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基教十条” 条条释放重大利好


10月18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中共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工作的意见》(岳发〔2020〕9号)。文件共有10条意见,释放多重利好信息。11月5日,市教育体育局召开了贯彻落实“基教十条”工作推进会议。

那么,“基教十条”每一条的含义是什么、制订的原因、如何实施,近日,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第一条: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

原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思政课建设摆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培养学生从小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情感。坚持全科育人,从课程教材、教育教学、考试评价等方面系统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务求取得实效。坚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切实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

深度阐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前提。去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今年9月1日,《求是》杂志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题将总书记讲话发表。思政课建设好关键在于教师和课程,要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特别是思政教师要不断提升政治觉悟,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课程是重要载体,要树立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各类课程合理嵌入思政育人要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

第二条: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原文:坚持城镇学校建设适度超前,乡村学校撤并稳妥慎重的原则,科学布局学校和幼儿园,确保办学容量适当,防止出现超大规模学校和幼儿园。坚持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市中心城区深入实施学校建设“三大片区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或改扩建岳阳楼区建湘路小学、湖南理工学院附属学校,开发区东站中学、羊角山小学、恒大未来小学、分水垅小学、岳州小学,南湖新区求索小学。农村地区要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村级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建设,着力打造“一乡镇一品质义务教育学校、一示范性公办幼儿园”。

深度阐述:“城市挤、农村弱”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充分的症状表现,其症结在于教育规划建设相对滞后。以教育建设促进均衡发展,找准了病灶。坚持建设适当超前,中心城区三年时间建好三大片区的8所学校,既可有效缓解优质资源紧缺现状,其合理布局又可预防大规模学校出现。坚持义务教育公益性普惠,关键在于办好公办学校。农村地区解决好家门口上学的问题,以建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和村级小规模学校为突破口,每个乡镇都要打造示范性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以优质教育资源留住本地生源。

第三条:科学规划建设学校和幼儿园。

原文:严格落实《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和《岳阳市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18-2035年)》要求,建立审批城镇小区开发充分征求教育部门意见的机制,确保学校和幼儿园配建与小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学校建设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遵循达标、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原则,杜绝大门头、超大体量假山跌瀑、古树名木、豪华装修等现象。

深度阐述:补齐教育建设欠账,防止出现新账,要严格遵守学校规范建设有关要求,让教育行政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充分发声,保证教育配套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实现“五同步”。同时,学校建设要经济实惠、合理适用,切不能搞面子工程。

第四条:补齐学前教育短板。

原文:提高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全面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不断提高公办幼儿园幼儿占比。2021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50%。从2021年开始,凡利用国有和集体资产举办的幼儿园,原则上办成公办园。继续加强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不断推进公办园向行政村延伸。持续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奖补力度。有效破解入园难、入园贵、入园远的难题。

深度阐述:建好普惠园和公办园,全面完成学前三个占比达标任务,即毛入园率85%、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幼儿园建设以行政村为单位向农村延伸。

第五条:统筹教师编制管理。

原文: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及时足额补充教师,逐步清退代课教师。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制度,解决小专业、小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妥善解决幼儿园教师、学校专职卫生技术人员编制问题。建立“双一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急需专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大农村教师本地化培养力度。从2021年起,市级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在2020年基础上扩大一倍。禁止随意抽调借用教师。

深度阐述:随着新高考改革、化解大班额等深入实施,为避免扩大教师总量不够、结构性缺编等问题,在现有体制下,由编制部门统筹,教育部门规范管理教师编制,突出“开源用好”,是缓解现状的最稳妥办法。“开源”,立教师编制“周转池”,提前用人;开辟绿色通道引进高素质教育人才;避免幼教教师、卫生员挤占义务教育编制,多项举措增大教师总量。“用好”,大幅提高市级免费师范生指标,让本土教师扎根本土,农村教师安心留在农村。

第六条:推进教育人事管理改革。

原文:实行县管校聘。建立县级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按岗聘任、教师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根据学校布局调整、不同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动态调整各学校教职工编制,并报编制、财政部门备案。教育部门在核定的岗位设置总量内,按照学校教职工人员结构、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交流轮岗等情况,将各层级岗位分配到各学校并报人社部门备案。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充分尊重和发挥学校在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依据岗位结构比例和教育教学需要,提出教师招聘需求和岗位条件,并全程参与面试和考察。鼓励探索地方在学校先行面试的基础上组织招聘;按照核定的岗位设置方案,中初级职称和岗位由具备条件的学校依据标准自主评聘,高级职称和岗位按照管理权限由学校推荐或聘用。依规推进校长职级制。充分发挥校长专业引领能力,提高校长管校治学水平。从2021年开始,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逐步取消中小学校行政级别,逐步实行校长职级制(中职学校、幼儿园参照执行)。

深度阐述:总的原则是简政放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让被需要的人流动到需求地去。实施编制管理改革、校长职级改革、职称评定改革三大改革。由编制管总,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教师招聘调配,将“单位人”变为“系统人”;校长去行政化,走专业化;教师聘用、职称评定等给予学校充分自主权,对其提高治校管理水平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第七条:提高教师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

原文: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做“四有”好老师。组织教师采取“一对一”帮扶方式,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给予特殊关注。加强教师岗位培训,建立国培引领、省培示范、市级统筹、县培主体、校培托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培训体系,切实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加强行业自律,营造良好的教育行风,严肃查处有偿家教家养、违规办班补课、课堂不教课外教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

深度阐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一个都不能少”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必须给予留守儿童、特殊孩子特殊关注。从岗位培训出发,提升教师学识能力,引导广大教师既做好“教书匠”又做好“大先生”。特别要持续开展有偿家教家养、违规办班补课整治,严肃查处,坚决遏制行业不正之风。

第八条:提高教师待遇。

原文: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规定,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所需经费足额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一律不得要求学校自筹。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待遇随当地公务员待遇同步调整的长效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优先在乡村学校新建教师周转房、廉租房,力争五年内全部解决乡村教师住房问题。落实教师医疗救助等政策和中小学教师公费定期体检制度。按规定对乡村走教教师给予适当的差异化交通补助。落实农村教师岗位补助制度,并根据偏远程度适当提高标准。支持探索实施寄宿制学校、教学点教师8小时工作时间之外的补助制度。提高班主任待遇,在推荐劳动模范、五四青年奖章、三八红旗手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逐步推行班主任地方补助制度。

深度阐述:尊师重教不停留在口头上,将“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到实处,政府财政进行保障,解决学校后顾之忧。同时,关心教师住房、体检、工作补贴等各方面实际困难并予以解决。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精神奖励,提升老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让教师成为人人向往的职业。

第九条:切实加大教育投入。

原文: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确保一般公共教育预算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防止出现教育投入负增长的项目。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从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将全市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各提高100元。落实校园安全专项投入,完善安全配套设施设备,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师生学习和工作环境,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室、教师办公室和周转房、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均须安装空调。注重学生餐营养搭配和食品安全。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支持各地建立教育基金会,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奖教、助教、奖学、助学的作用。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对违规行为一律严肃查处。

深度阐述:确保“一般公共教育预算支出”“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充分体现了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同时考虑到地方财政实际和经济下行压力,提出稳步增长、逐年提高的做法。经费使用突出重点,重点保障校园安全建设,学校空调全覆盖,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2.0建设。同时,以教育基金会建设为重点,积极汇聚社会力量,支持教育。

第十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原文:建立党政定期议教制度,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年专题议教不少于1次,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每年不少于2次,切实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学(院)校制度,定期和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确保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完善县、乡级党委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年度绩效考核机制,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对履行教育职责不力的单位和部门,依据责任清单进行追责问责。

深度阐述:党政领导要定期专题议教,建立协调机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建立党政班子联系学校制度,让党政领导走进学校。各级政府部门履行教育职责依据责任分工,按标按表进行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