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百倍努力换取生命的希望

——记市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韩钱鹏医学博士


韩钱鹏正在为患者诊治

韩钱鹏,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2009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7年制专业,2010年3月分配至岳阳市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2016年晋升副主任医师。

参加工作以来,从一个在医学知识海洋里遨游的学习尖兵,经过数年危重症临床的锤炼打磨,已经成长为市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专业技术骨干。近9年以来,他始终谨记前辈的教诲,每日多次查房,ICU中病人的病情瞬息万变,只有通过“守”病人,从病人身上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案,完成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调整。医学讲究“望、闻、问、听”四门基本功,经过多年的临床摸爬滚打,常能一摸脉搏就能大概了解是否有休克、心律失常,通过闻伤口或分泌物气味、看形状常常就能大概分辨可能存在的感染病原体。

面对繁忙的临床工作,韩钱鹏没忘记学习提升自己,每年都给自己制定目标,在达到晋升的最早年限顺利完成了主治和副主任医师的考试晋升。ICU知识更新快,科室学习氛围浓,全科医生们经常在科里为一个病例讨论到深夜,韩钱鹏更是有一股子求知若渴的劲,对于ICU的重要抢救技术如深静脉、气管切开、颅骨穿刺血肿清除、PICCO监测、BIS监测、重症超声、IABP、ECMO等他都是第一时间去学习掌握,他要求自己不仅仅停留在会做的层面上,而是追求在每一个真正需要这些技术支持时刻的完美实施,看到危重患者从中受益,“这种高峰体验是只有百倍努力了才能体会的妙不可言的享受”,他自豪地说。

在科室主任张成烜锐意进取的思想引导和不畏困难的钻研带领下,市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在全省地市级医院率先开展ECMO技术。ECMO技术这一抢救重器多次救人于危难,创造了很多神话般的奇迹。今年7月ICU又接到湖北荆州的求援电话,当地医院的消化科主任倒在工作岗位上,心跳骤停抢救了几个小时,在张主任的带领下韩钱鹏他们冒着酷暑赶往荆州,给予了ECMO的支持,且在ECMO的辅助下转运到介入手术室完成了心脏造影,明确为急性大面积心梗,虽然最终患者因病情过重去世,但ECMO的支持是成功的,且协助明确了诊断,在该院引起很大震动。韩钱鹏由衷感叹:我们的汗水都没有白流。

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仪器、设备是没有温度的,但是医护人员要有“我们并没有上班久了、看的多了,就麻木了,相反,在这里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感情和温暖。”去年韩钱鹏收治了一位仅32岁脑干大量出血的患者,年轻的生命危在旦夕,当时是24小时驻守在ICU门外的患者的父亲深深触动了他。每次出门跟家属谈话或科间会诊,总是看到这位慈祥的老人安静地坐在病房外,从来不找医生追问不停。但是每次叫到名字,老人就会迅速起身过来,眼神里充满期盼。他说,我知道你们忙,我相信你们,有什么需要随时告诉我。这位家属的慈祥、冷静、对生命的希望以及对医生的信任,深深触动了韩钱鹏,他愿意尽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救治,气管切开、呼吸支持、调整血压、呼吸机参数、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等,除了吃饭睡觉,他都在病房。就这样,主管医生和患者父亲,一个在病房外面,一个在病房里面,心照不宣守候着同一份希望。经过4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最终患者清醒,抢救成功回归了家庭,韩钱鹏也和这位慈祥的老父亲成了忘年交。“作为一名医生,我从来都没麻木过,每次病例都有一个全新的鲜活故事,都尽自己所能实实在在付出,只有这样才能心安。”

努力没有止境。2013年至2017年,韩钱鹏顺利完成了南方医科大学的博士学业,期间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发表影响因子5分的SCI论文一篇,取得博士学位。目前他一边工作一边大量学习阅读英文文献,锻炼英语口语能力,为更高的交流学习平台积极准备,为进一步开阔视野、成就更多生的希望不懈努力。 本报记者 王金河 通讯员 何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