐,20年后,他再度重回摄影工作岗位,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他真正走上摄影创作之路,参加赛事从来不打“空转身”。
“第三只眼睛”,助他奋战新闻一线
2016年7月,有一组照片在网上很火,岳阳日报社的新闻记者在华容县新华垸溃堤后,一直坚守在新闻现场。彭宏伟就是其中几张照片的主角,华容抢险时,他第一时间里进入到现场,在堤上呆了6天6夜,为了把拍摄的第一手图片和视频报道出来,他两个晚上整夜没有合眼,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中国图片社、腾讯新闻等数百家媒体相继转载了他的图片和视频,在社会上产生非常大的传播和影响。
彭宏伟摄影作品
同样是在2016年,“东方之星”沉没,彭宏伟和同事刘敏文第一时间开车赶到湖北,坐着当地群众的摩托车辗转到出事地点,却和所有媒体一样被堵在外面,他提着几十公斤的航拍器顶着大雨绕到了出事地点。然而,雨一直下,已经临近下午4点,视线越来越差,再不用航拍器拍照,就无法拍到清晰的照片了。
“死就死,大不了飞机掉到江里!”彭宏伟心一横,冒着航拍器被暴雨击落的危险,紧张地拍下了最新的照片。回到县城,他和同事在网吧传完稿子和照片回报社,由于所有酒店和招待所都住满了武警官兵,凌晨12点两人才在路边吃上一碗米粉作晚餐,又一身泥一身水地开车赶回岳阳,凌晨4点才洗上一个热水澡。他这样艰辛冒险拍下的照片又再一次被几百家网站转载。
这样的经历,彭宏伟数不胜数。2016年3月,京港澳高速大爆炸晚上9点多发生,得知消息后,10点钟他就与文字记者一同出发,被堵在高速路口进不去,他没有放弃,又联系上一个朋友的农村亲戚骑着摩托车来接上了他和同事。赶到出事地点,现场惨象寰生,来不及多想有多危险,他马上用无人机航拍了伤者和消防官兵救灾灭火的视频和图片。早上5点多开车回到家时,他的作品又再一次被所有大型媒体和网站全部转载。
彭宏伟摄影作品
作为新闻摄影记者,彭宏伟背着相机、扛着飞行器,无数次出现在新闻一线,不管风雨交加,还是烈日暴晒,借助“第三只眼睛”,他将惊险的画面收录在镜头里。
“从这些宝贵的画面中,我感悟到了舍身忘死,感悟到了意志顽强,感悟到了大爱情怀,我被这些元素感动着,同样,我也通过这些元素的感染冲击力去感动更多的人。”敢于去发现新闻和捕捉新闻,这是彭宏伟身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的素养。
“摄影苦行之旅”,也是快乐另一境界
“人生只要做一件事就足够了,我选择了摄影就得为摄影付出。”余秋雨用文化苦旅为自己的写作人生做结,而彭宏伟用一句这样的话总结他的“摄影苦旅”,并且,他乐当摄影“苦行僧”,认为辛苦也是人生快乐的另一重境界。
每年彭宏伟都会呼朋唤友自费出去拍照。为了省钱,几个人住在群众的家里,10元、20元一晚上,路边随便凑合几顿,靠这样“扣”的方式,一个星期的摄影行程每人平摊下来只需要花七八百元。仅2015年,他为了拍好湘西的风土人情和民俗,独自先后四次进入湘西。2016年的春节大年初一,他在汨罗老家吃完饭就和几个摄影朋友一起开车赶往湘西。一路的风餐露宿和条件艰苦,可想而知。
彭宏伟摄影作品《脊梁》
湖北的银杏红叶很漂亮,彭宏伟为了拍到最美的照片,从2014年开始,每年深秋,他必定与红叶“相约”。今年秋未冬初,他得知深山沟里的红叶长得特别好的消息,就他一个人开车前往,到达湖北随洲时,正是黑灯瞎火的晚上,手机导航将他一路带到了一座山顶。夜深人静的时刻,寒风刺骨,他站在山顶往下望,陡峭的盘山公路,没有任何护栏,稍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入万丈深渊,这时,他的双脚不由发起抖来。他不敢再开车,一路摸索着下山找到了山民家投宿,第二天才请当地的群众帮忙将车开下山去。
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这都是彭宏伟从事摄影时感悟最深刻的体验。然而,在还没有无人机时,为了拍下最好的风光,他爬上铁塔,几次差点掉下来。作品被人盛赞,却无人知道背后的危险。但也正是凭着这种冒险精神,彭宏伟跑遍了全国各地摄影人心中的风景胜地。
当无人机出现之后,彭宏伟又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上帝的视觉(即空中视觉),航拍的诱惑和魅力对无人机来说是天下无敌。因为驾驭无人机的随心所欲,大自然的神奇场景、浩翰的空中视觉定位,总会让人心旷神怡和陶醉在光与影的世界里,这种拍摄的快乐用一个字来表达,就是‘爽’。”
彭宏伟摄影作品《飞越蓝天》
因为这种“爽”,彭宏伟成为了岳阳市第一个用无人机从事航拍的摄影人。从2014年初开始,他花了近3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将岳阳各地的四季美景全部记录了下来,一步步地见证岳阳的发展。
别看他自费远途摄影时各种“扣”,买起设备来可十分“豪”。近3年来,他在设备上的投入就达四五十万元。几台航拍机,在拍摄过程中,因遭遇各种故障,炸机4次,飞丢2次。2015年冬天,岳阳下了第一场雪,他去拍摄洞庭湖大桥上的风景,因电池被冷空气冷冻断电,航拍机直接掉进了洞庭湖。另一台他在外地航拍时掉在了荒山野岭。专业航拍机价格也不菲,一台设备就要2万多元,说起这个彭宏伟脸上写满了心疼。
“抠门汉”善良心,灵魂决定作品内涵
已过天命之年,彭宏伟穿着打扮却远没有同龄人的正统,他常常是一件冲锋衣风里来雨里去,显得有不修边幅。在他住的小区,门口的保安对他印象深刻,他经常从外地摄影回来,打的士车到门口向门卫求助借钱来付车费。
“你的钱在外面被打劫啦?”面对妻子的戏谑,他也只是笑而不语。他说,他去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摄影,不少借宿的老百姓家里很苦,他同情不已,仅仅留个路费,就把兜里剩下的钱都留给了借宿的主人。
彭宏伟摄影作品《川西筑路人》
在采访中,他遇到困难家庭,也会毫不犹豫施以援手。有一次,他在岳阳县新墙镇一个村庄采访,无意中了解到有一个妇女瘫痪在床,房子破破烂烂,家里什么都没有,床铺上连被子都没有,全靠每天哥哥送两顿饭活着。他一回报社就打了一个报告找到了县民政局李爱斌局长求助,请求给她解决必要的生活物资。
而他广受称颂的拯救“虎仔”事件,更是体现了这个“抠门汉”的善良心。2015年,他从网上偶然得知岳阳县新墙镇园义村杨召虎身患白血病,亲自上门求证后,他接下来的一周在岳阳县跑遍各个部门,发起了捐款,又在岳阳市募集书画作品举行企业家拍卖会……性格倔强,从不肯为自己的事情麻烦领导,为了“虎仔”的事情,他不知道找了多少领导。后来,“虎仔”因为救治无效去世,彭宏伟还难过了许久。
彭宏伟摄影作品《侗寨风情》
在拍摄湖光山色时,他了解到渔民、挖藕人、收割芦苇工的贫穷生活现状,彭宏伟还常常发动朋友们捐衣服,送肉、米、油给那些农民工兄弟们,并与他们结交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才是值得我去记录和表现的对象。勤劳与朴实,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呈现,他们的真实生活才是摄影作品主题中最具深刻内含的思想语言。因为只有生活,才能还原影像的真实感。”彭宏伟认为,摄影看似很简单,借助相机对眼前的实体进行捕捉,通过工具的成像达成美术的画面,但更重要的摄影因素并不是靠机器来完成,而是摄影者的大脑、思想和灵魂。
摄影有境界,做人也是有境界的。彭宏伟有他的境界。荏苒时光,他鬓角的碎发渐渐霜白,他说,他也曾想好好歇息,但摄影的强大吸引与诱惑,不得不让他走在艰难的路上;他知道,这条路并没有尽头。
彭宏伟的摄影艺术展《尘·无尘》2017年也将在湖南省会长沙展出,届时,他150幅艺术作品,将与世人见面。他的两本摄影作品集也已经编排完成,等待出版。
彭宏伟忧心的是,他毕生的心血,要真正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还有一定的经费压力。但他不气馁, 因为职业的责任感与长久养成的耐劳习性,他已经忘却时间的概念,在光影的世界,他找到了一种别样的人生。
2017年,彭宏伟将继续朝前行走,他的摄影之路,也会随着他的航拍器一样,飞得更高、更远、视觉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