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生的修行

——《我们仨》读后感


□ 觉 君

有位学者说,这辈子我不羡慕别人的名望和财富,唯羡慕能把婚姻经营好的人,那需要无上的智慧和宽厚。

看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我对那位学者的观点,在持久的认同中又加深了几分。

《我们仨》是本回忆录。是杨绛先生在钱钟书和他们的女儿阿圆病逝后,她一个人在她称之为“旅馆”的家里写的。我读时总是止不住落泪,看到悲伤处动情,看到温暖处动心。面对这本书没法理智,或者说,没法在这样的真实和温情的生活里,不被打动。

书分为三部分。初为我们俩老了,中为我们仨失散了,尾为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我们俩老了,是写杨绛先生对趋近迟暮时,心里对夫妻之情的无奈与疼惜,习惯与相守。我们仨失散了,是写对家人的悲痛与哀悯,孤独与不舍。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写回忆中的幸福与落寞,热闹与凄清。

钟书病着,被车带走。先生并不描述其为去医院。而述其为:去了一个我不知道的驿站,在那个驿站,钟书睡在移动的船上。白床单,极简陋,每天在不同的地方停驻。先生智慧,她大概想说,生命是一条长河,婚姻是一条船,虽然朝着一样的目标行进,但终究只是搭伴一段路罢了。你到了你的地方,想停就停下来吧,只要回归了,我就为你祝福。

细腻如先生。她不说,她也不赘言。她只简简单单说:钟书侧身卧着,腹部均匀的一起一伏,睡得很安静。又写:钟书动动手,我便会意,过去牵着。把脸枕在床沿上。阿圆则抱着他的脚,把脸靠在床尾。我们仨人没说话,却觉得心上舒坦。读到这里我合起书,似乎融进了那种平静安详的画面,他们的幸福来得如此简单,不过是斜月三心,那三颗心都在了,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说来也怪。他们三人的生活习惯不同,一个早起早睡,一个晚睡早起,一个晚睡晚起;一个不爱收拾,一个很爱收拾;一个喜欢运动,一个不爱运动。若没有宏大的心量,如何都会磕磕绊绊,横眉冷对。但他们融洽得很,欢喜得很。相互包容,照顾,无有怨言,且有笑语。

唐高宗李治说,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钟书与杨绛的感情之所以为人倾慕,是因为那感情是合大道的修为,是体大道的运行,亲亲疏疏,清清浅浅,抑扬顿挫,合二为一。

先生是在92高龄回忆他们这个家庭63年的点点滴滴,有温柔甜蜜,幸福美好,也有漏雨苍苔,伤感悲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说到底,至真至纯的东西总是触人心弦,无一例外。

人生总会告别,这是平常的道理。先生独独回忆,重温,也算把一日掰成了三瓣,个中滋味,她说着她想说的话。而我们,也从中品读我们尝到的,那是我们的人生,与之共鸣的体验。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圆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爱是一生的修行,体会和感受爱也是一生的功课。而在平常的日子里让爱贯彻其中,更需要传递细腻的觉知与感受。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细细品读,真正传递着这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