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网> 旅游

碧潭秋月定乾坤
作者:潘刚强    来源:长江信息报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2日    责任编辑:高大智


皓魄当空爽气浮,

露华凉彻碧潭秋。

光摇石壁微风动,

影抱芦花宿雨收。

绿柳岸边湾钓艇,

白蘋洲畔宿沙鸥。

横江孤鹤惊仙梦,

铁笛一声人倚楼。


【明】郭本 《平江八景·碧潭秋月》


唐献宗元和四年(809),昌江县城从中县坪下迁20里。虽说搬迁原因是“水轻土薄”,县治依然选择汨罗江畔。迄今1200多年,滔滔不息的汨罗江,永远的母亲河,从老县城北门画桥算起,西南流五里到鲁肃山,又绕县治西流五里至严家滩,恰十里画廊。她自东向北拐南朝西,一个“S”太极图形环绕千年古城,西南绕澄潭流往将军山,与昌水相合,从此大河西去。或碧波荡漾,或怒潮奔腾,养育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永远流淌着传奇故事。


漕运码头


县治鹤岭位于县境中部,东南汨水环绕,西北山丘林立,右岸二里许一片丘陵,峰尖海拔高程只125米,因鹤鹳栖息得名。1917年凌容众、李樵松夫妇将启明女学堂改迁县治后花园,新建校舍兴办私立女子师范学校,从此声名远扬,大家习惯叫启明。沿启明路往东翻过北街岭,一湾江水浩然斗折,下有龙湫漩涡倒灌,上有石崖峭立如壁,称石壁潭,亦称石碧潭。平江48滩、43潭,石碧潭尊居首位。


20世纪60年代前,水运维系人居生计。平江汨水从县城溯可抵龙门,顺流磊石山合湘水,下洞庭,转长江。明朝万历年初,县衙就在石碧潭建有漕馆,储存稻谷,是上解皇粮的起运点。旧志载,永乐八年(1410)平江上解漕粮6844担,由帆船运至安徽淮安、滁州,再过驳给官船运至通州、天津。清朝乾隆年间,上解漕粮增至9456担。康熙三十八年(1699)漕运改革,枯水时由小船运到伍公市储存,等洪水到来调配大船装运,派员押解岳州。


清末民初,除了黄金矿,平江茶麻油纸物产兴旺,苎麻产量居湖南第二位,茶油年产上万担,红茶高达6万担。加上外埠食盐、煤油、百货进来,县城与沿江集镇商贾云集,开设货栈,建立仓储,全县本港码头达22家。湘军名将余虎恩在石碧潭河边岩上修建永储仓,储备船运的军需物资。水门口以上,便是装卸红茶的专用码头。直到民国年间县内拥有茶行48家,茶油行20余家。最有名的义元贞茶庄就建在石碧潭岩上,收购船只运来的毛茶,拣选加工后外销,精品茶出口远洋。


回乡偶居老茶厂小区高楼,听晨练的长号声我总会早醒。少年岁月下河洗衣挑水钓鱼游泳,河岸泥沙滩常见航运社人刷桐油修补木船,吆喝着货运装卸码头。1964年开始兴修水利,一座座拦河大坝将航船截断,公路替代水运,码头无人问津。我亦像一只叼子鱼游荡洞庭湖,古县城六十年的变迁,连我这个街上伢子也无处寻根。


浮桥与大桥


县城碧潭、南浮、寺前三处浮桥义渡历史悠久,浮桥上扑通跳跃洗个冷水澡,至今依然是夏季时光最惬意的逍遥游。


明朝知县黄华《重修浮桥记》,讲述山邑江城故事。平江东西南三面皆水,居民出入,涉履为艰。且夏月水盛不得渡,隆冬祁寒不得渡。弘治四年(1491),黄华任职三年了,他常忧桥废渡危,亲题道简发动乡绅筹捐重建。旬月之间,人心呼应,争先各舍渡船数十艘,不仅南浮一渡,澄清、石碧潭皆架起浮桥,从此康庄坦途往来可通舆马,昏暮可保无虞,樵夫牧民莫不欢欣鼓舞踊跃称庆。


嘉靖壬午年(1522),邑人黄昭道《南浮桥记》:补造铁索、铁锚,工匠甃石岸,立石柱,买巨竹编筏,大木架以梁联厢。每厢横长一丈四尺,阔七尺,上各垫以木板,两旁缭以栏杆铁索,并以维石柱,铁锚又以贯铁索。如此宏伟义举,浮桥似青龙过江,随水涨落。又建亭树碑,骚人韵客得以扶阑纵观临流赋诗,吟颂平江胜境。


古城过河,后来最要紧的场所当属天岳书院。天岳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原址就在汨罗江畔小天岳山。乾隆年间数次移建。同治六年(1867) 署知县麻维绪集邑绅张岳龄、李藻、何忠继等募资建今址,仿长沙岳麓、城南二院之制,设讲堂、斋房,东有屈子祠、宋九君子祠,南有藏书楼。门首横嵌“天岳书院”石额,东西两侧嵌“天经地纬,岳峙渊亭”鎏金石联,字迹苍劲有力,李元度书。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策动武装起义,冲过浮桥拿下平江县城,如今辟为平江起义旧址重点保护。


我依然喜欢天岳书院的兰桂飘香,每回总去藏书楼旧址看看老壁古碑。余虎恩办新学堂,张岳龄捐藏书记,佐证百年学府的趣闻旧事。我曾在此就读、就业,从外公、三舅的任教脉缘算起,心中自然情深意长。恰逢学府建院150周岁,日前陪同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摄影组拜访喻志成老师,更获意外惊喜。1947年,喻老师与家母一并考入启明女师第21班。新中国成立,启明女师改旗易帜并入县立中学。那天告别启明女校,搬迁天岳书院,花季少女背着书包扛着书桌排起长队,“我们一路哭呀,哭啊!”伤心流泪走过石碧潭浮桥。县立中学男生赶来迎接我们,他们笑,我们哭。


新中国首座平江大桥1958年5月开工,1960年6月通车。据说吴自立,就是拍电影《怒潮》的平江籍将军,他去找湖南省府要钱:“用平江为革命牺牲的20万人头换一座桥。”近年来碧潭大桥、浏家滩大桥、严家滩大桥,简青大桥及高速公路汨水大桥,还有正在新建石碧潭铁索悬吊的景观桥,跨江大桥一座连一座飞越天堑,已然成为风景线。


景福坪


景福坪位于南街河岸高坎,东邻小码头,西连大码头,隔江对望小天岳山。原称景福山,建有水府庙。抗日战争时期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7集团军军长杨森推山整地,修建成2万多平方米的体育草坪。杨森这位著名将领制造过震惊中外的“平江惨案”,属必须制裁的“反动派”。他的功过暂且不说,“长沙会战”川军牺牲惨烈。杨森在汨罗江左岸修建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纪念碑,在右岸修建景福坪、纪念亭。1943年4月落成,景福坪纪念亭竖柱镌联:“彼岸仰忠魂,对此江山添义愤;登场成铁汉,好凭身手振家邦!”驻守部队每天早晨在景福坪操练,会列队先朝对岸战友英魂三鞠躬。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平江人民在景福坪集会庆祝,并非端午节破例举行一次汨罗江龙舟赛。从此景福坪成为全县民众喜欢的政治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可惜如今辟为高楼小区。


国民革命军修建的上塔市花果山、南江镇露江山及天岳关抗日阵亡将士墓碑,重修后我都曾祭拜过。2013年9月30日,特约平江关爱抗日老兵工作站苏东明、县道教协会徐蛟龙,一同前往小天岳山寻找抗战遗迹。将士墓地因修路建厂早已夷为平地,碑亭石材1958年挖去修了水库。站在旧址眺望,汨罗江缓缓西流远逝,对岸景福坪棕色高楼耸立,和平盛世再也看不出任何烽火硝烟。我感觉有点莫名的失落。莫急。苏东明带路,顶着烈日爬上数里外的洪家塅桃花山,水库保存有一块残碑,倒立雕刻“建设滚水坝纪念碑”。仔细数一数,它与苏东明收藏的两块石碑雕刻英烈姓名多达2340名,如果按原有8块碑刻推算,小天岳山安葬的抗日阵亡将士至少5、6千人。


农历乙未年九月,平江县道教协会在鲁肃山天王庙启建“追怀英烈·祈福中华”水陆大法会。读彭以达挽联:“抗战英烈与天岳共存;爱国忠魂和屈子相依。”方河春、张长江挽联:“国难当头,马革裹尸酬壮志,中华遍洒英雄血;秋风吹冷,汨江含泪祭先灵,后世长昭民族魂。”平江牺牲在外或在平江牺牲的抗日阵亡将士,包括国民革命军,新四军,八路军,国共两党认可的抗日烈士,70余年后第一次如此齐整地名列英雄榜,乡贤志士及英烈后裔虔诚祭祀。九月十六夜,法师云集寺前小码头放河灯,平江城几十年来少有的万人空巷,天空阴沉,河风簌簌,讽诵经典作法超度,惊天动地泣祭鬼神,江上忽然飘风阵雨袭卷。亮盏盏的河灯从浮桥船头投放水中央,说来奇怪,千百盏河灯游游晃晃的不肯顺水西流,借助平静潭水与北吹河风,相拥相依聚成团队,英魂永佑平江。


苏东明与志愿者发起成立关爱工作站,6年来先后在全县寻找到87位失散的抗日老兵,年龄最大的105岁,最小的88岁,女兵4位。苏东明叹息,已送走42位,幸存45位。2017年6月初,几地志愿者联手,邀请陈家乾、苏国章、陈忠民三位川军战友会师平江,天岳书院驻地抚摸当年抗战标语,露江山墓地祭祀阵亡战友,苍老的热泪呐喊声振云天。那天我采访谢慈友,他曾与陈忠民及抗日阵亡将领黄启东将军之子黄岳武,一起光荣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盛典。92岁的老战士威武严谨,一个军礼充分表达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