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传统 端午源头做强端午产业


本报讯(胡 清)“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呷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汨罗江畔的童谣记录的是汨罗端午习俗。近年来,有着“端午源头、龙舟故里”美誉的汨罗,积极传承端午文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以粽子为代表的端午产业提质升级。

作为汨罗的特色产业,每年临近端午的两个月,汨罗粽子生产企业便迎来生产最忙碌的时候。与其他地方粽子不同的是,汨罗粽子采用本地生产的糯米和粽叶作为原材料,仿造祭奠屈原时三牲头角的样子手工包制而成,形成了具有汨罗特色的碱水牛角粽和羊角粽。

“预计今年年产值大约是3000多吨,现在本地的原材料供应已经满足不了我们的生产需要。”汨罗市粽子行业协会会长高超说, 为保障粽子原材料稳定供应,今年来,汨罗积极鼓励合作社及种粮大户扩大糯稻种植面积,在落实国家、省及岳阳市的政策补贴外,还按照每亩1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通过增加糯稻补贴、支持社会化服务和促进农业机械化生产等方式,帮助大户带动散户,大大增加了农民种植糯稻的积极性,屈子祠镇众惠农及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糯稻面积就从原来的300亩直接增加到了今年的1000亩。

“糯稻的产量高,价格高,产量要比常规稻高三四百斤,今年我们就发展到1000亩,老百姓有积极性,今年的趋势来看,要比去年还要丰收些。”汨罗屈子祠镇众惠农及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郑建军告诉笔者。

据了解,今年汨罗按照“一县一特色、一村一农产品牌”的发展思路,合理调整农业产业布局,新建和改扩建6万亩高标准农田,腾出更多的高效土地资源鼓励当地农民开展糯稻和粽叶种植。目前,汨罗糯稻种植面积已整体增加到了5.6万亩,较去年增加了60%,粽叶种植面积接近10万亩。从明年开始,汨罗粽子的原材料供应将全部实现本土化。

“我们大力实施‘一县一特’战略,狠抓特色糯稻发展,从规划引领、文化植入、产销推介、融合发展等方面着手,大力发展粽子产业,打造‘汨罗粽子’这一最富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汨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永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