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穿山甲洞穴
4月15日,由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发起,新华社记者和平江县林业局组成的考察队,深入平江县长寿镇茶叶村的密林中探寻穿山甲的踪迹。
据介绍,平江罗霄山脉的密林中曾是中华穿山甲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凡在此长大的人,大多与穿山甲打过交道。“鳞鳞甲”,是当地百姓对穿山甲更形象和乡土的昵称。有些时候,村民甚至会在山路上与穿山甲“狭路相逢”。然而近十几年来,村民已难觅穿山甲的身影。
茶叶村一冯姓村民说:“20年前,我们这穿山甲蛮多,我也常去捉穿山甲买给株洲那边来的老板,那时一只能卖2000多块钱,是我们全家两年的生活费。”
曾经常见的穿山甲,为何竟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由于过度地迷信穿山甲的药用价值和食用野生动物能够“大补”,甚至单单是为了炫耀身份,都使得穿山甲成为了餐桌上的常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估计,在最近的十年里,至少有100万只穿山甲被捕杀,使得整个物种受到灭顶威胁。在中国,穿山甲的数量也急剧减少。201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将中华穿山甲纳入极危级动物,这意味着离野外灭绝只一步之遥!
为了发现和保护穿山甲,长沙野保协会于2016年1月发起了“寻找最后的穿山甲”行动,致力于探索湖南穿山甲资源现状,并呼吁公众共同参与保护。协会还组织专业调查人员和志愿者在宁乡、浏阳、平江、永州等地进行了调查工作,并在平江发现了穿山甲的洞穴和活动痕迹。
当天下午,考察队伍在当地村民邓师傅的带领下,向发现有穿山甲洞穴的深山密林进发。早在5个月前,长沙野保护协会志愿者就在此安装了红外相机。经过2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找到了安置红外相机的穿山甲洞穴。然而,通过检查红外线相机,除发现了数只白鹇等珍稀动物外,并没有捕捉到穿山甲的身影。
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正如长沙野保护协会会长周灿英所说:“找到它不是最终的目标,寻找穿山甲,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个物种、怜惜这个物种。寻找的过程,就是认识它的过程,也是唤起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的过程,这其实就是一种保护。”(图/文 林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