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社会

岳阳楼小学: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
作者:谢建华 钱亚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6日    责任编辑:高大智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谢建华  钱亚岳阳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遗产相得益彰,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称。始建于1912年的岳阳楼小学承继了这座古老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她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他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根据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学校将“文化立校、特色兴校、品位强校”定为新的办学理念,在传承学校百年办学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整合有效教育资源,创新和拓展学校活动,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将传承与发展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促进学校和谐快速的发展。

一、就地取材,将“非遗文化——巴陵戏”引入校园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陵戏,是岳阳本土的传统曲种,是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的一支戏曲奇葩,在周边地区广为流传,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祖辈都生活在岳阳这片地区,对本土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化再熟悉不过,具有学习和传承巴陵戏的良好基础。基于此,学校决定将巴陵戏列入首批进校园的传统文化项目。(一)、精心调研,选定传承项目。2013年12月,学校成立巴陵戏综合实践兴趣小组,围绕巴陵戏历史、传承现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2014年4月,《传承经典 共享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陵戏传承现状调研实践活动的报告撰写完成。2014年5月,我校正式与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携手启动“巴陵戏进校园”活动,有幸成为全市第一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学校,第一所将巴陵戏引进校园的学校。(二)、齐心协力,共拓传承之路。项目启动之后,如何开展?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这些问题摆在学校管理者的面前。由于,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借鉴,学校边实践、边探讨、边总结。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1)务实敬业,管教结合。为了项目顺利地实施,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最终学校确定了“以点带面”,在全校学生中挑选好苗子,成立“巴陵戏社团”,从小规模社团逐步过渡到全面推广的传承模式。学校指派艺术教育负责人总体策划并负责实施,巴陵戏社团由音乐专任老师担任班主任,负责学生日常上课、训练、演出的管理。同时,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派出国家一级演员、省级巴陵戏传承人李源老师,青年演员方帆老师负责训练授课。两个团队互补、合作,一个抓管理,一个抓专业;一个负责学生的训和学,一个负责专业的传和授,切实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2)分层分级,因材施教。随着巴陵戏社团的成立,学生们感受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学生学习巴陵戏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要求加入社团,一时间,巴陵戏社团人满为患。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及时调整,采取了分层分级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自身条件以及年龄、接受能力等情况将社团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班,同时,成立巴陵戏表演班,筛选一批对戏曲有浓厚兴趣具备好的嗓音及较好身体条件的学生吸纳为巴陵戏表演班的正式学员。这种梯队式的管理、教学模式,既能够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更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3)家校携手,志愿助力。家长是学校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如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势必会对项目的开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充分信任和理解家长,利用教学资源,对家长进行戏曲知识的培训,建立“梨园小传人”QQ群、微信群等平台,及时发布学生学习动态和戏曲演出信息、沟通学习难点,交流巴陵戏戏曲知识,渐渐的,家长们成为了戏迷,成为了孩子们的粉丝,成为了学校巴陵戏社团教学和演出活动的志愿者。家长从最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大力支持,再到今天成为巴陵戏小演员的大粉丝,经历了一个质变的过程,这与学校注重对家长进行戏曲教育培训和沟通是密不可分的。(4)、创编新操,全面推广。为了让全校师生更好的接触、传承巴陵戏,使得巴陵戏在校园里真正落地生根。2017年,学校体育组与巴陵戏传承研究院资深专家合作创编了全市第一套巴陵戏广播操。将巴陵戏中的基本动作与广播体操结合在一起,使得这套操既有浓郁的巴陵戏风味,又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同时,还降低了巴陵戏学习的难度,深受学生们的喜爱。2017年6月,在学校面向全市的课堂开放周活动中,学生进行了巴陵戏广播操的公开展示,获得一片赞誉。目前,巴陵戏广播操在我校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学校2000多名师生,人人会做巴陵戏操,人人爱做巴陵戏操。(三)、精心浇灌,绽放传承之花。自2014年项目启动到现在,我校先后有600多名学生在社团学过巴陵戏,社团现有学员100余人。其中34人获得由湖南省非物质文化中心颁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小传承人“的称号。巴陵戏社团所创编的集体和个人节目省、市各级舞台上屡屡获奖。2017年7月,巴陵戏节目作为湖南省唯一代表赴江苏省张家港市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演出,更是一举摘下“最佳集体节目”奖。2018年5月,学校派出三名学员参加第二十二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湖南赛区个人选拔赛,获得一个金花奖,两个银花奖,其中一人顺利晋级全国选拔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陵戏一路走上国家级舞台,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巴陵戏、了解岳阳。学校也因此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二、传承文化,让诗词楹联在校园焕发生机

除了巴陵戏传承,“诗词楹联进校园”也是岳阳楼小学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经久不衰的旺盛艺术生命力。岳阳作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理应高度重视楹联教育,使楹联进学校、进课堂,让古老的楹联文化在莘莘学子中获得传承和发展。谈及楹联文化进校园的初衷,岳阳楼小学校长谢建华表示: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诗联文化。让诗联文化和艺术教育交辉相映,和谐共存,向阳生长,这是我们期待的愿景。

基于此,2012年,岳阳楼小学举行百年校庆活动时,曾经面向省内诗联界开展了楹联征集活动,共有100多幅楹联佳作入选该校楹联库,由此拉开了该校诗词楹联进校园的序幕。

自开展诗联进校园活动以来,岳阳楼小学就在不断地修订诗联课程的定位,通过多年的探索,该校制定了“五个一”的工作目标:开发一套诗词楹联校本课程;开设一批诗词楹联第二课堂;搭建一个诗词楹联展示舞台;营造一个诗词楹联校园之家;形成一个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维共建的课程格局;除了课程开发外,岳阳楼小学还组建了诗词楹联社团,经常开展诗词楹联手抄报比赛、知识竞赛、小诗人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学生参与兴趣浓厚。

通过课程和社团的建设,解决了“诗词楹联”的教学场地和师资问题,基本做到了学生既有课内体验,又有课外拓展。但要让诗词楹联入心、入脑、入眼,还得有长时间的文化浸润和熏陶,因此,岳阳楼小学还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努力。该校结合艺术楼各楼层功能室的特点建成了“国学走廊”,并在校园围墙建成了“诗联文化墙”,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令过往师生吟诵而习之。目前“国学走廊”与“诗联文化墙”已经成为了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与此同时,岳阳楼小学敞开校门,大力挖掘家长和社会资源,让校外的资源深度参与学校的诗联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共建的格局。市诗词楹联学会专家多次到岳阳楼小学,为老师上指导课,为学校撰写对联,对学校的诗联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努力,2017年5月14日,在省、市诗联界的专家、学者见证下“湖南省楹联教育基地”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对联普及基地”落户岳阳楼小学。

学校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如武术、足球、书法、民乐进校园也借鉴“巴陵戏进校园”、“诗词楹联进校园”的模式和经验,首先在班级或社团进行试点,进而推广到全校。2017年11月岳阳市教育体育局以及岳阳市武术家协会的领导和专家对学校的“武术进校园”活动进行了现场调研。专家们听取了学校工作汇报并观看了学生武术表演,对学校的此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武术进校园”活动经验已经向全市进行推广,并代表岳阳楼区参加湖南省第十八届中小学生武术大赛夺得金奖。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在无声的滋润与熏染中,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种子,被播撒在岳阳楼小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之中,字正腔圆的经典唱腔、脍灸人口的名诗佳句将在孩子们心中铭刻,奠定他们的人文底蕴。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孩子会加入他们的行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