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君山区 拥抱大自然


◎曾曙光

赏 苇

早已被“芦苇节”广告撩拨得心痒不已的我们,去年12月14日清晨在洞庭大桥集结后,直奔君山华龙码头而去,10分钟不到,就来到了江豚湾景区所在地的长江大堤。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漂亮的马拉松赛道。它既是一条牢靠的防洪线,又是一条顺畅的交通线,更是一条靓丽的风景线。赛道下面,便是江豚湾景区。

君山域内芦苇资源丰富,有9万亩之多,其中6万亩就在江豚湾景区。大堤上有一条笔直的水泥道,纵伸至江豚湾的观苇处。放眼望去,湿地中的芦苇,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随风摇曳,婀娜多姿,野趣天成。景区用芦苇精心创作了江豚、麋鹿等艺术作品,放置于芦苇丛中,供游客观赏,女同胞们围着拍照个不停。男同胞慢步苇丛小道,望着漫天飞舞的花絮,心中愉悦自是无法言说。

大约一小时后,有人提议:“君山后湖有个芦苇展,去那瞧瞧!”于是,我们又转道白沙嘴,将赏苇模式由“自然”调成“艺术”。

芦苇展区占地近千亩,分展览和互动两个区域。展览区陈列有自全国100多件芦苇艺术作品中甄选出来的19件佳作。互动区设置有大型龙舟、人偶和爱博馆、芦苇岛等沉浸式艺术装置,能让游客置身其中,感受芦苇那原生态的风情与浪漫。

觅 豚

始建于2002年的华龙码头,原名林阁老砂石码头, 2011年华龙混凝土公司进驻才更名华龙码头。那些年整天机器轰鸣,车流不息,尘土飞扬,噪音干扰,水体污染,绿地消失,江豚、候鸟、鱼禽等四散而逃,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调。2017年3月,码头被拆除,随后通过回填土方、植播草皮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时,曾来到这里,当他得知码头的变化后,甚为高兴,嘱咐大家要“守护好一江碧水”。

江豚作为长江和洞庭湖的旗舰物种,它的生存与生态息息相关。华龙码头整治后,生态修复,湿地显现,自然就成了江豚生活的最佳栖息地。近年在这一带被监测到的江豚数量多达220头。现在,只要天气晴好,便常能看到江豚的起舞与嬉戏。因此,人们便亲切地称这为“江豚湾”了。

我们伫立岸边,凝望江面,盼望着江豚立刻出现。可江豚喜好晴天,现在天不作美,再等恐怕也是枉然。于是,我们只好抱憾离开。

寻 鹿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又称“四不像”,原产于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据说洞庭湖现在的麋鹿,源于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时,湖北石首麋鹿保护区的一群麋鹿外逃,它们横渡长江,游到了洞庭湖区,是湖区丰美的水草和多样的环境,使它们在这安营扎寨。通过20余年繁衍,现在已经达到200头左右。

我们所到的“麋鹿苑”,全名叫“湖南东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助避难中心”。中心占地400亩,2016年9月建成,现在承担着东洞庭地区麋鹿与珍稀鸟类的救援、医治、康复和喂养任务。

我们到达后,电话联系后才得以进入。“麋鹿苑”的右边是麋鹿救助站,其实就是一块用铁丝网分隔着的区域,里面唯一的建筑便是麋鹿栖身的小板房。左边是候鸟和野生动物救助站,最显眼的莫过救助候鸟的鸟笼状建筑物——“候鸟乐园”。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网红麋鹿“点点”,它是2012年被救助的,也是东洞庭湖管理局救助的第一头麋鹿。在苑中部区域,我们近距离观察了中心正在救助的14头麋鹿。接着,我们参观了“候鸟乐园”和野生动物救助站,见到了许多说不出名字的候鸟和珍稀动物。

观 鸟

离开“麋鹿苑”,我们去往候鸟的观赏地采桑湖和六门闸一带。

一下车,我们便被眼前的风干鱼所震撼到。渔村的湖堤两旁,全是雪白的风干鱼。有挂着的,密麻齐整。但更多的是用簸箕平放,一条条圆形排列,看上去似银盘;一盘盘有序摆放,望起来如玉带。晾晒风干鱼,算得上洞庭湖边一道美丽的风景。

原来,观鸟的最佳地点不在六门闸,而是我们来时路过的丁字堤与采桑湖这一段大堤间。观鸟时,人不能下到湖内,只能驻足堤边,因此,必须自带高倍望远镜,这样观鸟,既可隐约听到鸟的叫声,也能清楚看到鸟的身形。我们心里不免凉了半截,因为我们谁也没有准备工具。我们打算下次准备好望远镜后再来。

从六门闸往回走不到4公里,便是采桑湖渔场,我们订的民宿就坐落其内。安顿后,民宿主管小李告诉我们,别院四楼有个楼梯可以直达楼顶,站在楼顶能够远眺采桑湖,湖内有许多野鸭。我们心想,观鸟不成,观鸭也行,而且,野鸭也是候鸟嘛。于是爬上楼顶,湖内极目之处,果然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小李告诉我们那便是野鸭,野鸭有很多种,采桑湖内的大多是“八鸭”——它们八只成一群,八两重一个。

第二天一早,我们离开民宿,去登了天井山,参观了周逸群烈士纪念园。君山区,我们还会去的,我们相信,君山的“美丽经济”一定会产生“美好效益”!